我们身边从来不乏优秀的朋友或家人,他们做事有条例,沟通能力强,反应迅捷,总是能在危难时刻解救你;总是能在一愁莫展时,化解你的危机;也总是能在人群中光芒无限。
当有这样的人在你身边时,也许你会有一种幸福感,安全感当然也会有崇拜感,甚至产生依赖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蛤蟆先生身边就是有这样一群优秀的人,一直以来蛤蟆先生也是以此幸福并快乐着,然而,最近却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经意间翻读到此书,一口气读完,颇受震撼,书中故事,件件直戳痛点,忍不住要分享大家。
蛤蟆先生最近整个人都不好了,在河鼠、鼹鼠与獾等好友的关心,帮助下,走进了心理咨询室,通过十次的咨询,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帮助下,通过“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等等教科书式的咨询技能的一一展现,最后,蛤蟆先生终于得到了自我成长,走出困境,找到失落的自我。
一、“老好人”蛤蟆先生
蛤蟆先生和大多数普通的常人一样,软弱、不安分,易迷茫,一直以来,总需要朋友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总想着如果这样做了朋友会不会不高兴,总想着让身边每一个人都满意,一直是按照亲朋好友期待的样子在生活。
正如獾说的,如果没有人管束与忠告,“他便由着自己的性子,被愚蠢、病态的念头牵头鼻子走”。缺乏定力,缺少静下来思考,更不敢尝试用自己的智慧指导自己行为的决心与勇气。
然而,如今的蛤蟆先生,却悲伤忧郁,情绪低沉无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且慵懒颓废,卧在一堆破衣服底下,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精神。
幸好,蛤蟆先生有一帮不离不弃的好友河鼠、鼹鼠与獾等。好友们决定施以援手,解救黑雾里的蛤蟆。在好友的施压、恳求下终于走进了“苍鹭小筑”咨询室。
然而,也正因为蛤蟆有这样一帮优秀的朋友,所以才活得如此压抑,沉闷。有了这些优秀的人在身边,的确是幸福的,但是,通常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所以在优秀的人面前,永远都有一种声音在时刻提醒着你:自己是一个无能的,愚笨的人。
王小波曾说过,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就连去咨询室找咨询师这种事,蛤蟆先生也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怕朋友们对自己失望,才答应去看看的。
当然,心理咨询师苍鹭就没有那么模糊了,一惯对于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动都是模糊不清,糊里糊涂的,在苍鹭小筑的咨询室可是行不通的。
苍鹭明确地说:首先要接受咨询的是你,就必须是你自愿,这样才能与咨询师形成合作的关系,才能改变现状。
那么在你自愿的前提下,你就得认真诚实地回答并控讨咨询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二、抓着咨询师无形的手深度剖析自己
书中有些对话,让人笑到心痛,比如那句“你感觉怎么样?”蛤蟆从起初被问道时的不知所措,到最后的主动回答。
不论是精明的獾,灵活的河鼠还是温柔体贴的鼹鼠,虽是好朋友,也夸赞蛤蟆先生开朗,幽默,常给大家带来开心快乐。但是,从来没有人问过,你感觉怎么样?没有人关注过你过得好不好?最近心理有没有压力?
或者说,自己也没有清晰地思考过,深刻地总结过自己的情绪与感受。一直就是这么糊涂地过着,只要身边朋友高兴就好,只要大家不抛弃,不离开我就好,好像如此就不会孤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孤的。
首先蛤蟆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和爸爸,为他创下了令人仰视的家业外,还有“绅士官邸,大隐于市,享纵览野树林之开阔视野,得漫步遍野繁花之田园雅趣,且有围场楼宇在外。”等如此豪华的蛤蟆庄园。从小就被家里长辈否定,做什么都没有成功过。
家里的长辈去世了,这种“一事无成”的标签,又被爸爸的朋友友獾捡起,时刻高悬在自己出现的任何地方。也许是在獾的影响下,蛤蟆的朋友也都是如此否定他,使自己失去尊严。甚至就连自己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笑话,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家伙,活得一点意思也没有。
在自己与朋友都有同样认知的情况下,当然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因为大家都会认为蛤蟆独自一定无法完成思考与工作。
于是,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件件失败的事件,都会自动的归结到这种自证预言中。这就叫做“自证预言效应”,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
就像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几次考试落后,就断定他没有出息。于是打骂、谴责,不断贬低他、打击他,如此,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劲,最终一定就会实现你的预言成为一个学渣。
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剖析自己常常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因为躲在这种状态下,为了适应外界(如父母)所规定的应该,以达到存活的目的,在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会选择顺从、道歉,进而产生依赖,这类人群渴求别人的赞同,减低畏惧外在世界的焦虑感。
如此躲在别人的疪佑下,不想成长,最终当然不会等来自己想要的人生。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伯恩博士(Dr.Eric Berne)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每种自我状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单独来源。
成人自我状态,我们日常跟同事、领导、陌生人等相处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状态。这时候我们往往冷静、沉稳,而且善于思考利弊,看事情比较理性。
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健全而成熟的自我状态,可以对情况做出独立而客观的思考。这种状态下,我们工作、学习、为人处事能力比较强大。所以承受的挑战就更大,就得提高自己独立自主应对一切的能力。
父母自我状态,更多指的是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长辈那里复制过来的想法和行为。这种状态,更多时候是在自己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的结果。
陷入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控制、教育别人,最常见的一种是和孩子相处,第二是和恋人相处。这时候我们看起来很讲道理,其实讲的都是自己的道理,想的是对方顺从自己。
蛤蟆先生与苍鹭的面谈让他反思,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有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好好工作。长久以来,富足的生活削弱了他的战斗力,让内心的才智流失,变得绵软无力。
当蛤蟆先生,独自面对严峻的家祖业时,一种力挽家业的责任感,鞭策着他,督促着思考着,必须重整家业,承担重任。
三、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
“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非静止状态,而是动态过程。是一种我们的健康信念,这份信念不能保佑你不遇同雨,但是能让你一次次挑战风雨,最后见彩虹,从而获得幸福。
苍鹭能过人本主义的咨询模式,告诉蛤蟆: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本书满足了我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好奇,也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咨询师并不是像导师那样,涛涛不绝地告诉你人生道理;或者遇到困难怎么走出困境;更不会像隐士那样给你睿智的答案。而是启发,引导来访者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最终自我肯定。
从蛤蟆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曾在依赖,反依赖的痛苦中挣扎。不同的是,我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没有让自己滑向焦虑抑郁的旋涡,偶尔也会放任心中的“小孩”,让她自由冲撞,挥洒着快乐的果糖,甜蜜着身边的朋友与家人。
之前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不敢唱歌,不敢跳舞,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会被别人笑话。当我读懂人生后,就知道没有太多的人会那么关注自己,别人的看法对我也没有那么重要。正如阿德勒所说:“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擅自背负别人的课题,只地让自己感到痛苦。”
所以,今天的我自由,快乐,敢于分享,勇敢表达,朋友更多,也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