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如何辨号】为什么我像3号又像6号呢?我到底是哪个型号?

提起九型人格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十五年前如果随便问一个人“九型人格是什么”,十有八九是不知道的,现在通过网络的宣传与各种工作坊的推广,如今慢慢也变成了一个基本也听说过的学问。

说是学问其实很多人不是特别认可,因为小编问过很多新同学:“九型人格是什么?”也有说是一门学问的,也有说是心理测试的,也有说是一个培训,也有说是关于算命的,五花八门。记得课堂中我们明确的指出,九型人格是一门觉察与成长的学问,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成长路线。然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进入误区而把它误认为是一个心理测试或者预测。

就这个问题,小编请教梁成斌老师:“初学九型人格我们最需要避开的误区是什么呢?”梁老师说:“九型人格提供了一个蓝图,让人在对自己觉察的时候有据可循,但是经常会有人说我又像这个也像那个,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不够深入的觉察的时候,误入了“巴拉姆效应””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普及一下【巴拉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实验

当时福勒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分析。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相同的测试题目包括:“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结果平均评分为4.26,在评分之后才揭晓,福勒是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这些内容。从分析报告的描述可见,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这些语句后来以巴纳姆命名为巴纳姆语句。

在巴纳姆效应测试的另一个研究当中,学生们用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随后研究者对报告进行了评价。研究者们先写下了学生们个性的正确评估,但却给了学生们两份评估,其中一份是正确的评估和一份是假造的,也就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谈的评估。在之后,学生们被问他们相信哪一份评估报告最能够切合自身,有超过一半的学生(59%),相对于那一份真实的,选择了那份假的评估报告。

如何产生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还有所谓的“谄媚效应”。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此外巴纳姆效应也反映了一种对一般性、非精确描述的高度自我认同趋势。借助统计学上的概念,类似于“第一类错误”,即取违的错误。而作为整个对比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学术上对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学九型人格中的巴纳姆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提出,我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好像什么型号都很像我,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巴拉姆效应正在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大脑在努力的帮我们去认同面前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日常行为等。于是觉得什么都像。那是不是什么都像呢?其实也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与情绪特征,比如讨好,爱心,愤怒,忧郁,求认可,爱面子等的我们肯定都是有的。但是我们需要很细心的对自己的生活行为做一个认真的回顾,(这个时候也许还需要求助于访问一下身边熟悉的朋友。除了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事情时候的起心动念,比如三号和六号,在冒险这方面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要对自己这些心理反应觉察细致。

唯有这样的仔细觉察,才能避开第一反应觉得自己什么都像的现象。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

当你混乱的时候:

1)清晰的认可通过细致的自我觉察,我们总会对自己了解越来越多。

2)同样的事情,看一下自己的心理反应,也可以观察与访问一下身边人的心理反应,从而越来越多的了解差异。

3)不要急着下定论,你不可能所有的内心渴望都那么的平均的。比如一个人渴望被认可,渴望安全,渴望自由,渴望被爱。但是通常会有一个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冲突的时候会为了满足这一个最重要的渴望而放下其他的渴望。比如为了荣誉而放下安全。

当你越来越多的去了解自己跟别人的惯性起心动念的差异性,就会找到自己的型号。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了解不同的人。所谓的知己知彼就是这样吧。

欢迎各位11月份来到梁成斌老师的九型人格课堂,体验中国大陆首位得到国际认证的专业九型人格导师带领的九型人格学习。了解自己,明白别人,是所有行动智慧的根本。公众号梁成斌工作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型人格如何辨号】为什么我像3号又像6号呢?我到底是哪个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