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也有斗兽活动:妃子敢挡熊罴,儒生能杀野猪

朝代说(七):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在历史上提起“斗兽”活动,自然会想起古罗马。规模宏伟、美轮美奂的斗兽场,也成了古罗马文明的金字招牌。其实在汉朝,由于尚武之风盛行,社会经济繁荣,加上大规模驯兽畜兽的出现,使斗兽这项历史悠久的活动,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相比于古罗马斗兽草菅人命的低级趣味,西汉初期的斗兽活动,更多的是考验武士勇猛的竞技项目,是尚武之风下的一种技力展示。汉朝的尚武之风是由上至下的。刘邦以一介布衣斩蛇起义,身经百战而得天下;刘彻可手格熊罴,曾登单于台,力邀单于决战;广陵厉王刘胥,力能扛鼎,而在民间尚武风气更是盛行。

这一时期普罗大众可佩剑,许多出身寒微之人不为门第所限,往往凭借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谋略,一跃成为军中将领,最典型的当属骑隶出身的卫青,以及小吏私生子的霍去病。当天下太平之时,尚武没有战场可表现,斗兽这种有风险的活动,就成了最好的途径。与古罗马的斗兽截然不同,汉朝的斗兽并不完全是一种娱乐,更不仅仅是庙堂之上,观赏“角斗士”和猛兽之间的搏斗来找乐子。汉朝的天子,令武士在长杨榭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这种大型的“斗兽”活动,有着类似阅兵和实战演习的作用,同时也是考验武士勇猛的竞技项目,远比古罗马斗兽的娱乐表演要更加有意义。

汉朝的斗兽活动,也会被视为炫耀技力的一种方式。天子在观赏之余,往往会亲自上场,以血肉之躯同猛兽搏斗。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刘彻能手格熊罴、手格猛虎,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以至于司马相如,不得不专门作赋劝谏。而在刘彻病逝后,竟然用了多达190只虎豹生殉,可见其对于斗兽活动的热爱。当时的尚武之风,连儒生都能持刀斗兽。“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景帝刘启,信任和敬重一位叫辕固的儒生。但是这位大儒在言辞中对黄老不甚敬重,捋到了窦太后的逆鳞,窦太后便令他入圈刺野猪。

刘启深知辕固直言无罪,也知道与野猪搏斗的危险,但却无法改变太后的心意,只好送一把快刀给他。辕固凛然无惧,进了圈子找准时机,只一刺野猪便应手而倒,堪称下手快准狠,可见汉朝尚武风气之盛,便是文臣对于斗兽这种危险的活动,也毫无畏惧。当然,常在河边走,有时也会湿了鞋。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元帝在幸虎圈斗兽时,曾发生过熊罴出圈,攀槛欲上殿的意外。这里所提到的斗兽,是虎与熊斗。在这次观看斗兽表演中,由于熊突然从圈里跑出,并企图攀着栏杆冲上殿,汉元帝刘奭左右等皆惊走。

最终,只有当时深得汉元帝喜爱的妃子、出身将门的冯婕妤,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勇敢,冲上前立在熊罴与汉元帝之间,为武士格杀熊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就是典故“婕妤挡熊”的出处。当然,这也是汉朝斗兽活动开始变化的一种体现,娱乐气息渐浓,而西汉后期开始,斗兽活动则成为一种宫廷娱乐活动,并趋于侈靡,由此引发了许多铺张开销。到东汉时期,斗兽开始变为更奇巧的“驯兽类”活动所代替,玩物丧志也再无尚武之风可言,斗兽活动从此逐步淡出舞台。

参考资料:《汉朝斗兽活动考辨》、《汉代斗兽试析》、《汉书外戚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朝也有斗兽活动:妃子敢挡熊罴,儒生能杀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