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日记|幼儿的起跑线

同学的朋友圈

有个同学,毕业的时候画画水平跟我差不多,不同的时候毕业以后她勤劳,现在还是勤耕笔墨,而我常立志常放弃,所以两人的水平拉开了。

她的朋友圈晒画、也晒娃,我经常去看。画是好画,娃是好娃。

娃还是大班的时候她晒跳舞练功、买100根记号笔画线描,基本功练得很好,线描水平也一天天进步。

去年下半年,娃上了小学,晒风突变,各种作业难,语文背不出来,数学算不出来等等等等,整天是要气死这个会画画的老妈。本来和谐美好的朋友圈,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吐槽。

我想她老是晒出来,应该不仅仅是自嘲,这里也有一些焦虑。

上传中,请稍候...

这个让我想到现在孩子们的一些状态:

因为怕输在起跑线,有两岁去学英语的,有三岁学画画的,孩子们可谓“业务繁忙”,幼儿园的一个孩子兴趣班已经排满了,4-5个也是常见。小小年纪个个多才多艺。

吴冠中说过“艺术家不是‘从小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很多孩子从小就学习色彩、学习专业素描,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永远成不了艺术家。”以此类推,学音乐的少成音乐家,学舞蹈的少成舞蹈家。

很多老师家长又说了:“我们送孩子去学习,并不是为了让她长大了成什么家,只是多一个业余生活的节目,多一个社交工具。”好吧,这个我能理解了。

但是荒谬的是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例子:

“我家孩子唱歌走调,五音不全,所以我送她去唱歌,希望她唱的好一点。”

“我家孩子不会画画,所以我送他去画画。”

孩子明明不擅长还要送去,这不是受罪了么,唱歌走调还不如让他快乐的走着调,去学习他擅长的技能。

原创,谢绝转载

幼儿教育不需要遵循木桶短板理论

如果我同学能对娃的成绩看的宽容一点,继续发展她的绘画,可能心里就少了很多堵。木桶短板理论影响了很多人,总想着培养全能儿童,这个差了不行,得补,那个差了也不行,得补。

钱钟书考清华数学成绩很差,只考了15分,但国文、英文成绩俱优。数学成绩差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大文豪。。

所以,我认为,如果非要学,让孩子学一个最喜欢最擅长的吧。没有什么所谓的起跑线。无非就是每个孩子奔跑的方向不一样而已。

我家也有娃,由于经济、本人时间的原因没有去报着报那,过着轻松的幼儿生活。她懂事、爱看书、爱唱歌……虽然没有专业学习,但对什么都有兴趣,这也是很好的呀。

原创,谢绝转载

还是那句话:习惯养成最重要

若一定要说起跑线,我觉得是习惯养成的起跑线,好习惯养成了,便能终生受益。就比如从小就学会正确的跑步方法,后期一定会越跑越快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作为家长,关注的应该是幼儿学习的习惯、生活习惯、待人处事的习惯,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建议,马不停蹄的送孩子去一个又一个辅导班,然后自己在外面一边等一边无聊的刷手机,不如也修一下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起跑线。

教育专家王福强校长写过一本书《我,就是教育》,说的就是言传身教的教育。

ps:这会儿娃娃已经自己洗漱好,钻进被窝了。她在坚持养成“早睡早起+每天锻炼半小时”的好习惯,希望她成功。

原创,谢绝转载

画画、走走、写写,陪娃长大,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日记|幼儿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