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与搜索》读后感

陈述问题

一、我们每天似乎学了很多东西,但是真正用的时候,只记得一个大概,或者干脆都不知我们自己学过。

简单比如,看了一篇好文章,第一感觉,哇,写的真好,刷新三观啊,然后默默意淫,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这段子讲出来,那绝对是语惊四座呀,然后随手点个收藏,文章一关。类似情况真的出现啦,可能早就不记得自己把文章收藏哪了,或者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收藏过。

二、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在找自己的东西,知道它就在家里,或者就在电脑里,但死活找不到。

很明显,我们没办法及时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收集东西,毕竟是为了有一天可以用它,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存储,如果我们总是不能及时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那我们储存它们有什么用呢。

分析原因

我们很多时候放东西,都是乱扔的,之所以会乱扔,很多时候是因为怕麻烦。另一个原因是客观上因为我们时间和精力不够,一向的要事优先,总是把紧盯着当下正在干的事,而忽略了其他在当下看来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着急回家做饭,到家一开门,钥匙随手一丢洗菜去啦,再要出门,那就找钥匙吧。但是在酒店就没有这种情况,进门必须先把房卡插好,否则没电,所以出门也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到处找房卡。这种太专注于当下正在干的事,也叫做“管窥效应”。

正确的做法

一、画地图,不断完善

分门别类,把东西整理好,最好是把东西整理的像快递的邮寄地址一样,分省分区分街道,这样找起来比较快。

二、记住地图

不担心东西藏的多隐蔽,就怕把地图丢了,想想武侠电影里的保藏,找到地图最重要。我们要存的东西太多了,根本是不可能全记住的,但是记住地图比记住所有的内容更容易吧。

三、把东西分门别类,严格按照地图存取

地图是有了,但是我们存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想着我们取东西。存东西稍微费一点功夫,在取东西的时候肯定能节约出来。

四、多检索

新手快递员总用导航,干久了肯定就不需要了,因为他总是送快递,取快递,地图总用总用,自然就得心应手啦,刻意练习的道理吧。

很多外企服务器的文件管理,就是这样的,他每个文件的存放特别讲究,各种各样的文件,路径是点了一层又一层,但是你只要知道你要找的是什么文件,打开服务器,你就会很自然的知道,在当前目录下,你要找的这个文件很可能就在这个目录的某一个文件夹下,点开这个文件夹,你又能一下就判断出你要找的文件就在当前目录的某一个文件夹下。层层点进去,总能找到你要的东西。如果不把文件分类,只是单纯的往服务器上扔,那么时间久了以后,我们很可能都不知道服务器上有什么文件,更不要说去把它们找出来。

总结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用吴伯凡老师的话说:

学习不是为了存储,不是简单的认知囤积,而是在遇到复杂事情的时候,快速准确地调动我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应对眼前的事态和处境。我们认知的过程,除了吸纳初级知识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功能:复杂的加工体系,复杂、准确又简洁的搜索体系——通过快速调用已有的认知储备,实现网络化连接,形成认知增量来应对眼前的事态和处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工与搜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