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基金理财经验分享|裸辞的勇气

转眼十几年的老基民了,最近几年对趋势和方向的判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尤其经历2015到2020的几轮大波浪,也算身经百战了。近年来,跟银行理财经理沟通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自己的判断更准确(银行的理财经理有业绩在身,也是可以理解的)。觉得对于基金理财这件事,也算半个砖家了,是时候可以分享一下经验了。

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潇洒地裸辞;工作十多年了可以有一段时间放空和killing time,感觉真的很棒。要感谢这十几年积累的基金理财经验和本金给我足够底气和安全感。


先来回顾一下,2007年开始买基金的,工作的第二年,略有积蓄,也开始看一些理财的书,就小本经营行动起来了。当年沪指最终冲上7000点,我记得我大概是5500点开始买的,那时候对于基金是什么是大概懂了,但是对于中国股市没什么研究。因为是小白胆子小,赚个10%就赶快把收益赎回来落袋为安,本金继续放在基金里;后来市场大跌也没意识,还一直拿着,最后自然是被韭菜。不过,还好就是投入本金少,大概就1万左右,5500也不算太高点,而且之前都把收益赎回来了,最后应该也没亏,还是小赚了一点点。之后的几年,就是老老实实定投和逢低加仓,市场一直很平稳也没啥大波澜,每年还是赚一点的。要不也坚持不到现在。

之所以一直没有开户买股票,因为认识的一些炒股的同学同事和朋友,聊起股票的时候,感觉辛酸泪比较多,励志故事比较少。所以我也一直没敢开股票账户,而且买基金确实收益比理财和存款强,而且随着经验积累投资收益%在招行用户中的排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动力去不断钻研。对于股票开户这件事,基本不考虑了。

回想起来,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基金赚钱的魅力是在2015年了,因为第一次持有基金翻倍了(汇添富优势,还记得),之前只是小打小闹,还是市场太平静了吧。但那时,对于市场转换的判断还是没什么意识。开始跌了就逐步赎回一些,偏股基金全赎回来了,但是还是保留着50%的仓位在股债平衡基金上,最终基金账户年收益-45%,好像有点吓人;但是因为赎回了一半持仓,而且都是收益较高的偏股基金,整体投资收益还是正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根本不该在市场已经明显转熊的情况下保留那么高的股债基金仓位,而且中国股市有个特点是慢涨急跌,赎回的时候不应该那么磨叽。就当交学费了吧,还好最终整体投资收益还是正的。

到2018年就吸取经验了,只保留1/10的投资金额在基金账户,留着两只股债平衡基金(股票持仓10%左右);其它9/10都买了招行的理财(个人不喜欢买货币基金,觉得比较鸡肋)。年底基金账面收益-20%,但是算上理财收益,整体还是正的(股市不好的时候,理财的收益%会相对较高)。后来看跌到一定程度了,又开始设了定投逐步加仓,2019年基金账户收益33%,平均月收益算下来和税后工资差不多了。当时有点做梦的感觉。

2020年6月以来,各项利好频传,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开始全面恢复,果断将部分股债平衡转为偏股型基金,回想起来这个调仓还是很明智。20年6月和7月的大行情,月收益8%左右。虽然不算很牛,但是基金配置都比较均衡,对这个收益很满意,也很安心。6月之前我的股票基金持仓比例一般不超过10%,最近几个月市场比较明朗才逐步调高到30%+,与此同时仍然配置着10%的偏债基金平衡风险,其它一半多的持仓都放在偏股混合基金。因此对于这个收益很满意,也很安心。8月至11月以来,市场持续横盘调整,我的基金持仓金额还是比7月底的时候多一些。

与此同时,风险意识提高很多,虽然现在长牛可期。但是我已经在琢磨着熊市到来时的调仓计划,并且开始定投偏债基金(股票和债券的牛熊周期一般正好相反),毕竟未来无法预测,黑天鹅也不知道何时会突然飞来。

如下内容是自己日常的总结,看到有用的信息就随手更新到云笔记,有空的时候就整理整理,算是最近几年积累的干货。

当我意识到能够让钱在市场上为我所用之时,我不会用这些钱来买一张新沙发.——《投资骑士》

先送大家一句话共勉,理财固然有技巧和经验之谈,但是前提你得有本金。我自己N年前也属于基金挣点钱就买奢侈品包包奖励自己的人,买了很多最后都被无情断舍离的无用之物。最近几年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智,收入一直在提高,消费却在逐年降低,看到银行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多,比买个新包包香多了。2015年第一次经历持有的基金翻倍,赎回后马上用一半收益买了两个奢侈品包包慰劳自己;2019年收益创纪录,心态却很淡定,什么也没买,还是把钱留在理财账户继续帮我赚钱比较靠谱。


言归正传,基金投资原则:

定投+逢低加仓|定投属于懒人理财,想获得高收益就不能偷懒了。定投这种操作比较适合在市场低点的时候启动,市场涨起来后,我一般就不再继续定投了。比如2018年股市冲高回落后,开始定投几只基金,每次定投金额不多,其它闲置资金会在逢低加仓。今年7月股市单边上涨起来后,果断暂停了所有偏股和股票基金的定投,只是逢低买入。

刚开始买基金,比较建议定投的方法,大概率能够超越平均收益。如果要定投,月定投一般设在月末,周定投一般设在周四。

此外,债券和股票的牛熊周期一般正好相反,虽然后市长牛可期,但要等到牛市结束再去买债券就容易追高了。反之亦然,定投偏股基金最好在熊市开始。所以最近我开始了偏债基金的定投,目前虽然亏几个点,但是周期低点是最适合播种的季节,但等到债券进入上涨周期,就可以收获硕果累累了。投资这件事,一定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这有点反人性,但投资这件事就是需要有反向思维和淡定心态的。2007年开始买基金,经历几轮牛熊周期,才逐步告别韭菜心态。

如何选基金?|比较建议选规模大历史久的基金公司。小型基金公司虽然也经常有亮点基金冲出来,但是昙花一现比较多。万一业绩变差,想转换都没有可转换的,因为公司所有资源可能都压在一只基金上了。大基金公司投研和风控能力强,而且产品选择多,市场变化时,可以通过基金转换调整持仓结构,方便快速且节省手续费。

选基金最重要的是基金公司本身的实力,以及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这是常识,各种分析文章很多,我就不啰嗦了。另外,如果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自己认购了某只基金的一定份额,一般更为靠谱,毕竟自己的钱在里面,操作上会更用心。这种好像不多,可以多留意。

我自己很偏爱基金转换:牛市启动将平衡型转为偏股型,出现熊市征兆就将偏股型转为股债平衡型和债券型。我不喜欢同时持有很多只基金,除了那种定开或固定管理期限的基金,以及买来对冲风险封闭3个月的新基金,同时持有基金的数量一般不会超过10支,太多了真看不过来。

定开和固定管理期限的基金|不用每日看净值,毕竟是封闭管理,到期之前无法赎出。定开基金的收益往往还都不错,毕竟基金经理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这类型基金我一般会配置10%,这部分算是懒人理财。这类型基金基本都是混合型的,大牛市的话很难上排行榜,但是跑赢大盘和同类平均一般问题不大。当然,定开和固定管理期限的基金选择也很多,怎么选,原则基本同开放式基金。

另外,各大基金公司都有那么1-2只“撑门面”的老牌牛基,是公司重点护航,且穿越牛熊经过市场检验的,收益一般都不会太差。我的基金组合中约一半是连续三年排名前15%的老牌牛基,再配置一些新基金平衡风险。但是这种老牌牛基的问题是盘子一般都很大,在牛市跑起来会稍微慢一些,毕竟盘子太大了买不到那么多好股票,会影响整体业绩。

基金规模|判断市场进入牛市行情,建议配置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一般都是成立2年以内的新基金。市场上升较快的时候,规模小的基金跑起来更快。一般5-50亿的规模的偏股基金,牛市表现更好。

弱市选新基|股市未来趋势不明朗,不知该加仓还是赎回时,可以考虑买新基金,把判断的重担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毕竟建仓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可以更好选择买入股票的时间点,更好应对市场风险。

忘掉成本,看大势|什么时候加仓和赎回,不要被自己买入的点位干扰到,要看整体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除了经验,这也是一个心态问题了,我觉得投资一定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不能总是想着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那种神话。总能保持中上的收益,复利效应就很可观了。基金本来就是专家理财,选好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就要相信他们。对自己判断力信心很强的,不如直接去买股票。

何时赎回?|建议如果市场或基金本身未出现重大变化,或者急用钱,尽量耐心持有一年以上再重新评估是否赎回或继续持有。我有好多只股债平衡的基金都是持有两年以上甚至更久的。但是个人经验最多3年差不多就该换换了,连续三年保持收益领先的基金是极少数。偏股基金的话一般不适合太长期持有,毕竟这类基金对股票仓位要求较高,熊市显然就不适合长期持有。

哪些算是重大变化呢?列举几条:

1. 市场风格转换,尤其是牛市/熊市的转换,还有就是热门行业的转换,这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判断力。我觉得我自己而言2015年之前对于市场风格转换完全没有清晰的概念,更别提判断力,还好比较厌恶风险型一直保持均衡配置才没有被割韭菜。这几年对市场的敏感度提升不少,判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原因很多:关注了几个对市场长期分析和判断很靠谱的KOL,有微信公众号也有小红书的,受益匪浅,这要感谢社交媒体的发达。另外,认识了好几位多年买基金的朋友,其中有基金公司员工家属、原银行理财经理等,大家经常交流也收益良多;跟招行的金葵花客户经理也保持定期沟通,对大势的判断,基本不会有太大偏差了。

2.换基金经理,也不是说换基金经理就一定要调仓,但是就要重点观察一下新经理的能力了,经常看看排名变化;大基金公司的金牛基金,一般换人很谨慎的,而且有整体投研能力保障,不会有太大问题,毕竟得保持好基金本身的口碑。

3. 规模增长太快的基金要谨慎,很多短期业绩很好的基金,因为受到太多关注,很多人买,导致规模越来越大,如果基金本身也不控制买入规模,收益被摊薄,业绩往往会越来越差;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基金经理能力超强,但是大概率是规模增长太快的,往往业绩很快下坡路。

4. 基金公司本身,比如高管离职,骨干离职等;会直接影响到其投研能力;这种事情不常发生,但是如果看到相关新闻,要多留意;

除此之外,即使不买股票只买基金,也很有必要关注影响股市趋势的因素, 比如:

季节效应|比如五穷六绝、七上八下、金九银十等;另外,即使在熊市,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也会有一波小行情。不过这些季节效应都是从过往数据统计而言的大概率,不一定每年都准。还回到之前说过的,还是要看大势。偶尔做个波段操作的,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点。

流动性|一个公认的说法是,牛市是流动性塑造的。央行一紧缩,绝大多数股票都要遭殃,央行一宽松,绝大多数股票都会上涨。降息降准都属于利好,外资大笔买入亦然,目前的这波行情,外资的大笔买入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元进入降息周期等原因)。通俗点说,流动性就是市场上不缺入场的钱,就很难大跌,当然前提是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

兼听则明|多关注KOL的文章,多和银行的理财经理咨询,多结识基民朋友,多看基金网站的网友评论,但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虽然写了这么多,其实现在每天并不会花很多时间看基金;手机设了一个下午2:45的闹钟,在收市前查一下天天基金App或支付宝基金的当日净值估算,看情况是否需要买入或赎回。但是不会经常操作调仓,市场波澜不大的时候可能几个月也不动一次,原因上面已经分析过。操作层面主要就是:

1.如果最近观察某只基金表现不好,而且未来预期也不好,考虑调仓;会先看一下是否同一基金公司旗下有表现不错的基金可以转换,同一类型的基金转换基本不用太考虑时间点。但如果是股票型转债券型,或者反之,还是适当观察一段时间,选个涨跌差大的时间点转换;

2.如果没有可转换的好基金,就需要赎回,然后选新基金买入。这时候就需要跟踪几周基金净值,择高分次赎回表现不好的基金;

3.同时,选新基金。这个可能要花半天的时间,进行对比。我比较喜欢用天天基金App的PK功能,觉得很方便很专业。选好新基金,先设定一个小额的周定投,然后封低买入不断加仓。。。如此往复循环。

以上基于过往经验总结,未来未必都适用。投资需谨慎。保持终身学习,保持好心态,多总结,不乱消费多积累本金。投资理财是需要一辈子钻研的事,没有什么真正的懒人理财。

理财是人生的必修课,但它只是获得更美好生活的一个保障,不是最终目的。即使实现完全的财务自由,没有热爱的生活目标也不会真正快乐;但是,当你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才可以更专注地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年+基金理财经验分享|裸辞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