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公案之夹山大师的觉悟故事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二十六)

图片发自App

摆渡的船子大师

有个禅宗大师叫船子诚,又名船子和尚,船子是外号,就像我们说济颠和尚,济颠是外号,法名叫道济,因为疯疯颠颠,大家叫他济颠和尚。那个船子和尚开悟后,与其他两个师兄弟下山去,一个要到湖南去教化,另一个要到江西去教化,见船子诚没说去处,就问他打算到哪里去?
船子诚说:师兄啊!我看你们这一生有好福报,将来可以做一方的大师,我这个苦命人,此生做个平凡的人,多做一点好事再说吧!不过拜托你们两位,将来有第一等的人材,给我送一个来,接接我的这一支。师父把学问传给我,我不交代下去,对不起历代先圣先贤,也对不起师父啊!只要有人接我的法,我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船子诚就来到江苏华亭,一个小地方,做了个渡船人。整天划一只小船,渡人过河来去,给他钱,他收两个,不给钱也没有关系。

放下盛名的夹山

过了一段时间,出来了个大法师叫夹山和尚,佛法好,学问好,讲经说法,听众极多,名气很大。船子诚的师兄道吾和尚听到了,心想船子诚师弟还天天在摇渡,等待着接法的弟子呢。道吾也是禅宗的大师,穿了件破破烂烂的和尚衣服,言不压众,貌不惊人,就去听夹山和尚讲经。到夹山道场找个后面的角落坐下。一会就见听众中有人起来问:“如何是法身?”夹山和尚回答:“法身无相。”又问“如何是法眼?”他说:“法眼无瑕。”南师说,夹山和尚的回答很好。法身无相嘛!根据金刚经,三十二相皆是非相。法眼是没有一点瑕疵的啊!心如明镜台,无所不照,无所不知。照佛学的理论,这个回答的确没有问题。
可是坐在角落的道吾,嘻!就给他那么一笑!这个笑是冷笑。夹山听到了道悟的冷笑,也看到了道悟本人,一下子受不了。停止讲经,走下堂来,下来把和尚的大礼服袈裟一披,就去找这个破破烂烂的道吾和尚顶礼。他说老前辈啊!我刚才答话,那里错了?道吾说:错倒没有错,可惜没得师承。换句话说,你理论是对,你功夫上没有到,你不要瞎说。夹山就问当今天下,那一位是明师啊?道吾说,明师是有,但是你今天名气那么大,恐怕作不到,除非把招牌丢掉,名利不要,我再指给你一条明路。像道吾这种和尚,给师兄弟找高明的徒弟,这很有本事。
夹山果然丢弃既得的盛名地位,带一个小包袱就去了。夹山在声名显赫时居然能为道而舍弃一切,证明他后来的大彻大悟是有道理的。道吾说:我说的这个人啊!“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那就是住在船上。他说你到华亭三十里外,那个河边去找一个和尚。后来夹山就找到了船子诚,中间寻找的详细过程,南师说都记录在指月录里。

夹山见船子

船子诚一看到夹山,就知道他将来一定是个大师,也知道这是师兄搞来的。夹山上船以后,也没有说出道吾,也没有自我介绍,他和船子两人彼此考察。
船子和尚就问夹山:“大德高栖何寺?”当时他们两人的学问都很好,说话满口的字句文雅,夹山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嗯!这都是开悟了的人说的话。就像普通人讲:您贵寺在哪里?夹山答话:“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这似乎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还有所住就不是了!这叫禅宗的机锋,一句话,不等考虑一下就讲出来,等考虑一下再答,就已经不是了,那就住即不似了。
两人相持不下,最后没有办法,船子和尚就拿起船桨,一下子就把夹山打下水去了。人掉下水去,不会游泳,咕噜噜……狼狈不堪,刚冒上来,船子诚就说:你说你说!夹山正准备张嘴,船子又把他按下去了,来往一共按下去三次。人掉到河里去了,咕噜噜水吞下去,刚刚冒上来一点,又把他按下去,你快说,一定又讲道理,似即不住,住即不似,赶快又把他按下去,不等他讲。
终于,把夹山满肚子学问道理都让水泡光了,再一次冒上来,夹山说我懂了,再不要把我按下去了。这一下开悟了,船子说:我告诉你,佛法就是这样,你可以走了。

证悟后的夹山

后来,夹山在船上帮师父划船,划了多久,不得而知。最后,师父叫他走,他告辞师父走了,一边走,一边回头来看这个师父。大家一定觉得他未免有情,恋恋不舍,但是船子师父一看到这情景,说到:“和尚,你以为我还没有教完你啊!”说完把船弄翻,自己就沉下去了,这样坚定了夹山离开的决心和信心。不过,在夹山走前,船子吩咐过他,从此不许住在闹市里当法师,要好好到深山里头,没得吃的都可以,香炉古庙冷湫湫的环境也好,好好去修行,修成功了再出来。
后来不知过多少年,夹山再出来做大师,有人又来请问他,如何是法身?答以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答以法眼无瑕。南师讲,同样还是这两句话,悟后是证到了这个境界,开悟前只是理念上的话。理念上虽对,但是,你嘴吧上会说,叫作口头禅,身心没有证进去。
南师最后总结到,有关相的问题就是这样,你着了相,总以为外面有个佛像,看到有个佛来,是打坐也好,入定也好,作梦也好,你看到佛在显身,就著相了,就不是佛法。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公案之夹山大师的觉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