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心理学:不傲慢,懂得尊重他人

这个话题我是有很多感触的,作为一名女士年轻的时候常年到处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一定危险的,而我避免这些危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傲慢,尊重他人”。

记得有一年到陕西出差,当时接到一个很棘手的项目,当天到陕西咸阳就跟客户沟通交流,沟通完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第二天就要去现场解决问题,可对周边的情况一点不了解,没办法就一个人跑去了解市场。最难搞的是一个小区,我一个人来到这个小区,看到有一个保安坐在保安亭外面,想着过去搭讪,语言不通一说普通话肯定知道你是外地人,到时候把我当坏人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去,面带微笑的叫了一声保安大哥,再卖一下惨。没想到这个保安大哥很热情的帮我解决了问题,还给了他们领导的电话号码给我,临走还说如果找不到领导第二天还可以再去找他。

如果我当时说话傲慢,称呼不礼貌,估计人家看到不看我一眼,怎么可能帮我忙。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说一个店员称呼一名客户为阿姨,结果客户很生气,弄得大家很不愉快。在我看来一个称呼而已,作为服务行业说客户想听的话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换另一个角度中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他人是从小就学的,但是这里的尊重不是尊称,而是有时候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称呼对方,这样可以为自己避免很多麻烦。

有段时间我特意锻炼瑾瑜,让她见到任何人都要打招呼,买完东西要主动给别人说谢谢,当时我是采用积分的方式进行的,每说一次谢谢或是打一次招呼就加一分,分数可以兑换一个愿望。这种方式让瑾瑜收获满满,小区超市里的服务人员都认识了她,一个劲的夸她很懂事,这么小就帮家里买菜。称呼是尊重人最表面的一种行为,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尊重是可以帮自己避免很多麻烦的。

瑾瑜有一次去超市买菜,在结账的时候一个婆婆说她站着不动,别人都弄完了也不知道把东西给收银员,瑾瑜觉得很委屈。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动呢?她说前面有一个婆婆在买单,她还没有把钱给收银员,我就等着她给了我再把我的东西给收银员买。那为什么不跟后面的婆婆解释一下呢?我怕一说她又说我不尊重老人。

听到瑾瑜这么说挺欣慰的,借机就跟瑾瑜讲了尊重她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肯定了她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父母肯定孩子,可以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可以让孩子继续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有时候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如果收银员动作慢了,我心里就会不耐烦,动作、语言就很傲慢,经过瑾瑜这件事情,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母亲我的不足。

在孩子的教育这条路上,其实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孩子,作为父母并不一定都是对的,或许你还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变得越来越优秀。

孩子生来并不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则,自由的天性本来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但是个人离不开社会生活,必须合作才能生存、创造和发展。而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尊重,因此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成熟的标志。在家里尊敬兄长,在外面彬彬有礼,这样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从小引导孩子尊重家人,学习各种礼仪,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技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打开与人交流的大门,使自己得到成长和进步。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与他人接触,更离不开他人的合作。让孩子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首先要培养态度谦和的作风,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不分长辈、同辈、晚辈,对身边的人都要给予尊重,尊重他们的感受,才能建立友好关系,与对方融洽相处。

生活中,孩子缺乏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并且控制力差,难免在认识上有失偏颇。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才能让他们进步、成功。更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尊重,也会以这样的做法与别人相处,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总是遭遇挫折,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总是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号施令。而孩子失去基本的自尊,很容易自暴自弃,陷入了恶性循环中。那些不被他人尊重的孩子通常会说“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用不着考虑别人怎么想”“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我认了,不用你们管”等。

(1)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公正对待身边每个人。学会公正、平等地与周围的人相处,才能避免傲慢,不对人对事有偏见。这样一来,孩子自然能妥善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不会心生妒忌,恶化关系。

(2)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与人打交道的礼仪。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要采用恰当的称呼,与人说话的时候不盛气凌人,这些都是与人打交道最基本的技巧。父母要让孩子区分环境的不同、交往对象的不同,从而确定自己的言行。

尊重他人,遵守必要的规则,表面上看是一种利他行为——让他人享受到了被尊重的荣耀。实际上,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对方也会以友好的态度回应我们,从而不再因为妒忌而心生怨恨。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情绪心理学:不傲慢,懂得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