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翔论语札记39】我们处在一个最伟大的时代

原     文

 《论语为政篇》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是孔子对于历史发展的态度,人类的文明在繁衍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无论时代如何前进,潮流如何更替,以“礼”为精神的社会制度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时代不同,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子张问夫子:“三百年之内所要使用的制度可以知道吗?”夫子说:“殷朝依据夏朝的礼制,在此基础上虽有增有减,但也有规律可以知道。周朝依据殷朝的礼制,在此基础上虽有增有减,依然还是可以知道的。将来如果有新的朝代代替周朝,纵然上千年,依然可以知道!”

 从这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历史的态度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夫子既尊重已经过去的时代,也相信未来还没有到来的时代,他认为上三代所表现出的损益变化规律会永远延续下去。这是圣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常人总认为过去是美好的,过去的一切都是值得学习和标榜的,似乎自己所处的时代总是不如过去的时代。孰不知,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和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过去的时代所能延续的还在延续,无法的延续的自然会淘汰。未来的时代还没有发生,我们不需要悲观和担忧,只有过好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将来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东西。也只有“我”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最真实最伟大的,因为只有这个时代和“我”相关。后人不定就比前人差,未来一定是由比上一代更有能力的人去掌控的。

 古人不定就处处都好,今人也不一定处处都差,但见那“凌迟之刀”是古代才有的残酷刑罚,而当今这个时代已经在研究如何废除死刑,或者在使用安乐死。

 再看看举国上下,凡有喜庆的事情,自愿当义工的人遍地都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用行动温暖着着整个社会,这就是这个时代,一个和我们有关的伟大时代。

 再一个,就是夫子告诉我们时代变化中永远不会变化的东西是什么?孔子两次提到了“礼”字,以表达了“礼”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礼是保障人伦的基础,过去人们把人伦用三纲五常来表达。到现代,人伦就是“以人为本”,上下五千年,王朝更替,但无论谁当政,“以人为本”一定是当政者建立一切制度的基础,这是一定不会变的,这就是礼的精神和作用。

【注】:子张以可知者问于夫子,凡所损益者,皆历史繁衍变化之理也,圣人以夏、商、周之损益,推演未知之时代。可知者,损益更替,习礼而尊人性天理也。此历史之规律,亦人性之根本。纵三千之载,百世之后,亦如是也!世无不变之事,亦有更古不变之理。

 古者彩云去

 来者不可及

 历数五千载

 且看新时代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一世为一代,古称三十年为一世,十世当三百年。或说王朝易姓为一代,十世即十代。

 观其所加减损益,则所以为变通者可知,而其不变而仍可通者亦可知。如是以往,虽百世三千载之久,其所因所变,亦复可知。

 此章子张问,可否预知将来,孔子告以参考以往,孰因孰革,孰可常而孰可变,通观历史,即可预测将来。

 此章孔子历陈夏、殷、周三代之因素,而特提一礼字,礼,兼指一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人心之内在,以及日常生活之现于外表,而又为当时打群体所共遵守者,故只提以个礼字。但礼必随时代而变,此乃礼之时,而变化之终仍存有不变者

当知孔子距离现代,虽未及百世,亦已逾七十世,时不同,固不当拘其语,然仍当会其意。

《论语讲要》:因者依也,殷有天下,依于夏朝之礼制,有损有益;原有而不合时宜者,废之。谓之损;其为时需而原无有者,立之,谓之益。周有天下,依于殷朝之礼制,其所损益亦然。三代以前,文献不足,故不证矣。其或继周而有天下者,亦必依于周礼而损益之。如是虽百世亦可知也。礼有需损益者,有不能损益者,需损益者,礼之枝末也,即其形式也。不能损益者,礼之根本也,即五伦十义也

《论语恒解》:世变无穷,治道难以预定,将欲定百王之大法,竟何所守乎?如此方是才高意广,孔子恐人事反常,不以礼存先王之法,则三申我所能知,盖人事之变,不得以为学术之穷也,圣人以尽性尽伦为主

《论语正义》:物类相召,世数相生,其变有常,故可预知,制度者,制,犹作也。度,法也,即礼也。礼所以有损益者,如夏尚忠,而其蔽则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承夏,而其弊则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则承周者,又当救之以质,故凡有所损益,皆是变易之道

 盖十世者,言其极远也,后世欲知前世,近则易知,远则难知,知极之十世之远。

礼三正记曰:“质法天,文法地也。”文质并礼,所以有变易者,时异势殊,非有变易,则无所救其弊也

礼大傅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塑,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论语集注》: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之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论语点睛》:所损益者,因时制宜,随机设教之事耳。若知克己复礼为仁则知实智,若知随时损益之致则知权智,既知权实二智,则知来之道不外此矣。言近指运

江谦曰:“礼,有理有事,不可损益者,理也,所可损益者,事也。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义疏》:人有博爱之德谓之仁,有严断之德为义,有明辨尊卑敬让之徳为礼,有言不虚妄之徳为信,有照了之徳为智,此五者是人性之恒不可暂舍,故世世相因,百代仍可袭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鹏翔论语札记39】我们处在一个最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