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的每一天

梦想,就是你要去往的目的地。它可能很遥远,也可能触手可及。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否则你不会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以及携带什么样的工具。

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你知道未来要去往哪个方向,你怀抱着梦想踏上人生的征途,你就一定会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会努力积累能量,抗击生活中的困难,做出明确的选择。

目的是要抛开金钱和时间的束缚来畅想一下:真正能满足你、实现自我价值的,是哪些东西?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他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可以在这几个当中做出选择。

梦想总是与你的价值观相联系。你相信什么,就会遇见什么。

还有一位更广为人知的澳洲人——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一出生就没有双手双脚,却会骑马、冲浪、打鼓、踢足球等,他会的一些运动就连四肢健全的人都很少能做到。

但我最钦佩的,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相信他一定能战胜这种先天的缺陷。在力克1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放到水里,让他学习游泳。4岁的时候,父亲让他用臀部以下只有两个脚趾头的畸形脚练习打字,最终让力克在21岁的时候,获得了会计与财务规划两个学士学位

你相信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外貌协会”,那腰围超过一尺八,你就会痛恨不已;相信暴富的神话,你就会花大价钱去买“15交易日获利120%”的股票软件;相信人的才能全部是先天的,那你不会在某个技能上花一万小时的努力;相信这个世界只有“拼爹”才会成功,那你一辈子只能行走在loser(失败者)的路上。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见什么!

只有你相信自己会实现梦想,梦想才会陪伴在你左右。梦想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屋住,不过当你拥有它的时候,总觉得精神饱满、自信充沛,太阳特别明亮,鲜花也特别芬芳。

只有梦想要去看星星的人,才有可能登上月球。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会如同这两棵苹果树一样面临选择,你可以选择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不断成长。而当你真正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你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问题:

是否应默默地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想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先“行动”。先看第一本,然后看第二本,两本一比较,你就知道哪一本比较好。只要看的书多了,对书的优劣自然就了然于心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古人的智慧:光看书,不思考,天下的网络小说,你三辈子也看不完;光思考,不行动,有的人嘴里都是大道理,不见他们真的做到了。

每当我遇见上面所说的那些选择的问题,所有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字:做。

你想创业的话,为什么不去做呢?没资金?没团队?没有好主意?就算我承认这些都是实际的困难,那你是否真正去想过一个好主意,去编织一个商业计划书,尝试去找团队、找资金?只要控制好必要的风险,不要把你爹妈的房子押进去,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失败是可以让你学到更多东西的。

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关键是,你要勇敢地选择,然后坚持走下去。

你必须做一种选择。选择是一个让人很痛苦的东西,但如果沉溺在选择中,你就会忘记选择真正的意义。当你开始选择的时候,你就会有走向这条路却无法选择另一条路的痛苦。

未来的不确定性带给现在太多困扰,而现在的困扰让你现在都没有气力去为未来奋斗。有时候,其实无须太过担忧未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现在做好”。

我想说的是,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

时间是一把利器,如果你不是一直努力的话,它就会把你曾经的优势消磨掉,让你再一次跟众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时间也会让你曾经的劣势消失,如果你肯用时间来累积所有对梦想有益的因素。

我们现在都开始慢慢懂得,所有的收获都需要自己的付出

你从来没有想过做发起人吗?你能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吗?你想过选择人生的第三条道路吗?是否认为自己没有天分,你就放弃了努力呢?这些事,可能都是你没有尝试过的事,但这些事你真的做不了吗?也许用开放的心态,努力多做尝试,就能为自己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得到崭新的人生经验。

大家都缺少这种意识,当然也缺乏这种锻炼。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从开始竖起大旗,到烦琐的组织工作,乃至后来壮大之后的管理和发展,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面对各种机会,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尝试、尝试、尝试。当然,你面对的不一定都是机会,但只要多尝试,机会一定会来敲门的。

实际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的心态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上,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坚决不干;生活中,没有眼前利益的事情肯定不做。而节约下来的那些时间呢,又放在了无用的上网、聚会和打游戏中。

这就是面对机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有些工作,虽然不是你的职责,但是如果做了,你可能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接触到新的人群。说不定就有机会让领导发现你另一方面的才能,甚至像JJ那样,步入一个新的领域。

兴趣爱好广泛、言辞犀利、每个观点都能跳出来说个一二三四的人,现在满大街都是,但是在小事上肯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却不多。大家似乎更愿意相信“天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略了从小事做起,逐渐进步才能变得更好的自然规律。

我相信“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相信凡事都靠自己努力。

范同学是最好的例子。不只是可以反复练习的一些技能(例如英语、IT技术等),就连“人际关系维护”“战略决策”这类软性技巧,也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来提高的。

没有天分,其实一样可以成为天才。

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曾经拟定过一套科学的心理测试试题,目的是测试悲观和乐观在不同维度上的指数高低。这套测试在他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可以找到。

你是否相信好或坏的事是永久性的?

这套测试有一个维度叫作“永久性维度”。就是说,当遇见一件好事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它会长久地持续下去?而当遇见一件倒霉的事时,你是否会认为它会经常发生?

在这个测试的所有维度里,希望维度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始终强调梦想的力量。只要未来有梦想和希望,你就会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乐观者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认为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以及有特定原因的,而不是永恒的和普遍的。

这是你对人生的不同态度所决定的。正如有一半水的杯子,悲观者看到的是它空了一半,所以只有半杯水;乐观者看到的是,它不是全部空的,居然有半杯水。事情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完全是因为人的态度不同。

从悲观转为乐观并不容易,不过请牢牢记住:当不幸来临时,你要告诉自己这个是暂时的,只是目前的这一件事,而不要对自己说“我一辈子都很倒霉,什么事都很倒霉”。当幸运来临时,你则要告诉自己“我好像一向运气都非常好,什么事都运气很好”。

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你永远无法改变这一点。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的态度。面对不公平的事情,你是继续抱怨下去,还是积极面对,这会变化出不同的人生方向。

这种心理暗示产生的后果是,因为自己“有拖延症”,就很自然地原谅了自己所有的问题。既不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又不想办法积极去解决,结果就造成了不断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当事人把错误进行了“普遍性”和“永久性”的衍生。其实只是这次多打了10分钟的游戏,因为将这个问题永久化了,就变成了“你老是打游戏”,然后又将这个问题进行普遍化,就变成了“你从来都不关心我”。

没有一个孩子因为第一次学走路摔倒了,就从此再也不肯学走路,永远趴着不动了。他们的天性中,很自然地认为,摔倒是学会走路的必要过程。如果这次摔得很痛,他们会哇哇大哭,会休息一段时间。但是,很快他们又会鼓起勇气,重新开始。

我强烈建议大家把所有的“错误和失败”都改名叫“成功前的练习”。这样你会意识到,所有的失败都不会让你沮丧。正如小孩学习走路一样,应该从每一次摔倒中吸取经验,怎样平衡身体,怎样扶着墙壁,怎样增加腿部力量,然后一步步迈向成功。

成功,总会伴随那么多失败的经历。

注重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即便没有做好,也不用太过忧虑,下一次再做好就是了。

但是除了时间之外,对我而言,列一张繁重的To do list(待办事项)也是一剂良药。

相信我,干坐着悲伤的强度,远大于边干活边悲伤。这是因为大脑其实是个笨蛋,它不能同时容纳两件事情。当有一件事情吸引了你全部的注意力时,另一件就会悄悄隐退。刚开始的时候,要做一些单调的、重复性的工作,甚至是体力活,效果会比较好。

当遭遇痛苦的时候,牢记以下三点:

1.咬紧牙关,一天一天熬下去;

2.多做点儿事,欺骗你的大脑;

3.想想你爱的人。

终于有一天,痛苦好似死皮一样逐渐退去。你如同新生,甚至更为敏感。你重新觉得花是香的,草是绿的,清风拂过脸。我记得有那么一次,我路过一个垃圾堆旁边的草丛,突然看见一朵怒放的雏菊,那么美好!结果,我蹲在垃圾堆旁边哭了半小时——过路的行人纷纷侧目。

但是那一刻,我的哭是欣慰的哭,我知道我已经好起来了。

相信我,美好的那一天总会来临的。

老友见面后,我总是感慨无论当年多么出色的人物,如今还是都沦落为“大多数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悲伤和欢乐。唯一不同的是,在活着的日子里,在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里,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这当然与收入有那么一点儿关系,也与你身边的人有那么一点儿关系,但更多的是你自己的选择和你所选择的标准。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学会享受现在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和每一天。

他们始终没有学会像阿飞享受他的酱油光面那样,享受已经得到的一切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是最好的人生态度。不但关注现在,而且享受现在。抱有这种态度,会让你察觉生命中的能力与热情,拥抱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

我会努力去追求我的梦想,但是我不会为我暂时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困惑。相反,我会为我所有拥有的东西感谢上天。

生活是一个长而又长的过程,不可能每天都充满各种巨大的惊喜,但是如果认真去挖掘,每天都会有让你开心的小事发生。把这些让你感动和开心的小事记录下来,你会感谢上天赐予你那么多幸福。

知道这个路径仅仅是知道了头衔名称,还要知道进入上升到不同头衔的大致时间、需要的能力,以及它们在不同的行业中不同的上升路径。

那这些信息去哪里找呢?最简单的就是在网上找公司的JD(job description),也就是这个职位的岗位说明书,里面都比较明确和详细地说明了应聘该岗位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与业内人士交流,术语叫“专家访谈”。不过,这个专家可以是早几年毕业的、在你目标行业内就职的师兄、师姐。如果你在职的话,可以找比较资深的上司或朋友问问。当然,如果你能通过各种关系找到相关职位的HR,了解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会看重哪些因素,那就更好了。

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然后是对有兴趣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明白“这个职业的上升路径是什么”;最后就是寻找两者的差距,并想办法进行弥补。

在工作中,我有很多机会去面试别人。有时候会遇见一些人,明显什么准备都没有做过。都进入第二轮面试了,对我们公司的情况还一无所知,这种人一般我都不会录用。但我从没遇见过一个人,手中准备了83页我们公司的资料,对我们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如数家珍。我想遇见这种人,我根本不会管他是不是拥有这个行业的背景,90%以上概率会录用他。

相信我,在这个信息时代,83页的公司资料并不难准备,难的是你是否真正热爱这份工作,以及愿意花力气去做准备。

当你真正明确了跨行跳槽的原因,就可以按照之前所讲的职业规划的步骤(1.规划路径;2.做好准备;3.实践经验),一步一步走上跨行跳槽的道路。

做读书笔记不是书摘,而应该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把作者的知识和想法重新阐述出来。这样,这本书已经不再是作者的了,而变成我的一部分知识。

我的笔记是在纸上做的,然后扫描进电脑存档。使用思维导图的结构,黑笔是摘抄,重点的用一支艳紫色的笔画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大红色的笔写一点儿我当时感受的内容,或者是我以后会用的地方。

做读书笔记不是书摘,而应该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把作者的知识和想法重新阐述出来。这样,这本书已经不再是作者的了,而变成我的一部分知识。

我的笔记是在纸上做的,然后扫描进电脑存档。使用思维导图的结构,黑笔是摘抄,重点的用一支艳紫色的笔画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大红色的笔写一点儿我当时感受的内容,或者是我以后会用的地方。

对于“读书要读旧书”这个论点,我的论据有三:其一,读旧书省事;其二,读旧书省时;其三,读旧书可以“温故而知新”。

有机会看看书的简介和片段,书如人一般,也是有气质的。既然从一叶可以知秋,从片言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风骨,作为看与不看的依据。买书之前多看前言、后记,从一篇序言里,往往可以看见文章最精彩之处,并且言简意赅,省了多少时间和气力。

读书读不懂,十之八九是自身资质还未到此。正如还没长牙的婴儿,一定要啃甘蔗,结果是不仅不能品尝本来有的甘甜,还把牙床也弄坏了。最糟糕的是,从此失去对此美味的兴趣。很多人之所以越来越少读书,大抵是因为小时候喂坏了。所谓此一懒,就是不要读傻书,不要死读书,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所以回头来看,读书要读懒书,也可以说是读书要读聪明书。

在这个阶段,“学”和“用”紧密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总结这四个步骤,然后真正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能力。

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用“百度”一搜就可以看到。它把学习分为“主动式学习”和“被动式学习”两种。“被动式学习”有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就阅读而言,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只有10%。而“主动式学习”有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讨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是50%,实践的是75%,而“教授给他人”则高达90%。

实践的方法,自己真正能获得的学习内容是书本阅读的7.5倍。而如果你写一篇博客,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可能得到学习内容的90%,是书本阅读的9倍。现在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吧?

所以,没有财富的自由,只是一种假象的自由,也是受控的自由。

你为什么要有钱?真正的原因,是追求你的梦想,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越来越演变成两极分化,也就是M型社会。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贫穷阶层,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因为重复性劳动生产还是要有人做的;另一种就是富人。而中产阶级,其实是一个很遥远的梦想。

不要轻易相信结论,而要思考一个人说话的逻辑,保持独立的思考,这是学习投资理财很基本的东西。

第二,一定要多问几个人。这个人说投资黄金好,那最好再问一个人,可能另一个人会说投资基金好。问得一多,你就会发现一些观念上的矛盾了。这其实也是独立思考的体现。

第三,一定要问有实际经验的人。很多人从事的是金融行业,如银行、券商,看上去公司很大、背景很强,但他们从事的只是很复杂流程中的一个环节,道听途说的东西很多。即便是有丰富经验的投资经理,也不一定有拿自己的钱投资的经验,所以最好是找到真正在投资理财中获得益处的人。

理财的过程,就像一个不断与人性的弱点搏斗的过程。

骄傲、贪婪、愤怒、嫉妒和懒惰,这些“七宗罪”中的内容,正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而最好的对抗方式,就是制定严格的纪律、冷静地判断,不为蝇头小利动摇。

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永远“挑软的柿子捏”才是硬道理!

虽然资深的投资者可能会陷入另外一些误区(例如,用太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计算),但是对于初级投资者来说,投资中的数字化思维(量化思维),其重要性是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几乎任何投资产品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解决“合算不合算”的疑问

书写,远远不止记录这样简单的功能。书写,实际上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把思维中的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本身就是一个整理、分类的过程。书写的文字往往会更为理性,也更为有逻辑性。

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因为有着过去的经验,书籍、信息都是过去经验的传递,但书籍和信息都来自他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

实际上,只有自己的实践经验才是最宝贵的。但个人过去的经验必须有所记录才能进行总结,并且为未来提供更多的依据。在这一点上,在记事本上书写过去的经历,并且不断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当文字被记录下来的时候,人就会对被记录的文字进行思考。书写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也是对信息的重新整理和思考。

我说的记事本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身携带,随时记录;

2.有“计划事情清单”;

3.有时间的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

4.有对每天工作、生活情况的反省和总结;

5.能记录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6.能帮助你自己真正做出改变。

只有这样的记事本,才是你向梦想进发的朋友和助手。

将事件按照重要的程度分出A和B两个层级:A类事件是重要的,或是必须由自己完成的;B类事件是不太重要的,又或者是可以授权给别人做的。区别是否是A类事项有3条重要的标准:1.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2.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机会了;3.任何人无法替代我做。

在将所有任务按重要程度划分为A和B两类之后,在执行的时候必须确保在A类事项全部完成之后再开始做B类事项,甚至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拖延甚至拒绝完成B类事项。当然,如果你的B类事项是可以授权给下属或者同事做的,例如你可以要求别人代替你完成每天的邮件撰写,那么,你应该在A类事项里加一条:授权某同事撰写邮件并检查。

分为A和B两个大类后,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它们标注为A1、A2、A3, B1、B2、B3。A1和A2有两种区别:一种是重要性优先,即A1比A2更重要,同为A类事项,在没有完成A1之前就不能去做A2;还有一种则是时间优先,即虽然A1没有A2重要,但是A1事件必须发生在A2事件之前。例如,早上必须参加的工作例会,无论重要与否,在时间上是有优先级的,因此也要排在前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前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