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根本不学藏传佛教、不学密法,就只学禅定的人,那么他们也应该在这个之前修一些基础的修法,是很有帮助的。否则的话,就无从下手,因为禅宗的修法就是参话头,非常简单。
比如念佛的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还没有念出来的时候就叫作话头,然后念出来了以后就叫作话尾;“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还没有念出来之前的内心状态,去看这个状态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参话头。
另外一个是念佛的过程当中,去看念佛者是谁。所以近代的一些禅师建议,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念“念佛者是谁”,就念这个。后来虚云大师说,还不如直接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有功德,那念“念佛者是谁”,这有什么功德呢?没有什么功德。
但这两个都是有话头的。比如说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念佛的是谁”,或者是念“嗡嘛呢叭美吽”,或者是念“嗡班匝儿萨埵吽”,都是可以的,去参、去看还没有念出来之前的这个状态。
看“念佛的是谁”。看的时候,发现念佛的不是身体,如果是身体的话,那人死了以后它也会念的,所以不是身体;最终这样观察以后,发现念佛的应该是我们的心。那么念佛者是心,心又是什么样子呢?“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没有说出来之前,心是一个什么样子?那要去看,在这个当中就看到它的本性。禅宗的方法就是这样子。
像六祖惠能大师,或者是其他根机非常好的这些禅师、参禅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念佛的是谁,这个其实在大圆满里面也有,是大圆满的前行部分,还不是大圆满的正行。所以,这些方法对根机比较成熟的人来讲都是有用的,在这个上面可以证悟的。但是根机不成熟的话,那我们参话头也好、念佛者是谁也好,想再多再多,最后也搞不清楚念佛者是谁,只知道是我们自己的心在念,除了这个以外,不会有什么觉悟。
所以,最后还得要看根机成不成熟。成熟的话,通过观察“念佛者是谁”,最终就发现没有一个念佛的念佛者,实际上我们的内心就是如幻如梦的,他最后就可以悟到这个。但是如果没有基础的修法,那没办法悟的,所以这个基础修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大圆满或者大手印,还是禅宗也好,哪一个法门都很需要的。
基础修法很重要,大圆满和大手印它们本身就安排有这方面的修法。但是顿门的禅修,目前还没有一个像四加行、五加行的修法,它可能是念佛或者是用其他的方法来代替。神秀大师渐门的修法当中,应该会有一些这方面的安排,通过这一系列的修法,最后的时候,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证悟了。
上一次也讲过,心的本性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一点都不复杂的东西。但是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很多方法都用不上,唯一方法就是等自己的根机成熟了以后,一下子就突破了。根机不成熟,那永远都在禅修的层面上徘徊,没办法突破。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特别重要,所以还是要从零开始,好好地修四加行、五加行,然后才能见自本性。
“悟即元无差别”,“元”是本来的意思。悟了以后佛性本来就没有什么差别的。只是时间的早晚,一个稍微早一点悟了,一个悟得稍微晚一点,但是它的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神秀大师和惠能大师所讲的禅的境界或者佛性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管是通过惠能大师的顿教方法悟,或者是用神秀大师的渐门方法去悟,最后悟了以后,就没有什么差别。
“不悟即长劫轮回”,如果不悟的话,那我们无论是念经也好、磕头也好,烧香拜佛、修路补桥等等,做再多的功德也好,在轮回当中也没有办法解脱,就是长劫轮回,只能这样流转在轮回当中了,所以证悟是非常的重要。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我此法门,从上已来”,就是从祖师大德,达摩祖师到五祖,从那个时候开始,不管是顿门或者是渐门,最后都要立无念为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禅宗非常重要的三个修法,也就是三种境界或者三种见解,特别重要。
无念、无相、无住,一个是宗、一个是体、一个是本,宗体本这三个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这三个可以这样理解:佛经常有这样的说法,比如说一朵花,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个是花的种子,是它的因;花的结果,是它的果;然后是花自己的本体。这三个方面包含了跟花相关的所有东西,一个是它的因,一个是它自己,另外一个是它的果。
这样来理解的话,宗就是它的宗旨,主要是果方面的;本就是基本,主要是因方面的;体就是它的本体了。用《大般若经》或者是其他佛经的理解方法,从这样三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也不是唯一的解释方法,这也是几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之一。
——节选自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坛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