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人生修行

齐帆齐微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第一次听到这首《送别》的歌,是在电影《城南旧事》中。那时候年少,领会不到这首《送别》的真正韵味,只是觉得意境很美,心里喜欢。

1918年的一个春天的早晨,杭州西湖的晨雾还未散去。两艘小船停在湖面上,一艘船头站着一个穿僧衣的男子,一艘船头站着一个穿和服的女子。穿和服的女子凝视着僧人:“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僧人:“好”

女子含着眼泪,颤声说:“叔同···”

僧人:“请叫我弘一”

女子低下头,沉默了很久,抬头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僧人:“慈悲”

说完,僧人转身而去,竟再未回头。至此,世间再没有了富贵乡里的风流公子,闻名于世的艺术家李叔同,多了苦行持戒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李叔同:“少年时做个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画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老师,像个教员;当和尚,像个高僧。他做一样,专注一样,放下一样,永不回顾。”无论做什么,前半生的李叔同和后半生的弘一法师,都十分专注和认真。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早年的李叔同,是温柔富贵乡里的翩翩公子。他定居上海期间,被人称为“天涯五友”。母亲的去世,改变了李叔同的人生轨迹。他选择了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上野的东京美术学校,是当时中国第一批艺术专业留学生。回国后,他来到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第一师范任教。一、二十年间,他培养了大批音乐和美术人才。当时的艺术界名人名家,不是他的学生,就是他学生的学生,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都出自他的门下。

李叔同曾经说过“于作事,必克已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作为李叔同,他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时,一节50分钟的课,他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来备课。他的专注认真,造就了那个时代最闻名遐迩的教育家和艺术家。他是将西方油画、西方音乐、钢琴、话剧引入国内的第一人,开创了艺术领域的先河。中国的第一个话剧社《春柳社》、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第一部话剧《茶花女》等,都和李叔同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前文中的《送别》就是他根据西方通俗音乐而填词的,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而作为弘一法师,他严守戒律,过午不食,穿着简朴。穿着打着各种补丁的百衲衣,打着用了几十年的伞,捡起别人丢弃的萝卜,吃得津津有味⋯⋯他重兴泯灭了八百余年,被称为最难修的唐朝四分律宗,著述佛理,自撰自书了佛教对联集《华严集联三百》,弘扬佛法,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同时,他对传统书法的审美观进行了革新,创造了古今绝无的“弘一体”,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被称为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

他是进出名利场,潇洒自如的风流才子;他是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佛门高僧;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也是传奇。“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夏丏尊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26)篇1322字,累计3326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注,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人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