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的取经之路,敢问路在何方

开学了,终于可以不必在家和熊孩子相看两相厌了。

开学了,你们家的小区是不是每天都有咆哮声在上空盘旋环绕?

开学了, 家里的速效救心丹囤货量足不足够?

一张本让人联想翩翩的图片流传朋友圈,看到最后,却让众多妈妈发自内心的:知道大家都爆着肝裂着肺,我也就安心了……

图片发自App

                   

                            01

图片发自App

妈妈群里这位叫杜妈的家长,正在吐槽陪孩子做作业。她家的孩子已经二年级了,看她陪作业的方式,我们都表示神伤……

“这是辅导作业还是监工?”我表示不解。

杜妈告诉我:“我的孩子多动,不在一旁看着他,他的模式就是东摸摸写一个,西蹭蹭写一个。这点作业,他一个人完成的话,半夜12点也完成不了!”

“坐不下来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你在旁边监督,也并没有产生多快速的效率完成。”

“所以,我更需要在一旁监督着,推动着。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这里,还有一堆家务活等着我……”

这样辅导作业,真的有效吗?

这样的陪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2014年初,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杜克大学两位社会学教授,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研究,研究父母的参与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人员全程跟踪了近30年美国父母的63种参与孩子学业的活动。研究人员的结果发现让他们自己震惊了:大多数父母的参与似乎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业有直接帮助,甚至没有间接助力,不管父母是什么种族、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以及教育水平如何。

实验告诉我们:家长一味的陪读,并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正面的效果。

对于杜妈来说,陪孩子做作业就如下凡历劫的上神,孩子是我们的劫数,恨不得光速完成了这份历劫,好捡回一条老命。不知道从何时起,孩子放学回家已经成为她最焦虑的事……

对于孩子来说,他只是写个作业而已,又不是劳改犯。天天这么严防紧盯,放在旧社会,是不是得时不时抽上一鞭子醒神醒神?

高取志津香说:有一点家长要明白“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迟到也好,丢三落四也罢,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

我和儿子也是在“峥嵘岁月”中过来的。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又有惊人的相似。比如磨蹭,而磨蹭的缘由花样百出。一会喝水、一会削笔、一会大小便……往往父母会在这个过程中按耐不住自己,爆发了!所以才有大家说的“一学习鸡飞狗跳”。可就算父母吃了救心丸换了支架,结果依然不变,该磨蹭还是磨蹭。

后来,扛不住的我对孩子说:“妈妈感到有点累。这样下去,我们只有两败俱伤。我决定从今天起不再盯着你的学习。我把学习计划交给你自己去订制。当然,如果你需要我的建议,我很乐意。”

儿子很高兴,但又怕我反悔,不确定的试探:“真的是由我自己做主么?”

我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第十天的晚上就出了纰漏。孩子爱玩的天性一上线,临睡前才发现数学作业没写好。数学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厉,没完成的第二天将面临翻十倍的惩罚。

儿子一边哭一边写,滴滴答答、抽抽泣泣,好不可怜……

实在是看不过眼,抽了张纸巾给他:“别哭了,作业都糊了。慢慢写,实在写不完,明天主动跟老师说一下情况。”

“不……行的!老师会罚抄20次的!今晚一定要完成!”

看着他板着小脸,撑着眼皮,笔下不停的写着。尽管有些心酸,有些埋怨,到底吞了下去。

之后,这样的事情很少再发生过。偶尔会有玩性大发的时候,而我只是淡淡的提醒一句:“只要你安排好时间就行”,立马就get到意思。

也许这就是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护着疼着在所难免,但不可能时时刻刻护航。

不放手,永远不知道摔倒了有多疼

不放手,永远不知道摔倒了该怎么处理

不放手,永远不知道摔倒了再爬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经验,快乐的经验、痛苦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所有的经验都弥足珍贵。


                          02

图片发自App

我的儿子一年级也是如此。不懂读题,经常是碰见不认识的字,写一次问一次。

这样,不止学习氛围被打断,知识记忆点也不深刻。下次再碰见,依然不懂。

而我,在单位累得像条狗,回家还有一堆生活事务等着处理,在陪孩子读书这一环节上,可以给的耐心并不多。最后的结局不是“鸡飞狗跳到心梗”就是“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还是顺其自然吧”

陶行知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后来我给他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告诉儿子:“有什么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先通过查字典识得。真的查不到或者查不出,再来找我。”说完并示范了一次。

以前老师教导我们“不懂就要问”,现在更提倡自己找答案。这并不是说不懂就不能问,而是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自己找寻方法,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点。这样,加深记忆的同时,又学到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直接告诉答案很容易,掌握学习方法也重要,但比此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

现在,儿子遇见问题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可怜巴巴的“妈妈,我这个不会……”,而是快速投入思考,应该如何解答?有哪些解答方式?并立即付出行动……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

孩子有形形色色,方法也有千千万万,在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中,耐心恰恰是最缺一不可的。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共情孩子,找到适合你们的方式。

让自己少一分焦虑,给孩子多一点耐心。

让自己少一分挑剔,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让自己少一分插手,给孩子多一点独立。

改变,并不容易,并不快捷,但只要我们心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们的取经之路,敢问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