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18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两家比较大的铁路公司,准备合作修建一条横跨美国的铁路,但是预估造价高达4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政府的40%经济支出。这个资金压力肯定是两家公司远远无法承受的,而使用金融思维却轻易解决了:将未来的钱提前“取到”现在来用。两家铁路公司向市场投资者表明,大家都可以把多余的钱可以投入到我们的项目中来,建成以后按利率给大家返息。

那是欧洲的投资者会类似我们现在很多的股民或者风险投资者一样,入股前会依靠自己的思维或者分析框架去判断这个项目是否具备巨大的潜力,股票有多少概率会增值。

于是,铁路公司的资金感觉差不多了,可以动手开建。那么后续,投资者最关心也来了,这条铁路带来的盈利水平究竟如何,都纷纷要求披露财务报告。而铁路公司的性质比较特殊,因为具备的资产都是属于固定资产,比如火车,铁轨等等。有使用,就会有磨损,有磨损就减少运输能力,而运输能力就是铁路赚钱的基础?

如果财务报告上不将这些披露出来,那么这表示以后带来利润背后,运力是100%情况下的,而实际上却达不到,那么一定会出现麻烦。而如何计算这些重资产的损耗,以前的财务报表上是没有这一栏的,铁路公司说,我们必须要在报表上反映出部分损耗。

会计们就互相讨论了,那这些损耗该怎么扣除了,什么时间登记报表上呢?结果是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假设每天火车固定损耗都是一样的,用使用天数乘以固定损耗就行了,这就是火车的折旧费用。自此财务报表上多了一栏,叫固定资产折旧。

二,我们日常听到的利润是否为“错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雷军说过的我们的硬件利润绝不会超过5%。实际上,手机行业的硬件利润除开苹果,都很难超过5%。而且公司的收益还得除去广告,研发,营销活动等等的开支,最后利润能剩5%是不是就更不容易了呢。

利润,其实还分为两类,平常我们自己理解的,100块投资出去,赚了10块,结果就是10%的利润,这类在财务上的名称叫会计利润。而现在很多大公司是用另一种方法考核项目负责人,叫经济利润。

假设100块投资出去,一类是能获取10%的利润,另一类而可以达到15%,如果你做了第一种选择,那么你的经济利润实际上是亏损的,是负5%。以前有家公司叫安然,99年跟00年,财务人员将报表做的很好看,利润都是大几个亿,而01年就直接破产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公司为了财报好看,手上的现金都去拿着投了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