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越是多变时,越要学会持续进化(附个体进化的底层心力逻辑)

受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各种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难以预测,正常的经贸活动已经受到阻碍,发展为健康弯腰,给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冲击,世界格局与秩序加速转变,我们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生存环境日复多变且弥艰。而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考验我们的生存力,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考验我们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唯有心力强者方能生存与制胜,唯有心力强者方能在艰难环境中不被表迷惑,并获得快乐与自由。那么,什么是心力?我们如何通过心力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力、生存力,并获得适度的快乐和自由?

以下是系列文章中的篇六:

心力是个体存在价值之本,个体可以长期存在于自然生态中是因为其有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能力,发现价值是个体的本原能力,毕竟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价值需求,价值需求是通过所视、所听、所言、所动、所感来体现出的。马斯洛对人类的价值需求层级做出了详细的阐明,笔者在第三章也做了简单的分析。总的来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以及“尊重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的增长具有无限性,可增长,可递增。需求层级越低,其表现形式会越具体、越稳定、越容易被满足。层级越高,需求越抽象、越多变、越难以被满足。而马斯洛将上述层级需求的个体价值活动称为“自我实现人”,个体的活动又受心力指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体的价值需求。

心力为了满足个体的价值需求就会指导个体进行价值创造活动,当价值创造过程由团体协作完成时,又会产生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过程。如此,就构成了从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到价值分配以及价值实现的价值创造链条。价值链条的顺利完成就是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的平衡过程。而这种平衡得以实现的内在动力就是心力,心力追求价值平衡而使个体可以正常生存。当价值创造与价值需求相匹配时,价值链条就得到统一,心力价值就得到平衡,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处于平衡状态。当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不匹配时,价值创造能力不足,价值需求得不到满足,此时唯有个体的心力增强,才能促使价值链条或价值系统得到统一。

一.价值需求和价值创造是商业进化的基础

商业之所以可以进化是因为个体的某些普遍的价值需求得到了满足,人类的价值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是因为其具有价值创造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或提升都是由心力产生或提升所致。商业得以发展、社会得以进步,主要原因是是由于个体的价值需求得以发掘并满足。

价值发掘是“自我实现人”的基本属性,价值创造是“自我实现人”的基本能力。人类因为有价值创造的能力而使个体得以生存;通常来说,个体生存状态的好坏可以衡量出其价值创造能力的强弱;个体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其生活状态一般也会比较好。在社会生态中,价值创造通常由公司或组织协力完成;而公司的诞生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价值创造活动,进而满足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

人性和人欲决定个体始终在追求新的价值需求,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是因为人类的价值需求(欲望)不断地被释放和满足,人性特征就是在价值需求的指引下构成的,价值需求的复杂递增变化促成了人类社会进化历程的形成。

笔者在在第四章指出心力的存在使个体有能力发现某物具有存在价值,进而让这种价值服务于人心,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假若个体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被我使用、什么东西会对我造成威胁,那么人类会很快消亡于世界。因此个体的价值需求是受到心力指引,心力可以判断出个体在什么环境下需求什么类型的价值需求,进而通过相关的价值创造活动满足价值需求;当价值需求得到普遍满足后,就会形成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价值形态下,个体或组织又会按照心性以及环境刺激下的心欲追求新的价值需求。新的价值需求得到普遍满足后,就会形成新的社会形态;于是一个进化过程就顺利完成。因此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与个体的人性特征的演变规律一致。

但是,新的价值需求得到满足靠的是相关的价值创造得以实现;若人类的价值需求得不到满足,下一个进化阶段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一个时段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这个时段的进化会持续多久;例如,农业社会人类的价值创造能力普遍低下,因此这个阶段持续了数千年;工业社会生产力想对较高,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企业的发展也一样,企业要想在转型期快速完成进化,要么改变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要么改变价值的呈现形态,使其满足环境变化。

心力促使价值创造与价值需求得到统一或平衡,因此进化不止;企业的发展就是整体成员心力促进的结果,心力促使价值平衡;但最终的结果还是由价值创造的能力决定。个体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强,个体与环境越容易达到协调平衡。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是不同个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总和,因此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团队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进化的基础是其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当价值创造能力突破时,企业的形态也就进化了。

能力特征由需求决定,市场又刺激需求的产生;目前市场生态多变,需求易变,多变的需求是由人性和人欲的复杂性导致的;而多变的需求本质上是人心的多变。在农业时期人类的价值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是人类的价值需求层级低,价值创造形态简单,人类的生存绝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价值创造主体拥有的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森林等)越多,其价值创造能力越强,所获得的财富资源也就越多。这一时期推动商业进化的主要力量是不断提高的价值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落差。也就是说,当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形成落差或不平衡时,就会在商业环境中形成一种势能推动两者的平衡,这种势能是外在市场生态中存在的势能与内在的心力驱动;进化就是由内在心力和外在市场生态势能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

在传统的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都是价值需求先于价值创造;那时的价值创造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企业的重点工作是提高价值创造能力,获取优质资源,汇聚精英团队,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满足市场的底层价值需求,提高资本的获益能力或股东收益。

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的底层显性缺失需求基本被满足;那些较高的、隐性需求(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慢慢的被具有高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挖掘并满足;此时,价值创造能力高于价值需求。企业就需要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符合需求的产品。

在低层级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心力在外在环境的压力下而变强,强的心力促使个人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价值在创造能力,并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当需求由低层级向高层级转变的过程中,个体的需求动机变得模糊分散、不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心力羸弱,企业只有引诱和激发才能使用户、员工以及管理层的心力增强;就如笔者前文所述的激活人心、运用人心、管理人欲以及心力制胜思想去做企业的经营管理。

信息时代,消费需求变得模糊,很多时候消费者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企业经营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且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真心实意的服务用户,让其在平台上留下数据,而后想用户所想,解用户所难,找准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向。但是如何解用户所难?当然是得知道用户的所需和所求了;用户需求主导市场结构的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明显形成高收入层和低收入层的两极化较为严重的差距;市场需求细分化、生活方式多元化、场景连接多样化等形态,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获悉或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或底层需求,以此知心,进而开展相应的价值活动。

市场的变化总会刺激新的需求的产生,新的需求特征和新的市场结构会出现新的供应模式,就如今年营销界大谈特谈的“新零售”,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新零售只是应对多变市场环境的一种业态,消费升级的本质是需求和体验的升级。换言之,新零售的主要任务是用新型零售方式解决消费者升级的需求和体验,任何一项产品或服务的诞生都是为了服务人心,满足人欲,线上线下融合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完成该任务,更好的服务人心。企业以线上线下融合性思维,多场景、多终端、多应用捕捉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并以场景供应、终端供应或应用供应等方式给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同价、高品质的专业化产品。如此则可满足消费者线上消费便捷之需或线下消费场景体验所带来的愉悦之需。


本文内容摘自思二勋的《商业归根:阳明心学的商业智慧》一书,现摘录出来,供感兴趣的朋友批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越是多变时,越要学会持续进化(附个体进化的底层心力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