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坚守“疫”线的英雄们

      自武汉疫情过后,“新型冠状病毒”这几个字眼再一次飘进了人们的视野,古都西安的疫情更是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全省上下进入防疫抗疫战时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杨凌当地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打响了疫情阻击战的枪声,对出入本区的“十一口及两站”进行了严密部署,严防死守,全员防疫。在各执勤岗点出现了一道道由各种披甲组成的靓丽的风景线,白衣天使,藏蓝公安,红甲志愿,他们披星戴月,坚守着各自的岗位,护着一城人的平安。

    十冬腊月,位于关中大地的杨凌农科城已经进入了天寒地冻的时间,西北风刮在人们的脸上犹如刀割,在这个北方的小镇街道上,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大家宁愿一整天窝在家里足不出户。

    天公不作美,可能觉得这些勇士们饱受的磨难还不够多,自阻击战打响后,先是几天冷飕飕的阴霾天气;紧接着硬是在一个深夜,趁着人们都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熟睡的时候下起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并没有因为它的不请自来感到脸红悄悄地溜走,而是浑浑噩噩下了整整两天两夜。

      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勇士们也并没有因为这场不请自来的大雪消减斗志,而是越挫越勇,他们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说完爽朗的大声笑出了声,这爽朗的笑声背后背负着的是责任,是全城人民群众的安危。

    是夜,我刚从疫情执勤岗点执勤回家换休时,小区门口身披红甲的志愿者在灯光下显得十分耀眼,进门积极配合防疫人员测温,扫码,“都很辛苦,都不容易”互相寒暄后告别上楼。

    上楼欲要开门,听见家中女儿还没有睡,妻子告诉女儿是爸爸回来了,快点去门口接爸爸。刚打开门,当我喊出了女儿的乳名时,她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我,往后退了两步,转身用两只小腿就跑向了妻子的怀里,当我要上前抱起女儿时,她摇头哭了起来,嘴里喊着“不是爸爸、不是爸爸”,此时妻子笑着笑着却红了眼眶,我的心更是五味杂粮,好不是滋味。记得庚子鼠年武汉疫情爆发后,妻子当时已身怀六甲,每天独自一人在家上吐下泻的,我每天在外忙着防疫没有好好照顾她,这几天又在执勤点忙着防疫;心里开始厌恶起这个所谓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何如此与人类纠缠不清。好在妻子是位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前天在同行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深夜里在疫情执勤岗点两名身穿反光大衣的公安干警为了取暖踢着正步的小视频,让人不禁泪下。作为同行的我很能理解他们,为何穿着御寒大衣,还要来回在马路做着交通手势操,因为十冬腊月的深夜用寒风刺骨来形容一点都不假。他们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必须坚守岗位,不得不采取这种硬核的方法来取暖。这样的故事,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基层一线执勤岗点上,每天都有所发生,他们是白衣天使,是藏蓝公安,是红甲志愿等等,他们都是奋战在一线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

    单位新增了“小灵山”疫情防控岗点,我很乐意前往。小灵山土塬上贫瘠的土地生养了我,我的祖辈们都是喝着小灵山旁小湋河水长大了的孩子,我很眷恋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地。

    小灵山疫情防控岗点,设在小灵山道观前的土塬下。道观依山而建,甚是宏伟,相传该道观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道观里的驻观主持人很淳朴,自愿提供火炉供我们执勤人员取暖。

      我上岗的时间是夜里,去的时候火炉里的火苗正旺。其他部门的防疫人员围火炉而坐,交代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对从该路口进入杨凌的人员、车辆进行扫码、测温及劝返。这条路是周边几个县城通往杨陵的要道,夜间要多注意防范,防止有人越卡,潜入杨陵。

    息肩,火炉里的木炭已快燃尽,我站起身到旁边的木柴堆里,拾了把柴禾添进炉里让炉火继续升旺。火苗窜的老高,火光映亮了围炉人的脸,我们彼此看了看对方,默默的笑了笑。我继续听他们侃大山,讲着关于小灵山道观门前小湋河的故事。

      就这样,我们一夜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查看行程码、健康码、测温、耐心劝返、添禾围着火炉到天亮。

      有着他们这群舍小家,顾大家,不屈不挠的英雄勇,共同联手防疫抗疫,每天坚守在基层的第“疫”线,守护着我们杨凌农科城的各大门,我们何愁有迈不过去的坎。

    冰雪已经融化,腊梅早已待放,没有一个冬天跃不过去,没有一个春来不会到来。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坚守“疫”线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