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石画情满人间
(4564)
——记市劳动模范黄河石画创始人赵现红
在一串长长的名单里,白鹤镇几个字映入眼帘,所有的记忆都被唤醒了,那是来自我当年下乡插队当知青的第二故乡。于是,我选择了我的采访对象长秋村市级劳模赵现红。经过询问,只知道他是美术工作者。
白鹤,是孟津黄河古渡之一,在我下乡的七十年代人们还不富裕,清晨和晚上多为红薯寡汤,温饱解决不了,写字画画少之又少。一个来自乡村的农民兄弟因画成为劳模,其中必有故事。
2022年6月9日通过文联梅利霞和作协曲老师,在总工会的大门口,一个中等个头、身材壮实、脸色黑红的一个人映入眼帘,作协曲老师问你是?他回答“赵现红”时,不约而同我们都双双迎了上去,互相握手。
那一刻,我发现这个来自黄河渡口的人没有半点艺术家的浪漫,而他安静的神态,问一句认真回答一句的样子,仿佛是种植在河洛大地上一粒金色的种子,也更像滚滚黄河水中的一掬浪花。接下来,那一又一个的水浪涌了来,一个满满的上午,我终于走近了一个土生土长的黄河岸边的人,听他讲和黄河石头的情缘;走进了一个黄河青年在美术画画路上苦苦追求和不断求索的励志路程。
赵现红,1964年出生在孟津县白鹤镇长秋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家里四个妹妹,就他一个男孩。1983年他在王良乡高中毕业,然而高考失利,他不得不为了生计,选择了跟随一个亲戚朋友组成的民间杂技团,游走四方。赵现红跟着外爷跟着舅舅,从白鹤村庄走到内蒙、东北、四川,东北、沈阳、广东、武汉等巡回演出。他从学习小魔术,训兽,到写广告贴标语,每个月除了吃还能分到几元到二十块钱的工资。正是这种游牧在老百姓最底层的一种自我生存的劳动模式,让赵现红一点一滴地锻炼并学会了求生的能力和一技之长,他在从挣几毛钱几元钱的艰辛劳动中成长。
在武汉东湖,他结识了一个河南老乡——武汉东湖书画社负责人河南籍画家丁晓明老师,78岁的他有一手画画的本事,他想拜他为师,虽然由于自己的无名之辈让他胆怯和忐忑不安,但他内心很坚定:想做的就要去做。他登门拜访,老师看他诚恳,让他回去先练练看看,几天后带着作品去老师那里,老师从中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悟性和努力,便收了他。从此为他的人生之路开了一扇艺术大门 。
后来他能画了,慢慢在圈子里有了名气,很多杂技人带着布卷来找他,他们有步行的有坐车的,路远的还吃住在他这里,渐渐的,他有了几十块钱到几百到上千的收入了,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画笔给自己带来了收获和财富。
后来,为了寻找更高的画技,他离开了杂技团,回到了家乡。洛阳青年宫有老师教画,每月学费一百元,他决定出门求艺,在那里他学习了素描。三个月后,这个曾经作着文学梦的年青人,从此走上了一条绘画的美术之路。他记住了老师的话:“你学会了这门技术,一辈子的生计就有了。”
他回到家里,开始了独立的画作,这时,他又听说用龙凤花鸟,十二生肖等写成的吉祥图案,很受欢迎,几分钟就好了,钱也来得快。当时从事这种写画主要是靠地摊,但谁都不会想到这种地摊上的写画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花卉,灯会,庙会上摆个地摊在地下画,一晚上就100多元,有时一天几百元,一个灯会下来几千元有了,而那时在家务农的乡亲们还在为打工挣钱苦苦挣扎着。
赵现红打听到大城市里有那种能长期作画的固定摊位,如四川广元、辽宁沈阳、广东等在“五一”,“十一”和双节,他用手里也有了积蓄,买了摊位,买了桌子。妻子也来了,俩人租房做饭,家庭式的工作开始了。在大城市里他接触到更多的顾客。很多国家的游客,都很喜欢这种吉祥图案,有的要用英语、日语、俄文,蒙古文表现,他就边学边用,现学现卖,还有的人一要就是几十幅,就这样他和妻子挣得盆满钵满的,带着几万块钱回到家里,一栋三层楼外贴瓷砖的小楼在村里伫立起来,它像是一个灯塔又像一个标志,吸引了全村乡亲和四邻八舍,赵现红发家致富的消息不经而传。
这时,村里有更多的人来上门求艺,他毫不保留,在他的授教下,有不少人用写字绘画改变了命运,也挣到了钱盖了房。
但他浑然不知,一个更大更令他始料不及的机遇在等着他。随着国家水利工程的开工,小浪底拦水筑坝,下游西霞院水库的开建,黄河河底大批的黄河石头裸露出来,白鹤人千军万马来到河滩捡奇石。黄河卵石,经过了九曲百转的大浪淘沙,它以独特的浑厚大气,行成了独有的韵味和魅力,黄河赏石文化,一时间让黄河奇石风靡中州大地。
赵现红楚立在黄河古道,顺手捡起一块石头,他用手轻轻抚摸,揉搓,那温润如玉的石色,那旭日朝阳的颜色,那有浅有深自然的图案,无不包含着黄河母亲那丰腴饱满,那浑厚大气那博爱的情感和胸怀,凭着多年来的生活阅历和长期积聚的艺术灵感,他想国画水墨艺术能不能用在黄河石头上?他要在石头上作画,这个曾经沉寂在生活底层犹如一个和命运抗争的石头,现在要和黄河的石头一起完成新的艺术使命。
于是他捡了不少鸡蛋大小或手掌大小的黄河石头,回到家洗净后用划粉笔先起稿,再用毛笔,蘸上墨,一笔一笔钩画起来,笔下那牡丹、梅花,那山水、动物,被石头沉淀吸收后,比宣纸更加结实厚重耐看,为了不被水磨掉,他尝试用丙烯颜料来绘制,经过实验,丙烯颜料既毒又无味,在石头上不怕水不褪色,效果很好,这样解决了长期摆放和收藏问题。
终于第一批几十个小石头画出来了。同村好友的姐姐在王城公园牡丹花卉有个卖旅游用品的摊位,好友说拿去配个货,能不能卖他心里没数,说到价格,现红说随便出个价吧。但没想到很快消息传来,头块石墨画就卖了30块钱,拿去的石头画很抢手。这让赵现红激动不已,尽管他并没有看到卖石头的钱,但心里却很高兴。
小石头画好卖,他又开始在大一点的石头上琢磨,他尝试用磨光机把石面打光,让黄河毛石更漂亮。他先后捡了有几十斤的、百十斤的石头,刚开始用摩托车,后来他开着“突突突”拖拉机去,妻子也上阵,他拉回来的石头堆满了院落。
就在这时,白鹤乡有一个画展,镇文化站通知他拿些作品参展,这次画展,让他认识了同行人士,也和文化站建立了联系。黄河石头画一露头,就备受关注,好评如潮。白鹤在孟津刮起了黄河石画风。有一对洛阳的情侣慕名而来,他的4幅黄河石画就卖了2000元,他初次尝到了甜头。
接下来,白鹤文化站站长张晓峰也看到了这个能让白鹤农民致富的商机,他需要赵现红这个黄河石画的带头人来带动更多的人来学画画,把白鹤这一独有的文化艺术变成文化产业。在县、镇的支持下,白鹤乡办起了绘画培训班,培训班每期收50人,沿黄村庄有10个乡几千人次参加了培训,赵现红作为老师,经他手把手养的学生已记不清多少了,有本村本乡本县还有全国各地慕名的。他所在的长秋村有25户,近60多人掌握了绘画技术。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有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的落后面貌。在他们手中,一块块形状各异、并不算起眼的“黄河石”,被绘制成了包含花鸟、人物等元素的黄河石画,都成了好卖品。黄河石头上的笔走龙蛇,尽显了河洛风情,白鹤成了自成一派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黄河石画之乡。传统的国画笔法通过颜料,让生硬的黄河石头变得刚柔结合,五彩缤纷,绽放着牡丹,猛虎,梅花,奔马等的千姿百态。黄河石头画也从此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国各地,走出国门。农民的手下诞生了艺术品,也带来了养家糊口的真金白银。
6月16日,在孟津文联梅利霞老师办公室采访赵现红后,我又来到了长秋村赵现红家。映入眼帘的仍然是一堆堆的石头,那一个个各色各样的卵石带着各自的故事,静静地被整齐的堆放着。
还有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眸的是村子里那每隔三五步就有各种主题、栩栩如生的墙画。这些画,有连环画式的现代农家原汁原味的生活故事,有古典的散发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民风民俗经典传说,每一面壁画都把黄河岸边黄河人家的故事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有一幅画,让我们同去的人久久驻足注目,那是一棵茂盛的大槐树,它告诉人们我们是从洪洞县而来。在画的卷首,是一幅由洪洞县迁入本地的先人画像,他端庄慈祥,炯炯目光。此时此刻,所有的人都会浮想联翩,对岸是闪着银光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与黄河对视的是来自大槐树的先祖,虽然它们不需要有什么内在的重叠,但分明或负受刊赵现红那对黄河母亲和那寻根问祖的赤子之怀。
赵现红的墙画让这个七沟八岭充满了文化气息,让美丽乡村更加散发着浓浓的安宁和祥和。
接下来,然后我们又先后来到他的学生,画友家里。长秋村,距赵现红家不远的地方是农民女画家闫秋环的家,没有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妇女,她的牡丹画美得令你心动,让你想到了国花园的魏紫,淡粉,豆绿,她说:赵现红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们的领路人。而闫秋环就是在黄河石画培训班学习后爱上了绘画,走上绘画道路的其中之一。她的牡丹现在已经被洛阳一个花苑定期来收购。
在白鹤,也有一个从培训班出来的女画家蔡利霞,她的女儿博士毕业后在北京一个高校教课,她到北京给女儿带孩子时,顺便带去了黄河石画,竟不够卖。一个白鹤乡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的黄河石画在北京的大都市尽显中原风流。
白鹤村庄南中北西纵横阡陌,而他的墙画也遍布其中,五彩缤纷的色彩和二十四孝图等无数民间故事,成为一个靓丽的风景。我问他,这所有的墙画都是出自你的手中?他说:“是的”!∴在近8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妻子两个画遍了白鹤乡的山村,成为了绘描美丽乡村的当之无悔的大工匠。
在铁谢古渡口的文化广场,一个长四十米的墙上壁画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幅巨幅再现了铁谢古渡口的繁荣,他说在构思这幅画时,他不止一次深入村里向老人们了解故事,不放过古渡口上发生的每个细节,小到一个庙会一个拉船的船工大到卖炭、集市交易和牛羊肉汤馆,都在这幅长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惊讶地发出感叹,这简直就是白鹤铁谢的“清明上河图”。这幅栩栩如生的铁谢古渡口长卷为他的墙壁绘画艺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最后,我来到了他黄河石缘石画工作室,这里陈列的几百件黄河石画作品,大气磅礴,他画的牡丹雍容华贵,他在石头上的山水画,黄河水穿山破壁,砰然万里。他的五虎磐石虎虎生威,他的双鹤恩爱温馨,他的公鸡图,破晓鸣啼尽显山乡巨变。
他画室里的黄河石小的几十斤,大的百十斤,各式各样的画符个个都是大手笔,我们不禁对这位黄河石画的农民画家肃然起敬。这位曾生活在最底层的黄河汉子凭着对这块黄土地的不离不弃孜孜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和歌者,黄河石画成为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永远前行的坐标。
走出赵现红的画室,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情愫久久挥之不去。
黄河石画成为美丽乡村致富之路的一张名片,黄河石画的领路和奠基人赵现红,也已走过12年的路程,而他的艺术前景仍然很好。黄河笑了,黄河人家笑了,黄河石头以它赤子之心传递着黄河母亲磅礴大爱,写就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篇章,为中国更加美丽富强添上一抹锦绣。“石”来运转,福佑国家世代平安,百姓安康。
赵现红的事迹曾被央视7套《乡土》栏目报道及东方卫视、人民日报、以及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洛阳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在他长达几十年的人生路上,有一个人默默地支持,夫唱妇随,就是赵现红的妻子刘红娥。2012年3月,夫妻俩成立孟津天香石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将黄河石画继续发展。
采访就要结束了,天气热度达到了近40度,而我的心里温度更像煮沸的100度。我为他点赞,为白鹤点赞,为孟津点赞!临别时,他依旧腼腆地笑着对我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黄河岸边的农民,我喝黄河水长大的,我要把这份黄河情,奉献给家乡和乡亲”。
2022.6.13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