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鹅和鹤之道

《鹅和鹤》的原文基本如下:

秋天来了,人们开始做过冬的准备工作了。

勇敢的猎人们扛着枪去打一些野味预备过冬,最好还能捉几只鹅,做个褥子。

一声声长鸣划破天空,是一群白鹤从远方来。这时,有一群鹅正拖着笨重的身子,摇摇摆摆地在草原上寻找食物,见到白鹤从空中飞来,羡慕至极,亲热的上前招呼道:“白鹤老兄,你们从什么地方来,要到那里去呀?”白鹤回答说:“冬天快到了,我们要去南方过冬,路过这里,顺便找点东西吃。”

鹅想:“哦,瞧它们这么轻捷灵活,原来还怕冷啊,千里迢迢从北飞到南。哪像我们,拥有一身厚厚的肉,根本不怕寒冬,可以抵御一切风雪。”

鹅高傲的昂起头,不在理会白鹤,它们认为白鹤太可怜,不如自己富有。看自己身上这厚厚的肉,多么令贫穷的白鹤羡慕啊。

白鹤对鹅的态度转变感到莫名其妙。一听它们要去南方过冬,这群鹅的态度怎么变的这么快?这种飞来飞去,无忧无虑,又没有牵挂的日子多么惬意,为什么要把自己绑在一个地方,守着不动呢。

显然,鹤对鹅十分不理解。既然有分歧,鹤对鹅就不在说话了。

正在这时,猎人们扛枪向这边走来。很快,它们就发现了这群鹅和鹤,猎人们悄悄的散开,把鹅和鹤包围起来。这时,鹤和鹅都感到了危险在向它们靠近。白鹤们身体轻捷,拍拍翅膀飞了起来,逃出了猎人的包围圈。而鹅就没有鹤这么幸运了,它们同样用力地拍打着翅膀,可是那厚重的肉成了沉重的累赘,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白鹤飞走,猎人向它们靠近。

最后,这群鹅成了猎人的囊中之物。


该则寓言的大致意思是告诉我们一无所有的人了无牵挂一身轻,而那些拥有家财万贯的人财富却成了他们的负担,反误了卿卿性命。是在告诉我们,做人无须使外物缠身,而应追求内心的宁静。


我借此篇寓言,过度解读出三点处事修养之道:

第一:势利

这是一个随处可见之现象,我想每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可对号入座的人。苏东坡有一个故事就诠释的很好。

有一次,大诗人苏东坡到浙江的莫干山游玩,莫干山是个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苏东坡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座宏伟的寺庙前。

寺里的方丈看见苏东坡穿着朴素的衣服,就用手指着旁边的石凳,淡淡地说:“坐。”转过身对一个小和尚说:“茶。”

苏东坡与老方丈坐下来喝茶聊天,谈话间老方丈发现这个人出语不凡,想这肯定不是一般的人啊,于是很快站起来把苏东坡请进大殿里摆下椅子说: “请坐!”又吩咐小童:“敬茶!”

两个人越说越投机,天南海北,地理天文,无所不谈,苏东坡知识广博,对老方丈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老方丈觉得很惊讶,就非常恭敬地站起来问道:“不知贵客髙姓大名啊?”苏东坡淡淡地说:“区区在下,姓苏名轼字东坡。”

老方丈一听竟然是远近闻名的大诗人苏东坡,连忙把他请到自己的房间,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老方丈一看是大诗人到了寺里,当然是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就拿出笔墨纸砚来请苏东坡写个对联收藏。苏东坡提起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写完后哈哈大笑。

再看老方丈,早就羞得面红耳赤了。

像老方丈这样眼睛里只有权势地位的人不在少数,人们把这种人称为“势利眼”。每人心里的想法正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做人的态度,苏东坡从老方丈三次行为言语中看出他是一个势利的人,才写下了这副对联。那么,像寓言故事里的鹅何尝不是呢?鹅看见白鹤在空中翱翔,然后主动热情的和白鹤攀谈,当发现白鹤不如自己的时候,就不在理会白鹤。如果在攀谈中发现白鹤比自己厉害,是不是就会如老和尚一样呢?

做人不应只以功利心态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有苏东坡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心性气度。

第二:财富

鹅一身厚厚的赘肉似在预示着自身的万贯家财,万贯家财固然很好,但也需能者持之。

像战国吕不韦、西汉邓通、清朝胡雪岩这些一等一的能人,尚且因万贯家财反误了卿卿性命,更何况故事中鹅呢?鹅既没有体现出吕不韦风险投资的眼光,也没有邓通甘于吸毒拔脓的胆气,更没有胡雪岩广交朋友的能力,如何保身。


反观,春秋时期的“商圣”范蠡。他帮助勾践复国功成身退,开始下海经商,期间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帮助穷苦。做官,范蠡能做到功成而身退,经商,他又能做到财聚而散尽,所以才能全其身,成其名。


另有“商祖”之誉的战国商人白圭,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摒弃嗜欲,节省穿戴,与他的奴仆们同甘共苦。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喜欢拜财神,以求富贵一方,但是大多人一旦赚到钱,就变得奢靡异常,这种贪婪自私的秉性,试问经常散财济困,勤俭节约的“商圣”“商祖”能保佑你吗?

真正能做到程颐笔下“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者,能有几人。

第三:修养

说道个人修养,我们都有一种嗜好,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当别人和我们自己所持有的观点不同时,我们就会越发努力的要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说到对方妥协,誓不罢休。人总是这样,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和自己不同的都是错的。

孔子说过:“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要学会尊重别人,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人和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反应快与反应慢之分,不论快慢,迟早都是会反应过来的。

故事中的白鹤在这方面就展现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当鹅对白鹤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时候,白鹤很不理解,没有辩解、也无争吵,而是选择了沉默。

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能做到不争辩、不解释,这得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清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的座右铭就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就算你所有问题都回答的再正确再恰当,也不如沉默不言。

正如《名贤集》里所写:“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观点不一且无利益纠纷的情况下,何必争论呢?伤人又伤己。

思来想去,还是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做的《鹅赠鹤》来结尾较好一些。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究竟何处不一样呢呢?以寓言故事为参照,那就是皮囊一样,心境不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伊索寓言》鹅和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