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代公务人员的上班之路

  今天讲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是陆游的长篇游记《入蜀记》里面的一篇文章。古人很少有写长篇游记的习惯,《入蜀记》可算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游记。

  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作者调任夔州通判,他由山阴起程,历时五个多月,经由今浙、苏、皖、赣、鄂、渝六地,到达夔州任所。

  陆游在《梅花绝句二首·其一》一诗中写到:“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他不想放过任何一朵梅花,就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千亿身影,让每一棵梅花树下都有一个陆放翁。

  这样一位爱美的诗人,见到明山秀水、花鸟虫鱼,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但一路走来,他没有选择诗歌,而是写游记。唯有如此,才能穷尽山水之美。

  但他也不全写山水。路上总有些经历,舟中总有些听闻,所以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日常生活、世俗风情、诗文掌故 、兴衰荣枯都被他纳入笔端,记录、欣赏、思辨、审美,一路走,一路写,真是美丽极了。

  从绍兴到奉节(即从山阴到夔州),是1300多公里的路程,这路搁现在,坐高铁,睡一觉就到了。但在当时,陆游却走了五个多月。

  古今一对比,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快有快的便捷,但慢也有慢的好处。古代一个基层官员的上任之路,就是一次长途旅行,其间徜徉于水光山色之间,吟诗作赋写游记,美不胜收。而现在,喝杯茶的时间,通个电话的时间,打个盹的时间,往往就到了目的地。目的是达到了,但过程却有可能索然无味。

  木心有一首诗叫《从前慢》,他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诗应该有潜台词,就是现在快。快有快的坏处。好像是白岩松说过,一群人急匆匆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问为什么不走了,那人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要等一等它。

  丢了灵魂,只是急匆匆地赶路,不就是行尸走肉吗?

  在《过小孤山大孤山》这篇游记中,陆游写了烽火矶的绝景,特别是有一块高达百余尺的巨石,拔地而起,上面“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石镶嵌的屏风。这天风平浪静,水清见底,船也走得慢,正好有时间去欣赏这天下绝景。这让他想到了杜甫“信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的诗句。

  面对美景,唐宋两位大诗人达成一致,就是要慢悠悠地看,不要急匆匆地赶。

  一条路走了五个月,已经很慢了,但陆游还是嫌快。过小孤山的当天晚上,他夜宿沙夹,在傍晚迎来了一场小雨。一般人可能要避雨休息,陆游却意犹未尽,换乘小船继续游玩。隔着云雾,陆游远望群山,于烟雨空蒙之中,看到远处有沙鸥白鹭时隐时现,觉得是天下奇景,于是徘徊许久,不忍离开。

  面对美景,分秒必争,白天黑夜都不肯放过。

  不仅陆游,古人大多有这样的兴致。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观赏海棠花,从白天到夜晚,再到月亮落下,世界变得一片漆黑,苏东坡又点燃蜡烛,继续赏花。

  这一个夜晚,抵得上凡夫俗子的十年尘梦,甚至更多。

  而陆游这条上班的路,一走走了五十多天,看似舟船劳顿,实则安闲悠然。

  上完了课,我问孩子们,上学路上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没有?答曰没有。我说我在上班的路上,经过一棵苹果树,发现上面有几个冻果,没有落下来。想到本地有人专门藏冻果吃,我想那味道一定不错,就想办法弄下一个来。尝了一口,酸甜爽口,有酒香味。

  我借此想告诉孩子们,现在走着上学的路,以后走上班的路,创业的路,人生的路,要学会驻足,看得见美景,闻得见花香,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人生的另外一重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古代公务人员的上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