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幸福的方法》,修习幸福的能力,过上幸福的人生

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比较关注心灵哲学、文学及诗歌类的书籍。此前,对克里希那穆提的灵修哲学、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康德的道德主义哲学以及木心的心灵哲学等比较关注,但始终疏于直面及探索人生的终极目的:幸福!

我在樊登读书APP上听书选读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绝非偶然。早在2012年,在网易公开课中有两门课程是哈佛大学当时比较热门的课程,有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以及本书作者沙哈尔博士的《哈佛幸福课》。


在沙哈尔教授的幸福课堂上,他带着学生们追问: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那时听完了沙哈尔教授的幸福课,便对积极心理学产生了初步兴趣;但鉴于个人专业背景的训练,这些年都被带入了社会心理学领域,就比较关注荣格和弗洛依德的社会心理学了。直到2019年九月份的时候,我在樊登读书APP的百书丛中,潜意识中帅选出了这本书,带着偏见听了樊登老师的讲授,初步印象被书中“四种汉堡模型,四种人生模式”中的“忙碌奔波型”的人生模式所触动,不禁自问:忍辱负重、苦修、先苦后甜、追求成功、忍受当下的痛苦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等等现行中国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主流观念,难道最终不能使我抵达幸福的彼岸吗?

带着偏见及深度怀疑的心态,利用近四天下班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在简中分别记录如下:




为践行领读人小伙伴们裹挟式成长的方式以及按时完成选书任务,终于在昨晚的仓促与忙碌中读完了这书本;虽过重夹杂着浮躁,但内心还是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与平静,也释怀及放下了当初对本书“鸡汤”定义的偏见。

本书从开篇就深刻剖析了“什么是幸福”,让我深刻体会了我的前半生所执念忍辱负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追求金钱、财富、名利等能使我幸福的“忙碌奔波型”的人生绝非是幸福的人生;“感悟幸福型”的人生模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模式。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本书告诉了我们,通过修习幸福的方法,习得幸福的能力,最终才能抵达人生幸福的终极目标。书中介绍了各种修习幸福的方法:如怎样通过识别意义和快乐打造幸福地图、如何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及制定学习计划进而达到心流的体验、如何寻找及培养使命感训练对幸福的把握、如何去爱等等。幸福的能力是需要在过程中修习得来的,而非仅仅是苍白的结果,结果的意义带给人们的仅仅是暂短的满足感。就如把幸福定义为欲望得到满足一样,那么幸福或许只是欲望得到满足时的那种兴奋或者狂喜,但随之而来的又将是下一轮欲望的焦灼不耐,又将是下一轮推动圆形巨石的从头再来,始终被欲望裹挟前进,坠入无尽的欲望深渊。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本书中幸福的方法来加以掌握,一旦学会了幸福这种能力,它将一生追随着你,不论顺境或逆境,让你始终能有办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光明。

其实,幸福不幸福,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幸福感,固然是与外界的人际关系、金钱、名利等相关,与人生处境的起伏相关,但幸福感归根到底的取决因素是心灵的体验,是一个人的心灵素养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内心力量的问题。真正有幸福能力的人,他在顺境当中,会充分珍惜他的快乐,会充分地享受他的快乐,他会尽力将自身的这种幸福感不断扩展,扩展到更多人,把他的幸福与他人分享。真正有幸福能力的人他在逆境当中学会与不幸共处,学会与黑暗共处,学会与凡人必然会有的烦恼共处,学会与随着年龄的增长必会出现的病痛共处,学会与时不时会袭来的悲伤共处,学会与人与生俱来的孤独共处。

以上就是《幸福的方法》之主旨。其实,我们有时候会感觉生活惶惶不可终日,无聊又空虚,然后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这实际上是缺乏目标的表现;目标使我们专注,专注能让我们找到方向,从而带来外部和内部的资源,帮助我们达成目的,本书就告诉了我们应该需要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去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等。我们时常会听到“道理听了很多,却还是没办法过好一生”,我们总是嚷嚷着要改变,却迟迟不行动,结果自然还是不好的,改变的发生是迈向幸福的关键一步。希望您们也能通过阅读本书,领悟幸福的本质,习得幸福的方法修炼幸福的能力,把自己活成一个幸福的人,度过幸福的一生,再把您们的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身边的人都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读《幸福的方法》,修习幸福的能力,过上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