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焦虑助长了“鸡娃”的“畸形”,激发好奇心才是孩子学习的捷径!

【题外话】娘娘的妈此时内心独白:

十一假期连绵的阴雨并未随着偶尔一天的雨过天晴而离去,就像阴郁的少女,偶尔抬头笑了一下,就又开始了抽抽搭搭的哭泣,而且淅沥淅沥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这样的天最适合窝在家里,放空发呆……内心OS,说人话,好吧,就是我现在犯懒,懒于干任何事,就想瘫着,啥也不干。

这个状态被放学后老师和家长们的信息打断:

每天都能多多少少获得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只言片语,听写了,检查背诵了,做口算练习了……往常我会和很多家长一样,因着结果有一些情绪波动,担心孩子学习上有所欠缺,紧张地关注着班级动态,其他孩子的状态,美其名曰:查缺补漏。而如今,我淡然地翻着消息,接到孩子平静地跟她沟通相关信息,伴随着自己想辙地表扬,适时进行教育。

因着这个情况和状态,我突然想到了很多:

当初这样关注孩子学习反馈的我依然觉得自己不是在乎成绩,没有过高要求,只是觉得上学就要把学校、书本上的东西掌握好,殊不知,这最基本的要求可能都过于沉重了……毕竟现在一粒沙和撒哈拉都是要学的……毕竟现在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于谁都是个挑战。

索性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成绩,这谁都知道,但我们仍然摆脱不了总成绩去衡量,就好比体育考试,不是你跑不快、跳不高就身体素质不高,而是需要把标准量化,通过考核才能让大家都去重视和行动,所以我们叫喊的任何不公平都好无力,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

所以,我们每个家庭都在鸡娃的路上争先恐后,即便慢慢走,也还是不想掉队,毕竟没有哪个家长甘愿自己的孩子平庸。

于是我们自己时不时焦虑,时不时无助,时不时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而抓狂吼叫,所以有了“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等等搞笑的网络流行语,无非都是孩子未达到我们心里的期望……

天才不多,对于一件事,愿意和不得不的结果天差地别

我一直坚信,天才和绝顶聪明的人不多,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商是不相上下的。而我们每个人,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愿意做的事情,都会做得很好,根本不用任何人督促。而且但凡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也都会做的很好,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半路转行的成功人士。所以我们得知道,任何事情,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去行动就好!

想通了这个根本,我们就会淡定一些,既然想做就可以做好,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怎样激发自己想做的欲望?

惰性谁都有,如何开始和坚持?

这对成人来说相对简单,因为心智成熟,知道自己所需,也就好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也有精力和时间以及经济支持自己去开展行动,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家长很大的考验!

人是有惰性的,即便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因为懒而搁置,所以怎样让自己开始并坚持才是关键!

简单粗暴的方法:强迫自己去做,也就是立刻马上去做那件事!

《考试脑科学》说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词:行动兴奋。也就是用行动刺激自己做一件事情的动力!

举个例子:当你不想写东西,甚至写不出东西时,你不能想等有思路时再写,而是应该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写写就会刺激自己有很多可写的东西。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就好比今天这篇文章,我本来就想写个三五百字,发发感慨就罢了,但是,当我写起来,我一下子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就写了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所以当我们懒于行动时,先逼自己一把,开始了,后面就不难了。

那对于孩子也不例外,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找到孩子的痛点,兴趣点,引导他开始,或许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呢~

我也对我家晞娘娘尝试过,威逼利诱整到学习桌旁,发现当她开始了,不消一会儿她就自己进入状态了,哈哈,虽然可能持续时间不长……但是聊胜于无,重在引导,慢慢形成习惯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好桥梁!

根本上的解决方法就是激发兴趣和好奇心了,众所周知,好奇心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教育最终追求的是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通过学习找到人生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高分的成绩,作为家长必须明确这一点,你才能平和地面对孩子学习生涯中出现的种种状况!

达·芬奇讲过一句话,他说:正如明明没有食欲却去吃东西,会对健康不利,如果没有兴趣还去学习,则有损记忆。这是达·芬奇的名言。

卢梭也讲过一句话: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好奇心就越强。

所以,我们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并让其与学校教育搭上桥梁,让孩子愿意学习!

显然,这很难,所以才需要家长的介入和投入,而这个需要家长有稳定的心态和明确的目标,你若心宽,处处皆是晴天;你若挑剔,处处皆是埋怨。

家长知道要培养孩子什么,就不会过度关注一时的分数和眼前的小状况;家长不焦虑,孩子就会更自信阳光

大家好,我是娘娘的妈,一个带娃和工作双肩挑的妈妈,育儿路上有你有我,我们手拉手共同成长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的焦虑助长了“鸡娃”的“畸形”,激发好奇心才是孩子学习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