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3000年的大河村

        11月11日,河南省实验二中七年级地理老师关老师组织了一次“大河村遗址”讲学活动。关老师是省级优秀教师,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活泼。本次活动引领学生们参观了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让学生们亲临了5000年前的大河村先人们的生活、起居以及社会活动的场景。


图片发自App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郊,面积40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有仰韶、龙山和夏商四种不同时期的考古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跟着关老师的步代走进大河村,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片原封不动保留下来的考古工地。在这里最让人惊叹的就是这片史前建筑。这片史前建筑让人难以想像居然是5000年前古代先人生活居住的地方。1 --4号房基为目前我国发现同时期房屋建筑保存最好的一处,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其中1号房基它是一处东西并列,大小不同,屋内有灶且有套间的古代“豪华四居室”。"豪华四居室”内还出土了大量的粮食作物粟和一些陶器,这些反映了5000年前大河村先人们的生活特征。四居室的墙体结构采用了“木骨整塑”建筑方法,墙体采用木头做骨架,像当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木头的外围再用芦苇束起来,然后再在外边糊上一层厚厚的陶泥,像当于现代建筑的混泥土,等房建成凉干以后,再在房子的里外四周堆上柴火用大火长时间的烧,由于长时间的烧制,墙体中间的木头骨架也烧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遗址中墙体中间为什么有圆洞的缘故。这种结构的房屋冬暖夏凉而且坚固耐用,这也就使得它能经历5000年的变迁而依希能让5000年后的我们清晰的看到它最原始的模样。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大河先人的智慧,很难想像这些建筑是5000年前的古人类所为。所以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屋”!这也表明原始社会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过程,这种两面坡式的排房建筑基的出土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基本体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组结构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随着关老师的讲解,我们又了解了“瓮棺葬”和“灰坑葬”。“瓮棺葬”主要是婴幼儿葬,“灰坑葬”主要是成人葬。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中以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种类繁多,有鼎、罐、瓮、盆、钵、碗、杯、盘、壶等,这些彩陶造形精美,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衣彩陶盆和彩陶双连壶,白衣彩陶盆是如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器上的精美图案有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这些图案表明了大河先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膜拜,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文物以及家庭室、连居室、再到部落表明了先民们曾在此延续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的发展变迁,也表明了中原地区原始文化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周围其他原始文化的关系。

图片发自App
        大河村遗址参观结束了,通过这些遗址,仿佛传越到了先人们的采集、渔猎、农耕的生活场景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了3000年的大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