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女儿诔

图片发自App


The Third Man12月18日

“芙蓉女儿诔”,很长,要抄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是《红楼梦》第一长文。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最长的是《秋窗风雨夕》,昨天抄的时候才发现,《葬花吟》都比秋窗文长。看来,我虽喜爱《红楼梦》,重度懒癌使得对其了解确实有限。近来时间有限得要紧,不是在搜集文件,就是在复印、扫描文件,或者,在改文件,在做PPT。这个周末,似乎很早就预计到会很忙。但是没想到忙到今天凌晨。现在才抽出时间来写点东西,因为任俊那句话,“qq空间之王,你又回来了”。想来,过去一直都喜欢在这里写东西,包括,2013年北京之旅的日志,都全部放在这里的。不过,说来也怪,北京之旅还是和老妈一起去的,居然一日一记,每日都写得满满的,可是这次上饶厦门之行,却文字稀缺得要紧。唯一留下的,大约就是从厦门返程的硬卧上用手写的那些文字了。大约,也和没有方便的电脑可以用有关系。然而,没有留下太多文字记录的旅行,却带给了我最近几年甚至十来年以来最愉悦的体验。

鼓浪屿。这个我从过去电视上看到介绍后开始产生浓厚兴趣的音乐之乡,到厦门得知其不过为方圆2、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瞬间忘掉过去的印象,感觉要不了1个小时就可以逛遍。结果却是,我花了一整天也没逛完,没逛完不等于我还要逗留,遗憾才会让我以后再来。所以,这一天,或急或缓,让我感受到非常多的音乐的(各种钢琴博物馆、风琴博物馆、音乐家博物馆、海天堂构的传统音乐现场演出),或者建筑的历史的(故宫博物院鼓浪屿外国文物博物馆、海天堂构、郑成功像、林氏府),或者自然的(巨型榕树、海浪、惊涛拍岸湿身),或者饮食的(那叫什么鱼肉烧),或者人为的(蜡像馆、那个啥园),再或者人文的(小卖部老板娘热情介绍、充电、卖低价票给我们),宗教的(有着八卦的像教会一样的“与贤宫”)体验。这种体验,丰富、美妙、让人乐在其中,海风吹浪越高堤而打在身上湿了衣裳而不怒反悦,真的是很久了,都没有过的,这种放松。回想起来,至今难忘。尤其和林氏牵扯不断的姻缘,居然到了厦门还能看到“林氏府”,实在是让我笑而不语。所以,今天这篇本来是写贾宝玉的一首祭词的,居然也能写到厦门,用大篇幅写到鼓浪屿来……世间,“缘分”两字,实在奇妙得要紧。

厦门不光鼓浪屿,厦门大学也好,南罗普陀寺也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以泯灭的印象,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思想得到了升华。不过,南普陀寺居然一开始在想是南锣鼓寺,也是对北京的回忆又穿插了进去。南锣鼓巷,是我重游北京发现的,或者说是三姐推荐的新的景点。还有,后海。之前在帝都停留将近一年,却未曾想过去下这些地方。也是彼时年少,来北京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或者压根儿一开始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所以来了就随着性子做,包括,最后随性而走,都是如此。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篇文字,最后是要让我缅怀,或者说彻底和北京说再见。因为,经过了这将近十年,我终于决定,不再回去了。厦门给了我更愉悦的体验,如果要再次离开,或许会选择那里。但是,现在的这种看起来相对稳定的状况,又怎会轻易离开?说不准在故里养老送终都不一定。不过,我终归还是不安分的,最后的归宿,哪里也不知道,横竖,都是要死的,区别只是骨灰洒在哪里而已。些许年份过去,说看淡了很多东西,那是假话,或者,只是逐渐学会了随顺。对于我而言,南普陀寺里面挂着的那四个字最适合不过了:随缘,无我。

随缘

无我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字,在说晴雯呢,还是在写我自己呢?

芹溪先生这篇文字,或许,也是在借宝玉之口,说他自己罢?

想起雪芹故居于南京,或许,我最后之归宿,真的是追随他去了金陵,而葬于金陵城罢!

可惜,宝玉的这篇诔,没有人谱曲吟唱。哪天能有人给这首祭次谱上和葬花词一样搭调的曲了,或许会感动世间几多有情的或者无情人吧。只是,太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芙蓉女儿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