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为大局做的什么?

故事一:吃瓜群众

2017年6月10日,儿子在客厅里写作业。爸爸说出去买早餐,问你们都吃什么呀?儿子说:要吃咸鸭蛋和炒饭、豆浆。爸爸说:妈妈呢?妈妈说:随便。爸爸说:你自己不出去吃吗?妈妈心里有一点介意了。就补了一句:我不吃,我吃家里的米糊,结果爸爸买完早餐回来的时候,妈妈看到打包了一堆,妈妈可能确实太饿了,已经早上九点了,随手打开了一个快餐盒,爸爸大声说:那是我的。爸爸再补一句:你不是不吃吗?妈妈心里特难受,也许是真的饿了,也许是被爸爸的那种对他的无视激怒了。妈妈说:早餐可以不吃的吗?我并不是在意你跟不跟我买早餐,而是在意你爱我有多少?难道真的就吃一点米糊就可以了吗?妈妈的一句句指责,让爸爸很伤心,他开始咆哮:是你自己说的不吃,现在又说要吃,我又没有买。妈妈说:因为你问我为什么不自己出去吃,所以妈妈才心里很难过来的说只吃米糊。大人的互相指责音量的提高,儿子坐在一边,默默的吃着早餐。妈妈含着泪忍住了,因为他不想把这种伤害带给孩子,不想让孩子看到大人在吵架。妈妈说了一句:我不在乎早餐,我在乎的是你的爱,你现在这样,我也不需要了,你不要再吵了。就这样,一场硝烟停止了。在送儿子去上兴趣班的路上问儿子:儿子,今天早晨你觉得谁对谁错?儿子说:我在你面前就要说你对,在爸妈面前就说爸爸对,这样你们心里才会好受一些,对吗?妈妈说:不,你说实话吧。儿子说:我认为爸爸对的,因为我也听到你说不吃早餐只吃米糊,所以爸爸就只买了早餐。那一刻,妈妈的心被融化了,不是伤心,而是反思真的是自己错了吗?妈妈说:儿子,我能理解你这样说,那是因为男人和女人是有区别的,男人更理性是什么,要什么,很直接。而女人更喜欢那种感受会多一点,心会更细腻一点。也许你说的对,是我说的不够直接。妈妈还有一个问题:当时你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儿子说了一句让妈妈吃惊的话也是事实的话,儿子说:我是吃瓜群众,我只能做吃瓜群众。儿子说:在那种硝烟场合,我说谁都都不对,因为你们的情绪会转移到我的身上,所以我不想招惹你们俩。妈妈太佩服儿子了,儿子能有这样的分析能力,能够保持这样清醒的头脑,很厉害了。但是妈妈不希望儿子是一个吃瓜群众。

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想跟儿子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六一儿童节那一天,我接到儿子的电话说,孩子因为三人相声没有被同学认真的去听,所以很伤心,并且说再也不想演节目了。妈妈知道儿子的心里受了很大的伤痛,所以呢,妈妈因为太爱儿子了,所以沉静了,痛苦中正是因为心情很不好,结果六一搞活动,学校要求把各班所有的垃圾都放进一个黑色的大塑料袋里,统一从四楼拉到一楼去,可是事与愿违,在这个时候妈妈看到了办公室门口的一袋黑色塑料袋垃圾。这是谁放的?如果领导来检查,那不是我们级组出了问题吗?妈妈是级组长,看到办公室里没有几个人了,然后在群里就问了另外一个老师:A老师,是你的吗?A老师一下子没有看到这个信息,刚好另外一个B老师过来了。妈妈有些带着不好的语气问B老师:这个垃圾袋是你的吗?B老师说:不是我的呀,这个垃圾袋里面人人都放了垃圾,每个人的垃圾都往袋子里面扔。妈妈当时很生气,他心情不好,不想把这个垃圾带下去,她想追究责任,是谁这样不负责任?那么这个责任该如何去找?妈妈就说了一句话:请问是谁第一个把垃圾袋放在这里的?如果第一个人不是把垃圾袋放这里,谁还会来这里丢垃圾呢,那么责任人是第一个把垃圾袋放在这里的人。B老师也许是要面子吧,她也开始不开心了,说那个大垃圾桶旁边的那个阿姨不让把垃圾放在那里,要带走,所以呢,就带到这里呢,我人不是还没走吗?这个时候可以说,氛围是很不好的,但是在那一刻妈妈还是很理智的,作为级组长,没有继续跟她吵下去,因为她知道后期大家还得朝惜相处,不想把这些矛盾继续恶化下去,怕忍不住了,默默的离开了,带着一份不开心离开了。接着在微信群里看到了A老师说的一句话。A老师直接@B老师说这个垃圾袋是你的呀。B老师更是火上浇油,说:这个垃圾不是我的。长长的一段理由,妈妈没有看下去,在那一刻,微信群里就有了弥漫着一股硝烟,妈妈知道这个群里面很多很多的人都看到了这条信息,但是都是吃瓜群众。唯独有一个曹老师,她出现了,她说:B老师,放到那里,到时候我去拿吧。就仅仅这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静默了,所有人都被感染了,都默默的影响着所有的人。因为曹老师是一个孕妇。我就开始反思,难道我搬下去有很大困难吗?我想B老师也会反思:我本来就不应该放到这个走廊门口,还要推辞其他人。吃瓜群众也受到了影响,为什么只有曹才敢于承担责任呢?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儿子听,儿子也不吭声了,也许他也被感动了吧。妈妈接着说:你知道吗?就因为她这种小举动,领导对她大大的有改变,对她工作的认可,对她人格的认可,觉得她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就因为这一个小举动,她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

其实今天早晨,你不用去劝解爸爸,也不要去劝解妈妈,因为你改变不了爸爸,也改变不了妈妈,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影响爸爸妈妈。假如当时你大方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这些饭吃不完,分一半给你,你就弥补了妈妈的爱的需求。

故事二:付诸行动!

2018.5.8又开始跟爱人拌嘴,还吵得挺凶,结果儿子上前劝架,我立即回到房间睡觉了。

第二天,我跟儿子交流时说谢谢儿子,你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不再是吃瓜群众,是家庭里的一员,学会了自己当时充当的角色,有了责任与担当,这个进步是一种能力,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影响局面。但是如果在外面如果没有救火或救溺水的人时,不可以莽然行动,不能发生二次伤亡,比如2人拿着刀在动武,你不能上前劝架,即使看着他们血流成河也不可以上前,你只能报警和求救其他有能力的人,这就是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渗透,记得有个“英雄”救活了溺水者,牺牲了自己。这个溺水者一直活在自责和痛苦中,无法自拔,那么价值最大化,大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结局?这跟自私和无私无关。儿子似懂非懂的点头,教育就是不可能立即呈现效果,但影响是无限的。

故事三:模式形成,主动凸显

今晚2018.5.11,2个班的家长会我在用心的发自内心的呐喊,让家长们行动起来,走出去学习。回到家累软在沙发上,爸爸一个劲的催促我去洗脚,因为有股不太好闻的味道,我不做声,心想:哪有?结果爸爸再次催,还让儿子确认,儿子说有一点。可我就是不想动,说:我现在真不想动,又不是每次,就今晚让我放松一下。爸爸说:不行,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家。我虽然懂道理,可就是不想动,开始较真。爸爸提高了音量的坚持,我的说明无效,激怒了我,为什么不能宽容我一次?我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行,我去冲洗!”带着一股怒火刚站起来,儿子从洗手间端了一盆水出来准备帮我洗,我好感动。他用实际行动在影响着我们,我惭愧,也开心孩子的成长。

我虽然还有气,冲凉完了,故意把衣服洗了,本来超级不想洗,为了不给机会他洗(如果我没有洗白色衣服,他一定帮忙洗),可能更不想听他啰嗦帮我洗衣服,咬牙挺着累洗完了。

有气归有气,至少我冷静了,归纳今晚的收获:1、孩子得到了一次锻炼,形成模式,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2、我当时的不想动,真的是不想动,如果下次儿子提出一些违背我们大人意愿的事,或者对爱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比如他不愿走出去跟我一起学习,我要理解,我要通过自己的成长来引领感染他),我虽然不认可,但要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和做不到。因为我当时太不想动了。3、换位思考太重要了,我要站在他的角度,他的骨子里就要干净、整洁,让他难受得要发火。下次我要发火时走开一下,深呼吸或去阳台上,让情绪暂停。4、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如果我撒撒娇也许不用伤感情,也达到我目的了,下次试试。[偷笑]

通过学习,多一份觉察,自我疗愈情绪,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还要为大局做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