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高质量的爱

作者 | 岳冰

今天接着给大家分享,云香的《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这本书的读书随笔第四篇。

往前翻阅可以查看前三篇。

第一篇《有种遗憾,无法重来》

第二篇《学会聆听,让他们感受到最安全的爱》

第三篇:《正确的陈述表达》

01


女儿小时候总是不愿意洗澡,那个时候,我一直都以为是孩子怕水。

每一次抱着她往洗澡池里放的时候,她都是大呼小叫,手脚并用,四肢狂甩,不肯下水。

可是,当我让她自己撩着水玩的时候,她又是特别开心兴奋的,对玩水表现出极大的兴致。

我一直都无法理解。

直到孩子两岁那年,我又一次抱起她往洗澡池里放的时候,她突然扯着嗓门喊起来:

“烫——!我不洗!”

我用手试了又试,感觉水温刚刚好,可是她就是坚持叫嚷着,烫!

后来咨询过儿科的一位医生,医生说是孩子的感觉比较敏锐,皮肤细腻娇嫩,和成人对温度的感知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我才明白,孩子那么强烈的拒绝下水,并不是不喜欢洗澡,而是因为感觉水烫到她了。

得知真相的我,心底是无比自责的。

原来,孩子有自己的感觉体验,孩子的感觉才是她最真实的感觉。

作为成人,非要用我们自己的感觉,强行去替代孩子的感觉,那不仅是一种越界,更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

在生活中,孩子说不冷,妈妈非要孩子多穿件衣服,害怕冻感冒,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就像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一个孩子问另一个孩子:

你为什么穿这么厚?

另一个孩子无奈地回答:

这世界上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看似搞笑,实则心酸。

孩子的感觉被无视,这到底还是不是爱?到底什么才是高质量的爱?

02

云香在书中举到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和我女儿的例子类似,只是对方比我表现的更极端些。

我想这应该也是不少妈妈们,在生活中都曾经遭遇过的事情。

洋洋妈妈让家人给孩子洗澡,发现洋洋总是哭闹反抗。

为了弄清原委,洋洋妈妈就亲自帮助孩子洗澡,并仔细地观察洋洋的反应。

她看着洋洋从最初高水温时的抗拒,到玩水后适应水温,再到兴致勃勃坐到澡盆里洗澡。

观察完整个过程后,想象着以前,家里人任凭孩子哭闹、挣扎、大喊,也要强行把孩子按到澡盆里,在孩子的声嘶力竭中帮孩子洗完澡。

孩子以前洗澡,原来就是在受刑啊!

洋洋妈伤心的潸然泪下。

那么在孩子还不会反抗的时候,又该是怎样的煎熬和难受呢?

还要不断遭受着,来自大人们的训斥,想想心都要疼碎了。

就像云香在书中说的那样,作为大人,我们觉得水不烫,但那只是我们的感觉,不是孩子的感觉。

我们感觉水不烫,不代表孩子就感觉水不烫。

我们都没有搞明白,到底是谁在洗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把孩子感觉世界的能力都剥夺了,这该让孩子多么的惊恐和绝望啊!

我们却还在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一定对的,我们感觉不烫,那一定就是不烫,好像自己就是万能的上帝一样。

却忽略了,烫与不烫,针对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孩子娇嫩的身体。

爱孩子,就应该真正从心底尊重他们的感觉,那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唯一途径。

03

云香在书中讲到好朋友这样一个事例,她从来不能吃甜食,一吃就感觉到恶心。

直到有一天,两人探讨《中毒的父母》这本书时,她才回想起来,自己为什么会厌恶甜食,瞬间泣不成声。

原来在朋友小时候,因为特别想喝糖水,但是家境艰难的父母,没有办法满足她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的要求,就用一个超级大的杯子,装满一杯井水,告诉她那就是糖水。

她和家人不停争执,就是为了证明,那真的不是一杯糖水。

后来家里所有人都反复告诉她,那就是糖水,爸爸还在无计可施时,举起巴掌打了她。

她在绝望中,把那一大杯所谓的糖水喝完了,之后吐得一塌糊涂。

从那以后,她吃任何甜的东西,都是一吃就吐。

我想起我的一位同学,讲过她的一个经历。

小时候因为家境困难,家里难得包一次肉馅饺子。

过年的时候,为了让她多吃点,她妈妈就把肉馅的都留给她,让她想吃多少吃多少。

那时候年龄小,常年不吃肉的孩子,确实很馋,她吃的撑到胃都疼了。

第二天,妈妈怕饺子放时间长了会变质,还是不停的让她吃。

尽管那个时候,她已经不想再吃了,可是禁不住妈妈的再三要求,还是把剩下的饺子都吃完了。

那个春节过后,她一见到肉就想吐,不管是什么肉,都不能再吃了。

剥夺孩子最真实的感觉,忽视孩子自我的真实体验,那是对孩子的伤害,而不是爱。

高质量的爱,应该是尊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感觉,尊重孩子的自我体验。

(未完待续……)

作者岳冰:愿写尽岁月万象,携文字守候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才算高质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