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誓死不变心的盛老太太,吃尽苦头才明白的道理,明兰却懂


盛老太太是勇毅侯府独女,何等娇贵,集万千恩宠于一生。盛老太太在娘家时,光伺候的丫鬟婆子就有三十几个,何等风光恣意。

年轻是的她敢爱敢恨,十分能折腾,行事做派自有一番豪气,在闺阁中是出了名的。正是这样一位金陵侯府千金,却偏偏钟情于一位小门小户的探花郎。

为了追求真爱,盛老太太敢与封建礼仪抗衡,甚至冒着与亲生父母决裂的风险,也要下嫁盛府。娘家人拗不过盛老太太,只得让她十里红妆入盛府。

然而,那时候盛老太太毕竟年轻,她以为“有情饮水饱”,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却不懂感情会随着时间变淡,更忘记了那个时候的男人可以朝三暮四、三妻四妾。盛老太太虽然出身高贵,但是也不能阻止自己的夫君纳妾。

从小集万般宠爱为一身的盛老太太,人前人后无不恭维顺从,不晓得那些勾心斗角、龌龊肮脏的手段。也正是盛老太太一时大意,竟然让自己唯一的孩子,断送在妾室的手上。

痛失爱子的盛老太太心灰意冷,把所有的怨与恨都归咎在夫君身上。如果她的情郎不变心,如果她的夫君不纳妾,他们的儿子又怎会遭贱人毒手?

从此,曾经情郎是陌路,斩断情丝愁断肠。

傲气凌人的盛老太太无法原谅夫君,也痛恨自己没有护全自己的孩子。

盛家老太公挣下偌大一份家业,临终前亲自给三个儿子分了家,然而老太公没走多久,盛老太太的夫君也跟着去了。

那时盛老太太有娘家陪送的丰厚嫁妆傍身,要钱有钱,年纪轻轻,还有勇毅侯府的老侯爷和夫人为她撑腰,她要是想再嫁并非难事。

即使金陵和京城找不着好的,她大可以天高海阔找个远处的重新活过。到时候,儿女一生,岂不美哉。

然而,盛老太太偏偏守着夫君丢下的一大烂摊子,把自己熬得油尽灯枯,嫁妆都贴了进去,到头来功成身退,清苦度日,缩在一角当活死人。

盛老太太奋力拼搏一生,到头来不过是人亡情逝,莫不是念着当初与探花郎的些许夫妻情份,不忍叫他坟冢凄凉,怎么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凄凉境地。

说起来,盛老太太年轻时,就最喜欢读《柏舟》,早也背,晚也背,爱不释手。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至死不会变主张。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

正所谓,只爱一人,只等一人,誓死不变心,誓死不放手。

盛老太太用其一生坚守自己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她自己虽受苦而不觉得怎样,但作为她的至亲,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她能够一生快乐幸福。

很明显,那时的盛老太太并未考虑过父母的感受。而当盛老太太收养明兰后,心上有了万分疼爱的人,才意识到自己的一意孤行,该多么令父母伤心难过。

可以说,盛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吃尽了苦头,折腾来折腾去,也不过如此。回首往昔,才感悟到,其实还不如《桃夭》来得实在。

女人这一辈子,若真如桃树般明艳的开着桃花,顺当的结着累累桃果,这才是真的福气啊。言外之意,女人这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能衣食无忧即可,年轻时顺顺当当嫁人,该生儿生儿,该育女育女。

终老时,儿女承欢膝下,儿孙满堂,有什么比这更有福气的呢?盛老太太本该有这样的一生,然而,她却钻进了死胡同,死守一个探花郎,把一生都搭了进去。

若不是遇着明兰,这一辈子恐怕就这样在凄风苦雨中熬日子了。盛老太太没有想到的是,明兰却比她还要通透。

明兰说:桃树好好的,要是结不出桃子,定是那土地不好,换个地方种种就是了,重新剖土施肥浇水终能成的,除非桃树死了,不然还得接着种啊。人生苦短,没有必要在一块地上把自己熬枯萎,何不换块土地重新开始?

虽然封建社会讲究贞洁烈女,但这其中的凄苦恐怕只有烈女自己知道吧。

再说了,封建社会也并没有明文规定女子不可改嫁,若条件允许不是还可以和离嘛。盛家大房盛淑兰不就是换了块地后,直接人生开挂的典型事例吗?

淑兰与孙秀才做夫妻时,出钱出力,还不讨好,婆婆不是打就是骂;孙秀才要不在外吃喝,要不沾染红尘女子。淑兰才二十出头,却面黄肌瘦,倦容愁绪,如残花败柳一般。

和离后的淑兰,嫁到乡下庄子上的一位农户。

夫君老实忠厚,对淑兰百依百顺我。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不久后便儿女双全。淑兰的脸上也是笑意不断,虽三十好几,但如少女般明媚。

女人这一辈子,图个啥?不就是平安喜乐了却此生吗?如此不但自己的日子过得愉悦,父母长辈也看着舒心,所以盛老太太听到明兰如实说,很是欣慰,不由地勾起嘴角。

盛老太太的《柏舟》,与明兰的《桃夭》,你更喜欢哪个呢

?END我是 @桂花情,分享情感故事,感悟人生哲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否》誓死不变心的盛老太太,吃尽苦头才明白的道理,明兰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