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将言:你真的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吗?

中国的酿酒历史至少有5000多年,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酒,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大地。

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酒之奇妙!如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晏殊的“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其中有豪迈也有惆怅,是“酒”寄托了人们的各种情思。民间俗语中也有很多对酒的情感表露,如“无酒不成席”“酒壮英雄胆”“酒后吐真言”,等等。这些都是对酒的理解和亲身体验。

中国酒的来龙去脉

中国酒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5000多年,所酿造的酒均为低度酒。有米酒、黄酒,是为粮食酿造;也有用水果为原料酿造的,如梅子酒、葡萄酒等。不管是什么原料酿造的酒,但都是低度的,一般只有几度。酿造不出高度酒的原因是工艺问题,没有发明蒸馏技术,只是靠酿酒原料的自然发酵,不但度数无法提高,连提纯也省却了,所以很长时间内米酒也叫“浊酒”,要筛着喝。

酒的历史与我们很远。目前已经出土的有距今5000 多年的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表明:我国酿酒起码在5000 年前已经开始。依常理判断,一门技术的发展应该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而今天既然已经发现5000 多年前的酿酒器具,那么酿酒技术的起始日期必然还要更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酿酒的起源应比5000 年更早。

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中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少康即杜康,秫即高粱,这段话的意思是杜康最早发明用高粱酿酒。这说明中国至少在公元前2000 多年前就已使用粮食酿酒了,但当时造的还都是“浊酒”或是黄酒,酒精度很低,一般只有几度。这是中国酒的第一个阶段,即用粮食和果物经自然发酵酿造的低度酒,有米酒(浊酒)、黄酒和各种果酒。

中国酒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白酒,也叫烧酒,比起米酒和黄酒来,在酒精度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可以将酒精度由几度提高到五六十度以上。

据史料介绍,白酒,也叫烧酒是从元朝才开始有的,至今800多年。元朝之前,不管南方、北方都是米酒、黄酒等低度酒的天下。历史上许多与酒有关的传奇故事,关羽温酒斩华雄、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都是黄酒或米酒。武松上景阳岗打虎前喝的那十八碗酒是米酒,实际上也就5~7 度,所以可以大碗大碗地喝。至于《三国演义》开篇唱词中“一壶浊酒喜相逢”更明确地告诉我们喝的是“浊酒”,既没蒸馏提高度数,也没提纯改变色泽。

酒的历史离我们很远,但白酒的历史却离我们并不太远。800 多年前中国人掌握了酿酒的蒸馏技术之后才开始酿造白酒。白酒的工艺其实还是先将粮食酿造成低度酒,再经过蒸馏技术加以提纯,使酒精度得以提高,味道也更加醇厚,色泽由“浊”变清,无色透明了。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外国的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都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有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800 多年前中国有了蒸馏酒,即高度白酒。但这不等于说,此后中国人就以喝“白酒”为主了,而放弃了古法酿制的黄酒、米酒等低度酒了,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酒、米酒与后来发明的白酒是共存的,且饮用黄酒比饮用白酒更为普遍。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孔乙己就是喝黄酒吃着茴香豆的,这不过是近百年的事儿。江浙一带的黄酒(绍兴酒)也是负有盛名的,如女儿红、花雕等,至今仍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白酒在人们餐桌上占据主要位置则是近百年来逐步形成的,所以如果我们早生一百年或二百年,可能我们日常饮用的是黄酒而不是白酒。



中国白酒的药理作用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白酒有这样的描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的“蒸烧”就是“蒸馏工艺”。李时珍还说,烧酒“辛、甘,大热,大毒”。主治:“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又说:“烧酒是纯阳之物……与火性质相同,遇火便燃……烧酒味道辛而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所以能开抑郁而消沉积……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损,所以会使大便燥结。如果和姜、蒜同用会生痔疮……如果大量饮用而不加以节制,此酒杀死人只在顷刻之间……”

李时珍在这段文字中说了适量喝白酒(烧酒)的好处,如“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杀虫辟瘴,利小便”等等;也讲到了过量饮这种酒的害处,其中有:“如果大量饮用而不加以节制,此酒杀死人只在顷刻之间。”这是骇人听闻之说吗?笔者以为不是,李时珍治学严谨,他一定见过因过量饮烧酒废命的酗酒之人。我们今天不是也听到或见到过酒席上一命呜呼者,或酗酒后引发中风者的惨痛教训吗?



饮酒不酗酒是明智之举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用毕生精力所完成的中药典籍,1596 年,即在他去世后三年才得以出版,至今只有400 多年。


在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对酒最早的认知是药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酒。因为很多医药著作多写于掌握酿造高度白酒的工艺之前,所以酒的药用价值,应指古法酿造的黄酒或低度未加蒸馏的米酒。但从另一个方面说,白酒即是古法酿造的低度酒经过蒸馏技术在加工的产物,说它具有古法酿造的低度酒的一些相同功能也不无道理,但它一定比古方酿造的低度酒药力更大、更强、更烈。一些中药方剂中涉及的某种药“以温酒送服”,想必也大都不是高度白酒,应该是黄酒,不然,用白酒服药,病没治好,人先醉了。

酒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成就,而发现并利用酒来治疗疾病,则是医学的重大进步,酒可称为人类制造的第一种人工药物,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古代的酒是由黍和稻酿制的一种含有低度酒精的饮料,人们在长期饮酒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少量服用可以通经活血,令人精神兴奋;多服会麻醉神经,令人昏睡不醒。酒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消毒杀菌的功效,还能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粮将——坚持98000颗粮5年酿1斤酒


你可能感兴趣的:(粮将言:你真的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