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

历史是前进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两大特点:破后而立、盛极则衰。

在前进的总趋势下,有所谓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旧的社会形态之上,并有所发展,这就是破后而立。

具体说来,旧的社会形态在衰落阶段,新的社会形态就在这衰败中萌芽。在原始社会,所有人、地、物都是共有共享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劳动,并且获得自己的生活所需。很多人羡慕这样的社会,认为是人类所要追求的理想。这在一定程度来说是正确的,即不考虑生产力的前提下是正确的。但如果引入生产力的概念,原始社会所生产的生活资料勉强够所有人平分,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满足所有人需求的。然后随着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生产资料已经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必须,这时剩余的生活资料应该怎样处理?这是原始社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还是平分,那么人们无法消耗掉多余的生活资料,因为他还在劳动生产,总会有剩余。如果人们不生产,而只消耗,又因为是平分,会造成大多数人不生产,这个社会就注定无法存在。

这时候,就产生了剩余的生活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况,或者集中起来等待分配。当剩余的生活资料被少数人掌握,那么大多数的人还是在生产,社会的生产正常进行,社会才能继续存在。那么这时出现的问题就是谁将是那些少数人呢?当这个问题出现,就是阶级的萌芽,就是奴隶制度的萌芽。

这些少数人的确定,是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生产力因素,不论在什么社会,总有人的劳动能力更强,所获得的生产资料更多,这些人就容易成为少数人;第二是情感因素,在原始社会的平等原则上,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见就有很大的作用,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也就成了少数人。

当少数人出现,阶级就出现,奴隶主也就即将出现了。这时的少数人还没有成为高一等的阶级,他们更像是财富的集中管理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者的身份就变了,共同的剩余财富就变成了私有的财富。社会财富的增多,少数人的财富更多。但在社会中总有失去生产资料的人,这些人怎么办?只有将自己卖与少数有财富的人,得以生存,这些是就是来源于氏族内部的奴隶。但因为他们是为了生存才成为奴隶,奴隶主应该没有剥夺他们生命的权力。而来源于氏族外部的奴隶,则大多是通过战争得来,这些奴隶的生命就属于奴隶主所有了。当奴隶主和奴隶出现,原始社会也就变成了奴隶社会。

应该说奴隶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相对于原始社会是一种退步,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解决了财富的剩余问题,并且让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从事脑力劳动,这又是一种进步。历史前进总是有利有弊,但利的方面大于弊就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这就是破后而立,旧的社会出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上,新的社会就产生了,历史也就向前发展了。

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利而忘却了弊。对于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它的弊端一直存在,这种弊端就是作为少数人的奴隶主占有大量的财富,而作为多数人的奴隶则没有财富,甚至于没有生命权。

在社会形态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利处是大于或等于弊端的,而到了全盛时期弊端就会完全的表现出来,并且将社会导向衰亡。

奴隶社会解决了剩余财富的问题,在其发展阶段,少数人的财富就将越来越多,这些财富包括人、地、物。奴隶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奴隶在土地上生产,所积累的社会财富就将越来越多。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是不断上升的,那么每个人所能运用的生活资料是不断增多的,这时的人均财富是大于原始社会,这就是社会的发展的进步。

但到了鼎盛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总财富达到极盛,这时于奴隶社会并生的弊端也就显露了,也就是就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贫富的差距,奴隶主拥有大量财富,而奴隶贫苦不堪。社会生财富达到鼎盛,但奴隶却得不到这些财富,于是反抗就产生了。奴隶们大规模的起义,敲响了奴隶社会的丧钟。

这就是盛极则衰,奴隶社会形态的特征就是奴隶主占有大量财富,而当这个财富达到极盛,奴隶制就灭亡了。

接着又是破后而立了。在奴隶社会的末期,一个问题出现了:奴隶没有土地和自由,于是就起义去抢夺土地和自由。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也就是少数人被彻底的毁灭,要么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奴隶主当然不想在汹涌的起义中灭亡,那就需要改革。怎样改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就逐渐的产生了封建社会。

奴隶没有自由,就给他们自由,没有土地就给他们土地,于是奴隶成了农奴或者自耕农,奴隶主也就变成了地主。

在封建社会下,奴隶有了生命权,这就成了农奴;有了土地就成了佃农;有了自由就成了自耕农或者自由民。这三种人的共同特征是要交租税,自由农交给国家,佃农和农奴交给地主。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农民交租给地主,同时也依附于地主。

封建社会相对于奴隶社会无疑是进步的,农民有了土地,也有了一定的自由,这就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也就相应的提高了。所以我们说封建社会是相对进步的。但这种社会的弊端也是存在的,那就是仍然由少数人掌握大量的财富,并且因其是一种改革,前一种社会形态的残余就一直存在。

在封建社会内部,土地的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是最主要的。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由农奴和佃农耕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主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农奴和佃农就又变成了没有土地;然后是人身依附关系,农奴和佃农没有了土地,那么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附于地主,为地主劳作,而自己得不到自己生产的生活资料,并且处于被控制的处境。当这两个情况不断发展,就越发的向奴隶社会倒退: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自由,甚至于没有生命。

所以当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端时,这种弊端就就彻底显露了,农民的起义也就产生。农民的要求和奴隶相似却又更进一步,那就时完全的自由和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但是封建社会却并没有立马的崩溃,因为封建社会诞生于革命和改革,那么也可以通过革命和改革来修正,也就是说解决土地和人身依附问题。由上位者来发布命令,让农民分的土地,限制地主的土地,让农民自由,限制地主的奴仆数量。但这样的修正总是无法根除弊端,所以封建社会就在不断地修正下发展了。

直到社会生产力有较高发展,商品经济产生并发展,人们从对土地的依赖性变小,而对物的依赖性变高,资本主义社会就产生了。

当封建社会在不断的反复修正中走向末期,这时的封建社会面临的问题是农民在土地上耕作,自给自足或者把收获给地主享用,这种自然经济已经很难提高社会的总财富了。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土地也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同时因为只要生产自己需要的物品就够了,为什么要生产多余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商品经济的出现和繁荣。

商业的出现很早,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有商业并不断的发展,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占据了主要地位。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以有余而补不足。交换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剩余和交通的发达。只有满足的自我需要,生产资料才会被用来交换;只有交通发达,才能扩大交换的范围。

所以商业在原始社会不发达,因为生产资料没有过多的剩余;在奴隶社会前中期也不发达,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也不够深;到了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商业才有了长足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联系也加深,交通便利了。

商品经济是是在自然经济的极盛期产生并发展的,只有自然经济产生了足够的生产资料,商品经济才会繁荣。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将封建社会彻底的灭亡了。

资本主义社会是进步的,因为它解决了社会总财富无增加的问题。如果人们的生产只需要满足自己,那么除了人口和土地的增加,社会总财富就不会增加。但是有了商人做媒介,人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的生产,而无需担心产品的过剩。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使得社会总财富的提高。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商人作为交换的媒介,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位置,那么社会财富就必定集中于他们手中,所以从总体看社会总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财富也增多了,但贫富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

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阶段看是进步的,但随着社会的财富增加,资本家也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工人们还是仅能维持生计。那么工人运动也就产生了。

工人与农民的区别在于,农民需要土地和自由,而工人需要工资和休息。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奔溃的原因和封建社会相似,那就是工人需要工资和休息,资本家就适当的给予。通过政策的制定,资本主义社会就在不断的修正中继续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的顶峰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资本,而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不能解决的时候,就将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

工人的革命暴动是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种手段,通过工人们掌握政权,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但这种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定前提,即生产力高度发达,不然只能是披着社会主义社会外衣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修正。

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顶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已经不需要为生产力提高而发愁的时候,这时候才会从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巨量的社会财富做基础,那么直接进入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只能是一种富裕的原始社会,将面临原始社会的同样问题:停止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