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足球就像看世间百态

足球界连着社会,这个社会有的在中国足球里都能找到。社会很大,我们分为几个部分一个个说吧。

1.国家队,专项外出考察团。

国家队是最让人揪心的,是整个足球社会里浮在最表面的,像是领导者为了解决问题而组建的专项考察团。十几亿人都在看,希望能看到改变和进步,结果是有人才而出不了成绩,花了大价钱请了洋教练,却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组建这个团队就要让它蒸蒸日上,这就是教练组和领队的事情了。里皮在临场指挥上的能力依旧很高,但为何每次开场局势都会处于下风?不过三十分钟就换人,实际是对战前准备的否定,而且否定了不止一次。排除了球员的能力问题之外,就只能归结于对于对手的研究和自己原本的战术安排有重大的失误和纰漏。那么中外联合的领导团队都在做什么,是在研究技术还是研究别的,耐人寻味。

客观来讲,球员执行战术意图的能力有高有低,这取决于他们平时踢球的环境不同,但不会会比南亚和西亚的球员差,缺失的战术执行力在这几年球市的逐渐复兴和高水平外教入主中超后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现在国足的战绩根本不能看,最大的问题在于选择战术的人们。

当然,不能否认许多上不了台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球霸的存在、某帮和其余球员的摩擦问题、权力分配等,这都只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的就随他去吧。

2.俱乐部,地方保护。

中国足球的俱乐部,像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企,为了发展会走不同的路子,有涅槃重生的,有得过且过的,也有就此沉沦的。

排除几支外表光鲜死命砸钱的俱乐部之外,其他的俱乐部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私人性质的俱乐部,比如恒大;一种是当地的国有企业进行注资和扶持的,中超的大部分俱乐部都是如此。

那么,问题就来了。

建设俱乐部的目的是什么?希望俱乐部摆出什么样的姿态来发展。政府层面上希望深圳足球作为城市的一个体育标杆,给自己的政绩加码。商人,看重的总是利益,希望作为筹码来换取别的东西,谁会管如何打基础,如何规划,如何建。除了绝少数的俱乐部,现在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都正在欠薪或者曾经欠过薪。而球员对此是敢怒不敢言的,回头连球都踢不上了还被圈子内封杀。

长久的发展还是要有自己的理念和文化。俱乐部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呢?既要盈利,又要发现,还要以点带面提高整个地区足球事业的发展。某俱乐部提出过百年目标,向欧洲豪门看齐,着实让人心动。心动不如行动。俱乐部的后台都有钱,但都不用在足球上。

3.青训,过分市场化。

每次失,败后都会把青训提起来,要从娃娃抓起,但是现状是什么呢。中国足球的青训是不成体系的,甚至不能算作青训的。当然,也有好的,只说大多数。小孩子想学踢球,有三种途径体校、足球学校、私人教练。

体校是属于政府办校。政府办事,是没有大功也不会有大过,也就解决个温饱。私人教练解决的是爱好,重点还是在足球学校。

足球学校则成分较为复杂,政府有开设,也有不少是俱乐部开设,还有根宝足球学校这样的私人性质。足球学校曾经遍地开花,在中国足球市场化刚刚起来的那个年代,足球学校就像现在的三本一样随处可见。

足球学校的出现,直接替代了中小学的足球队伍,能有足球队伍的普通学校少之又少。我读高中时,专项练足球的总共就3个人,怎么踢。从上世纪末开始,小孩子踢足球成了专业人士干的高大上的事情,多数球场都从路边,搬到了足球学校里面。缺少踢球的土壤,好动的孩子们只能转去打篮球,打羽毛球去了,这就根本上抹杀了一部分的足球人口。

但是,足球学校也没长久。因为钱。无法保证充足的生源的情况下,只能不断提高赞助费和学费,与足球装备商合伙分成,让学生穿上昂贵的足球鞋。走平民化的高丰文足球学校,就像根毒刺一样插在每一个足球人心中。这时候,足球成了贵族运动。中国的足球,对于青少年来说,竟然成了一项贵族运动。

过于商业化的青训,导致了每隔一段时间就青黄不接,无法实现源源不断的人才产出,才是国足成绩越来越差的根源。

4.球员,过得很辛苦。

除了极个别大牌球员,绝大多数俱乐部的球员待遇真没那么好。

金敬道吐槽自己踢球几年,想买车都要问自己的老大哥朴成商量。前段时间安琦出来卖樱桃,引起球迷热议。他过得也不错,跟普通民众一样。可这不是足球带来的,短暂的职业足球生涯充满了坎坷,钱挣多少看不到,一身伤病却是真的。

这是中超的球员,那么中甲和中乙呢?青年队呢?

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那么养活不了自己,还继续踢球,怎么办?

5.还有一些人。

对于他们而言,足球只是工具之一。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地去操纵比赛从,但他们关心的绝不会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不管怎样,对足球的喜爱是我们的社会改变不了的。就像自己家的孩子,好也罢,坏也罢,都是改变不了的喜爱。然而,足球的建设也像育人一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既需要体系化建设,又需要一点点的运气,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拿出我们的包容和大度,用真心换足球的未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足球就像看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