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与大智慧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做事情反应快,能说会道,善于演戏,随机应变,处理琐碎的事务能力很强,让我们觉得这人很聪明。但是接触下来以后,你会发现这种人特别浮躁,不识大体,爱纠结细节,并且喜欢夸夸其谈,甚至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做法洋洋得意,自以为很聪明。

        还有一些人,平常表现的不显山不漏水,给人一种沉稳大方,大智若愚的感觉;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他们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他们喜欢弄清事情的原委,不轻易做出判断,他们极其谦虚好学,注重知识的积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前者我们称之具有一些小聪明的人,后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小聪明的人往往比较自私,永远以自己为中心,看不起别人,心里也不愿意承认别人比他好,他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有时还特别爱显摆,喜欢别人羡慕自己的眼光;小聪明的人往往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很虚伪,很庸俗,常常显得热情好客,甜言蜜语,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丑恶说成美好;在你不需要帮忙的时候往往显得很义气,为了朋友可以怎么怎么样,然而真到需要他帮助的时候,往往又是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而具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有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他们考虑的是整个团队的利益,整个公司的利益,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他们可以为了大义放弃自身的小利;具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比较低调,不会卖弄自己的才华,也不夸大自己的才华。由于他们不轻易做出判断,往往在众人眼里显得沉默寡言,木纳质朴,因此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小聪明可能会让你短期内得到一些利益,但是从长远看来,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害人害己。

        想来大家都知道杨修的故事。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如此聪慧的一个人最终还是被曹操斩了头,可以说杨修落得如此下场都是因为他的小聪明导致的。

  1. 有一天,曹操建了一座花园,建成时,曹操没有夸奖和批评,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众人不知何意。杨修对工匠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然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2. 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3. 曹操的三子曹植很欣赏杨修的才能,常常邀杨修谈天论地。有一次曹操想试试自己两个儿子的才干,杨修却暗中为曹植作答案,结果曹植总是对曹操的提问对答如流,曹操便有些怀疑,这时曹丕买通弟弟身边的人,把杨修作的答案偷给了曹操,曹操大怒,说:“这个匹夫竟敢欺骗我。”从此有了杀掉杨修之心。

很快,机会来了。刘备亲率大军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候惇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个号令传下去。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候惇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有人说杨修是绝顶聪明之人,我想这种聪明只是一种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他太急于表现自己,出尽风头,还擅自点破别人心中的隐私。一个人的隐私被点破之后,这个人的心里安全感就没了。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别人面前,所以杨修不得不死。

        具有大智慧的人深懂处世哲学,知道不该出头的时候不能强出头,不该显露锋芒的时候不要锋芒毕露,平时表现出愚笨的样子,其实他冷眼旁观,分析局势的变化,必要的时候,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大智慧的人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有时还会装糊涂。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耍小聪明的人太多,具有大智慧的人太少。又有多少人愿意停下来沉淀自己?想一下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可以让我们活的更好的智慧,一种可以安抚内心浮躁的智慧,一种让我们懂得取舍的智慧。。。

        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产生的。孔子说:“好学近乎智“,知识是产生智慧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拼命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博采众长,容纳百川,最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生活不会亏待有智慧的人,也不会亏待勤劳的人,你只要善意地经营好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资源,不要耍小聪明用青春去赌明天,而是运用大智慧拿真情换此生,你就是一个充满成功希望的人。

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acda7c060d0a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聪明与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