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

文      幸福娃

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觉得很有意思,再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清华北大是中国的顶尖学府,是学子们都渴望而又望尘莫及的地方。

2008年元旦,第一次进入清华北大的校园,只为北漂返乡前沾沾清华北大的书香才气。

2016年暑期,送侄子到北大报道学习,第二次进入顶尖学府却以这样貌似熟悉却又陌生的宝地。

2018年7月,室友的侄子高考成绩优秀,学校有三个名额来清华见习。让人无比羡慕又佩服。

而对中科大的了解仅限于仰望而止于名字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最初的流传印象:

流传的“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最早这句话的出自是中科大党委书记刘达传。意思是说清华校园很大,特别空旷,像农村一样,并且学生多来自寒门,希望在清华这样顶尖的理工科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将来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当年北大的学生基本是干部子弟或者家境较好的孩子,校门是宫殿式的,校内建筑相对豪华,学生家境相对富裕;

而中科大是因为建校地址离八宝山比较近而流传,不要命的就上中科大。

根据文理科的理解:

清华大学为理科拔尖人才;

北京大学数文科顶尖突出;

中科大虽偏理科生多,但以培养科学技术类人才为重。

都是中国顶尖学府,为国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文理分工明细,不必在乎和讲究贫富差距,在这里都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地方。

在课业设计的理解:

当今,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的实力可以说不相上下,不分伯仲了!

中科大建校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中国的科学前沿人才的培养,是老一辈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办的大学,创建于1958年。自第一届毕业生1963年毕业以来,共培养31名科学院院士和15名工程院院士(不含游学海外的科大学子),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拥有我国2.5个国家实验室。

图片发自App


科大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在教学方针上采取了重、紧、深。

重:科大的学生五年要学的课程比清华、北大六年的课程还多;

紧:时间紧;

深:学生们五年级就学到学科前沿,像两弹功勋钱学森、郭永怀亲自给学生上的课,在全国是独此一校,相当于现在的硕士、博士生层次的课。

所以科大的师生把“星期天”叫做“星期七”,而且科大学生在高中时绝对是高才生,但到强手如林的科大,拼命尚能勉强应付,稍不努力就跟不上了,只有拼命了。所以在科大出现了“三多”,即开夜车的多、拿药罐子的多、戴眼镜的多。

现在,清华再也不穷了而且高贵,北大仍然富;科大的课程仍然是亚洲大学中最难的,但教学水平绝对一流,出国率最高。

如今已经改为“贵清华,富北大,走遍天下数科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