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启生命意义的最美时光(下)

依“N师”,重建自我

N6的相遇并相依,让我对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教师的称谓,我听过“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也听过“教书匠”、“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但对于“教练型教师”的美称闻所未闻。感谢“N6”全体教练指导和伙伴们的陪同,让我能在1个月的学习中尝试练就“教练模式”的教师对话技能。

2020年10月,我有幸成为N师学院第六期的一名学员。我与N师学院源于2020年3月初由于疫情影响全国兴起网上授课大潮,教师培训也不另外。当时仔细聆听了互加计划在cctalk的十余场专家讲座,自此信任并爱上了这个公益项目。关注中我得到了“N师学院”第四期的招生简章,但可能由于个人的填写或者资历因素,未被录取;3月26日我校九年级的正常开学,导致于繁忙中错过了第五期,庆幸在经过“总结”前两次的“失败”经验后,我“赢得”了第六期的学习机会。

本期课程的主题是《与孩子对话》,预设了八次课程即《改变内在逻辑流程》《更聪明地对待情绪》《如何平衡专家模式与教练模式》《如何听孩子才愿意说》《发问创造改变》《如何与孩子在对话中建立伙伴关系》《如何运用教练GROW流程与孩子对话?》和《如何激起儿童的内驱》。

真是万分有幸,在我“刚刚”学习结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迷茫之际,在“孩子对话”技能只知一二的情形下,又在“N6”与真正的教练深度学习“与孩子对话”的主题。而且是一个多月的专门训练。

我本真虚心求教的态度,在周三有晚自习、周六常规的繁忙之下,认真聆听教练的解读、积极参与小组训练、踊跃承担“案主”角色,充分“显露”自己的日常对话缺点,得到教练和伙伴的真心相助。

迄今(11月14日)已经接近尾声,依依不舍的“学伴”和受益匪浅的“教练模式”教师对话训练将在11月17日周三胜利结业,为本次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但是,回顾这七次课程的学习和“教练模式”的教师对话技能训练,让教练们失望了。我离“理想教师”的模样差之甚远!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理想教师”呢?我认为“教练模式”的教师当之无愧!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得上是“教练模式”的教师呢?

首先,做一位“会听”的老师

这个说法搞笑吧?当了23年的老师还不会“听”?确实如此,我真正学习了这个专题后才发现,对于“听”我是一位失败者。

“听”也是一门大学问:

第一,用“耳朵”听

听陈述者的关键词、信念和视角。

第二,带着“眼睛”听

看陈述者的变化、表情和肢体动作。

第三,用“心”听

感受陈述者,理解陈述者的需要和欲望。

第四,用“王”去挖掘

挖掘陈述者的美好品质、优势天赋和闪光点。

由此可见,我们作为倾听者带着这“四大法宝”全面聆听、分析陈述者状态和内心世界,全面读懂陈述者的前因后果,找到根本原因。那么,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针对性了、和学生共情了、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了,最终也真正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了。学生才会信任你,尊重你,最后到追随你,这样教育就有了明显的效果。

原来做一名忠实倾听者有那么多的奥妙,我想如果倾听的方法不对,学生就不会说出他的真实想法,这样我们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倾听的方法正确了,学生道出了他的内心真实想法,我们也就好引导他从犯错中走出来。

回想多次学生不愿意配合的场景,确实自己没有做到一名真正的倾听者,追问或者说逼问,紧接着又自以为是的评判、指责是一直以来存在的大问题。

这样看来,我的大多数聆听仅仅停留在“四个层次”的第二个即“事实式”:我听到了你的观点,但是我的看法是……

在边听他人陈述的时候,自己总是插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向他人提出强迫建议的意念和交流趋势。严重影响他人真实表达的欲望。

我应该深层次进入到“同理式”:我听到了你的感受、需求和渴望,我理解你!

这个层次比较好一点,倾听者能与陈述者产生共情,产生相融、共进的冲动。

更应该更深层次进入到“生成式”:我看见你了,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是最高层次,犯错的陈述者和引导的倾听者融为了一体,你的陈述也好、我的倾听也罢,我们只是站位不同,但是目标一致: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听”孩子才愿意“说”!

其次,做一位“会问”的老师

又一个搞笑的问题,老师作为教学者“问”是我们的不能,而且“问”得他人无意应答。这又是一种“犯戒”。“问”更讲究。

“发问创造改变!”已经上过的这七次课中,我们重点训练的“问”就有三次。虽然训练了三次,但我可以说我离一名“问者”差得很远很远。

Max教练的“30问法”,我能理解并做到的只到个位数;TaTa教练的“GROW12问法”,我简直是“文盲”。愧对23年来对学生的“问”,愧对四十多年的交往生涯。

可以说:“以发问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教练模式教师的“特质”!没有有效的“问”,我们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最后,做一位“会说”的老师

带着爱的问题就是支持性的问题,爱里有什么?尊重,信任。信任里面有什么?这就是我们要“说”出来和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对我而言,“说”更难。

比如,你“说”后所要反馈的信息必须是:

1) 你信息:反馈对方的行为与影响而非评判:我看到你(孩子)……这样会带来的影响是...…这是你想要的吗?

2) 你信息:反馈对方的情绪与需求而非否定:我感受到你(孩子)感到……因为你需要……是吗?

3) 你信息:反馈对方的天赋与潜能而非成就:我特别欣赏你(孩子)的……拥有……的独特性……

4) 我信息:表达我的感受与需求而非指责:为此我(老师)感到……因为我需要/希望……

5) 表达我的感恩与同在而非期待:你对我(老师)如此重要,谢谢你为我……我愿意……无论发生什么,我始终和你在一起,共同来面对……这样的“说”孩子才愿意“听”!!

做到这三点,就能解决:“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说”和“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有了孩子的“愿听”和愿“说”,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其中主要取决于初始人的“情绪”,所以“控制情绪”极为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Max教练教给我们“ABC”和“四步法则”。

1. “ABC”原则

A:代表事件;

B:代表对事情的解读,看法,想法;

C:代表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不是因为事件A引起,而是看法B造成的。改变想法或看法来调节情绪。处理一件事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处理这件事时所带着的情绪,或平和,或愤怒;或委婉,或刻薄……不同的情绪,带来双方的感受不同,所做出的解决问题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结果当然也就不同。

俗话说:情绪激动就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当一件事发生后便成了必然的客观产物,它不会随我们的主观意念而发生改变,除非你有时光倒流的特异功能让事件重新再来,否则就只能去接受——积极地接受。

而我们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所带来的情绪不在于这件无法改变的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想法去解读这件事。

比如,学生犯错了,这件作为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无法改变,无法重来。如果老师和家长对这件事的看法是认为孩子本该懂事但故意而为之,那么他们带来的情绪是愤怒的。然而用愤怒的情绪来处理这件事情必然就避免不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教育,教育的后果适得其反,孩子仍然不会改正反而会变本加厉。

但如果他们用关心的情绪看这件事,就会更可能地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并以同情的心态去引导、帮助孩子真正克服眼前困难并慢慢改正这一错误。

学生犯错有两个心态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要认清:一是学生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聪明,他们对事件的认识和分析大多是懵懂状态;二是其实学生在犯错之前也非常担心自己犯错并明白会受到一定的“惩处”,如果学生没有这一点认识就不会出现用严重的撒谎行为来应对和掩盖这一切。

那么,他们既然有上述两种认识,但是为什么还会继续“去犯错呢?”

他们缺少引导,及时的、因地制宜的引导。

所以,当学生犯错时,我们的出发点和看法是“怎么引导他”,那么在这个情形下,我们所带来的是关爱他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下的教育就会有较好的收效。我常常会跟老师和学生们讲:我们老师并不是“变态狂”,动不动就是批评或者体罚。老师们一切的举动都处于无奈,而无奈的原因是我们面对学生犯错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越想越觉得学生不应该,越想越气愤,甚至去“梳理”学生曾经所犯下的错,于是“收拾收拾”的情绪便油然而生了。体罚的“魔爪”也就不自觉地伸向学生。

就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成为“情绪”的奴隶,听之任之。

反而,我们用“学生犯错是合理现象”、“学生试错是较好的教育时机”等想法看待学生的错,我们的内心就会用积极的情绪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当然,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类而言,天生只具有积极情绪,那就不是人,而是神!

那么,我们又怎么克制消极情绪的产生呢?

2. “四步法则”:停、感、问、选。

即停止反应;感受身体真实的反应;问问自己是什么没被满足;选择合适的行动,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

“遇事不要慌”!这是近年抖音盛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和一种行为。确实,碰到问题不必惊慌,惊慌失措就会草率决策,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理智。

所以,当遇到一件事的发生,特别是容易激起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即“停止”由此时引起的一切反应。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做法,就是逼迫自己“停止反应”,即当产生冲动情绪是在内心先数9秒在展现你的冲动。扬起手准备体罚学生,“停”!1,2,3……9,唉!算了,这样至少降低了一点“火气”。

最好能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冥想,感受自己真实的反应,反思要做什么,是否有必要?从心底反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当你寻找到,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你的思绪就会走向“我怎么才能更好教育引导”的良性方向。

最终寻找到自己是什么没被满足?

最后选择合适的行动,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

拥有了“接纳”,我们就会练就一份海纳百川之心;改变了“改变”,我们就会创造一片爱的海洋!

争做情绪的主人,让我们自信地掌控自我,开创最美人生!

近一个月的学习,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洗礼”,遗憾的是课程很快结束。但是我想我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对话技能”,积极参与“N6闪电行动”,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对话”能力,促进良好的“对话关系”,建立最美的师生关系。

不量力,立己达人

足足一年,365天时间里,我创下了近260篇文章(含此文),共计近40万余字。其中,被新网师周报刊登10余篇,省级期刊发表3篇(含我生命中最渴求的“正规、高档次”期刊《云南教育》1篇),荣获论文奖10余项。

在众多教育理念革新的基础上,在公益学习共同体新网师和“教育行走”的启示下,在郝晓东、张文质和谢云老师的教导下,在榜样学员王辉霞、周娟、马增信、陈秀玉、蒋铭国等老师的引领下,不自量力的“立己达人”想法在我心里默默形成并逐步尝试。

第一,决心追随教育行走,胜利挑战“一起写吧”

有这么一群人,当夜深人静,或许众多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放下手里的“活计”,静下心来去达成教育行走的“读写重建心灵”,去撰写自己的美文,去日更“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文。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挑战300天,直通教育行走大舞台!

初始报名130余位老师,后期也陆续有挑战者美仁加入。到今天已经共同走过了132天的挑战日。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读写成效”,在陈秀玉老师的引领下,项目组从2020年12月1日起,提出“每日一记录,每月一精品,成就更好的自己”至高目标。

并要求从2020年12月1日开始有两个目标我们一起争取达到:

第一个目标:精品文

每个月1号的接龙文章,打造成精品文(精品文可以是前一个月主题相同的日更组合,或某一篇文章的深化。也可以写新文。如果当天没时间写出精品文,过后尽快抽空修改)。

第二个目标:阅读与评论

12月1日开始,我们每天多花5分钟左右做一下互动,阅读与评论在你前面接龙的两位。

在此,我特别感谢“小尘”老师给予我前行的力量,给予我更好的历练机遇。在她的指引下,我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管理员身份为契机,在管理中更好地磨练自己。磨炼自己平静地去引导挑战者美仁们跟进:磨炼自己平静地对待身边的“不足”:磨练自己平静地去爱护学生。

一复一日的“守夜”(检查更文、推进挑战),让我从一个“早睡晚起”的懒惰之人转变成了“晚睡早起”的榜样;让我以“检查”为契机,“博览群书”,认识“一起写吧”众多高人,寻得了众多的教育榜样,如“王莉莉老师的五十岁再出发”,如“蒋铭国老师的年收入40张证书”,如“陈武红老师的精进不止”。还有李莹、刘冬梅、刘倩、徐立华、李明侠、朱云英、李洪海、何永超、王铁文、石瑞娟等等用爱心和生命教育的美仁。让我实现了张文质老师所说的“认识非本地的100位老师”的的梦想。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300天后成就的是自己,而辛劳的是项目组老师和毫不松懈的志愿者们,每每看到他们无畏的付出,我心生敬佩,感激不已。

第二,决心追随新网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先进理念,“弘扬”先进思想,引领身边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我是一个经常站错位、不自量力的“学者”。自从与教育行走相识,自从感受到在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的精神指引下教育能如此美好。我便不自量力地立己达人。

首先,我组建了一个教师成长营。

以张老师的专题“做一名合格教师”和谢云老师的专题“从重建走向重生”为导向。面向全县新招聘语文教师吸纳二十名新入职教师为成员,将我在教育行走的所获效仿使用于引领教师成长营的成员成长。

我们的“教师成长营”以“教育教学故事分享和学生管理经验交流”为主,旨在助推教师拔节式成长。主要以线上分享方式为主。分享的主题可以是作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面,也可以是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还可以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触和困惑。

活动分为“分享者分享”、“连麦交流点评”、“打卡圈打卡”三个部分。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教师们提升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促进教师们收集日常教学经典案例,推动教师们构建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念,督促教师们养成读、写、思、悟的良好习惯。为教师们的发展搭建一定的锻炼平台,达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生命共同体。

至今已经共同走过近四个月,打卡文章近两百篇,钉钉群分享七期,共有14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故事。得到了县局领导的支持与好评。

其次,在教学班级成立“悦读乐写研学社”

汲取教育行走众多美仁们如王莉莉、陈秀玉、蒋铭国等老师的教育行走适用于教育教学经验。在两个教学班成立“悦读乐写研学社”,以“读写成就人生,研学体悟真理”为宗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举行研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虽然只是在尝试阶段,但是收效不错,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有来自天南地北的众多美人们“示范和引领”,通过一定时间的师生努力,定能绽放幸福的教育之花。

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一年365天里,每天都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反思和不停地实践,共读书籍近六十本,媒体听书150余本。由此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重新拾回自信、重新开启生命的旅途。

感谢一切的相遇,感谢一切的恩赐,让我在短短的一年里迎来了我人生中的飞跃。同时,我也被文山州委、政府评为“七乡教学名师”,在北京京师园组织的公益活动“2020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中入围最美教师。

俗话说:没有承担,就没有成长!因为我爱,所以我来了,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新网师”、“教育行走”、“N师学院”;因为我来了,带着仰慕而来,所以我要不负这次机遇;因为我不想有负于这次行走,所以我“站了出来”。从原本可以很轻松的“过客”中站了出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走下去,竭力带给山区的孩子们最佳的福祉。

在此,我对李镇西、郝晓东、张文质、谢云等老师深表感谢,感谢他们这一年来的引领;对王辉霞、冯美娣、李晓霞、曾艳鸿、蒋铭国、陈玉秀等榜样者们深表感谢,感谢他们的耐心解答与指导;对全体“新网师”、“教育行走”、“N师学院”同尺码教育人深表感谢,感谢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感谢你们的热情与关心。

俗话说得好:这是一个跟“谁”在一起的年代;这是一个回归“学习”的年代。与智者为伍,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伴,你会登上高峰。

感恩2020,感恩“高人”新网师、教育行走、N师学院;感恩2020,感恩“智者”新网师、教育行走、N师学院。

虽然我没有“不同凡响”;虽然我没有“登上高峰”。但是,2020的一切相遇,让我重启了我的生命意义。

满载惜别2020,扬帆起航2021,生命不止,行走不息,未来可期,寻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重启生命意义的最美时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