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s://36kr.com/p/5235086
选择一份职业并获得成功,不过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工具。但如果没有目标,人生势必空洞无趣。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长江商学院”(ID:Weixin_CKGSB),内容选自由哈佛商业评论主编、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大师经典》系列丛书,作者为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制定人生战略
1979年以来,我一直在观察我哈佛商学院同学的命运变迁。在同学聚会上,我见到越来越多的人不开心、离婚,以及与子女疏远。原因何在?因为他们在决定如何分配时间、才华以及精力时,并没有坚定地将人生的目标放在首要和中心位置。
哈佛商学院每年从全球精英中招收 900 位新生,令人颇感震惊的是,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从未思考过他们的人生目标。
我对这些学生说,哈佛商学院可能是他们深度思考这一问题的最后机会所在。如果他们认为以后还会有时间和精力反思,那肯定是脑子坏了,因为人生的重担只会越来越沉重:你要还住房贷款,每周要工作70个小时,还得结婚生子。
对我而言,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在成为罗德学者之后,我的课业压力变得十分沉重,相当于在牛津的正常学习时间之外又加上了一年的学习量。我当时决定,每天晚上要花一个小时阅读、思考,探究上帝为何要我降生在这个世上。
但想要坚持这个目标也颇具挑战,因为我在这上面多花一个小时,就意味着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又少了一个小时。从繁忙学业中抽出一个小时来干这个是否值得?实际上,当时我也非常矛盾,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标。
如果我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那一个小时用在学习最新的技能上,去研究回归分析的自相关性这类问题,那我肯定是浪费了我的人生。计量经济学工具我一年也就用几次,但人生的目标却需要我每天去实践。这是我学过的最有用的东西。搞清楚人生的目标,远比学习什么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核心竞争力、颠覆性创新、4P 营销理论以及波特五力模型等更为重要。
选择一份职业并获得成功,不过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工具。但如果没有目标,人生势必空洞无趣。
做好资源配置
你如何配置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才华等资源,决定了你会有何种人生战略。
我有一大堆的“事业”在抢占这些资源:我要尽心尽力维持夫妻关系和睦,要培养优秀的子女,同时还要奉献社区,争取事业有成,做好教会服务。既然我的时间、精力以及才华都非常有限,那么我应该如何在追求的各项事业之间配置资源?
极度渴望成就的人一旦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或者多余的精力,他们便会下意识地将其投入到追求短期利益的活动之中。而我们的职业确实能够为我们的进步提供最为具体的证明。比如你推出了一款产品,完成了一项设计,结束了一次讲演,做成了一笔交易,讲了一堂课,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到了报酬,获得了升迁,这样的进展往往清晰可见。
然而,你在配偶及子女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通常很难立竿见影。孩子们每天都有犯错的时候。可能直到他们 20 岁时,你才敢自豪地说“我养了个优秀的孩子”。
你也可以无须重视与另一半的关系,毕竟在平常的日子里,夫妻关系好像也没显示出恶化的迹象。即便与家人的亲密友爱关系才是幸福最强大、最持久的源泉,那些追求卓越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偏重于事业,而忽略了对家庭的投入。
如果你研究过商业灾难的根源,便会经常发现,这类失败的企业存在一种对即刻满足的刻意追逐。如果用同样的角度来审视个人生活,你也会发现一种同样令人震惊且发人深省的路径偏好:那些先前最被珍视的初心,后来却越来越难以获得资源上的投入。
避开“边际成本”错误
金融学和经济学告诉我们,在评估另类投资时,我们应当忽略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转而把每项投资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作为决策依据。
我们从课程中得知,这一理念使得公司更偏向于押宝其过去取得成功的经验举措,而忽视了对未来所需能力的打造。如果未来真的只是复刻过往,那么这种方法倒说得过去。但如果未来不同于历史,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未来几乎总是在变化。
这个理论解释了我和学生们讨论的第三个问题: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并避免牢狱之灾。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善恶抉择时,经常会不经意地套用边际成本学说。有个声音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回荡:“我知道按道理我们不应该这么做,但是现在情况特殊,破个例也无妨。就这一次,不会有事的。
怀着“就这一次”的侥幸心理做“错事”,看起来边际成本极低,因此有着难以抵抗的诱惑力。但它最终吞噬了你,让你忘记这条路最终通向何处,也忘记计算这项选择的全部成本有多高。
我告诉你们我是如何认清“就这一次”的潜在破坏性的。我当年是牛津大学校篮球队的一员。有一年,我们拼尽了全力,最终以不败战绩打完了整个赛季。球队里的队友都成了我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后来我们参加了类似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锦标赛的英国篮球比赛,并最终杀入决赛。
不巧的是,争夺冠军的比赛预定在周日举行,而我在 16 岁时已经向上帝承诺,绝不在周日打球。我找到教练,向他解释这件事,但是他对此将信将疑。我的队友们也难以置信,毕竟我是球队的首发中锋。每个队友都跑过来跟我说:“你得上场啊。你就不能破个例吗,就这一次?”
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我跑到一边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告诉我怎么办。我得到的启示非常明确,那就是我不能不信守承诺。最终我没有打这场决赛。
从很多角度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决定,毕竟我的一生之中有几千个这样的周日。从理论上讲,我也可以跨越一次红线,下不为例。但回头看来,抵挡住“情况特殊,破一次例也无妨”逻辑的诱惑,实在是我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决定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人生中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没完没了啊。如果我那一次破了例,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无法坚守自我。
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100 % 地信守承诺远比 98 % 地信守承诺容易得多。如果你基于边际成本分析,总是屈服于“就这一次”,那你就会和我那些坐牢的同学一样,对最终的归宿悔恨不已。你必须有自己的坚持,并且为其画出安全底线。
选择恰当的衡量尺度
2009年医生发现我得了癌症,而我也以为自己时日无多。幸运的是,现在看起来我似乎逃过了这一劫。但这段经历却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深刻认识。
不少公司通过我的研究获得了巨额收益,对此我心知肚明。我知道自己的确有过重要的影响。但这场疾病让我发现,于我自己而言,那些所谓的重要影响恰恰微不足道。这的确十分有趣。这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上帝评价我的尺度并不是金钱,而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我想我的这个人生衡量尺度同样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我最后的建议是: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以何种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一生,并坚持将这种标准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能拥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