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塑料袋理论看坚持的底层逻辑

作为李雪琴的老乡,婉荔一直关注她。前天晚上,在“洞见”看到她的“塑料袋理论”,笑得喷饭。


因为我也是纯东北家庭,攒塑料袋真的是一个不需要坚持的习惯,不仅我妈、我哥,乃至我家,都有这个习惯。两年前,我在淘宝上买了200个垃圾袋,到现在还没用掉三分之一。偶尔,我会跟家人说,咱有正经垃圾袋,不要攒塑料袋了,好不好?没人说好,也没人说不好,但攒塑料袋的习惯并没有被扼止。


利用率最高的塑料袋是超市的购物袋,大、干净、结实!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派上用场的机会也多。重要的是,很多重要时刻,这些塑料袋比买来的袋子更有用!

“洞见”把这个理论与董宇辉、房琪联系起来。


董宇辉和房琪的高光时刻就来源于他们坚持多年的读书习惯。那些读过的书曾经被认为毫无用处,但其实它们如同被攒起来的塑料袋,终于在一个你最需要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我忽然反思起我们攒塑料袋的初衷--坚信它肯定有用!

就因为坚信,我们很容易就坚持下来并成为了习惯。


那么,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

因为容易--塑料袋随手放在柜子里就好。


因此,那些轻松就坚持下来的习惯就是因为容易。可是,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半小时阅读、500字写作就坚持不下来呢?甚至很多人认识到每天半小时的锻炼对健康极为有益,但就是坚持不下来呢?


我再仔细分析了一下,因为这些坚持能带来的都是远期效益,或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效益。


塑料袋能带来的效益更直接、更简单、更便捷!人们更愿意为这些眼前的利益付出或者坚持。


人性,是经不起考量的。


既得利益,眼前利益,低成本利益是我们坚持错误的起点。


我们不是不能坚持,而是没有一个更简单实在的利益摆在不远的眼前。所以,很多类似读书、锻炼之类的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大关联的习惯才坚持不下来。


相反,那些简单有害的习惯,比如暴饮暴食,因为很容易就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反而轻易地就延续了下去。


低成本利益是成就不同人生的核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塑料袋理论看坚持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