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一个人,从去掉“想当然”开始

文/萧寒晨夕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借钱的时候是孙子,还钱的时候是大爷。

活在这个世上,人与人必然少不了打交道,而向别人借钱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也会遇到。尤其是有过向别人借钱或者给别人借钱经历的人,更是对这句话体会深刻。

别人借钱给你是情分,不借是本分。

但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即便是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赖着不还。

向别人借钱,别人不借就怨声载道,出言不逊地埋怨;借了别人的钱,却迟迟不还,只有对方三番五次来要的时候,才会不慌不忙地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吐给对方,丝毫不像当初别人借钱出去那么慷慨有义气。

其实人和人之间,讲究的就是个诚信。一旦诚信无法建立,彼此的关系也一定不会长远的。但诚信并不是我的生活你要全部了解,你的困难我就一定要帮助,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去客观地看待对方的反应,然后再诚实而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有个朋友跟我抱怨,她和对方之间关系很好,是闺蜜更是知己,十几年的感情,从学生时代两个人就走得非常近,毕业之后很多年彼此帮助共渡难关,后来各自组建家庭,当要买房的时候,由于首付的款不够,就想着向闺蜜借点。

当她满心诚意地去找闺蜜,说出要借5万块钱的时候,对方犹豫了,说回去凑凑,结果这一回去就杳无音讯。再打电话或者发信息都不回复,在她无望的时候,对方回过来一大段文字,其中主要的意思就是:她珍惜这段十几年的感情,但是钱确实借不了,她也面临着买房的问题,言下之意就是,借给你了我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来,万一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自己岂不是把自己套进去了。

朋友一看这段话,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那个曾经的闺蜜,即便是闺蜜主动约她的两次,她也找借口推辞了。至此,友谊的小船算是翻江里了。

但是这件事情对于朋友来说,却没有完。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结是解不开的,她时不时地在闲谈时会提两嘴:

“你说我们这么好的关系,至于吗?不借就不借呗,还躲我,说那么多有什么意思,还不是没借!”

“她男朋友家有的是房子,用得着她操心买吗?之前还给我夸口公司发了几万块钱奖金,男朋友怎么怎么有钱,过个节日就要发几大千红包,结果呢,没发现她这么吝啬的,真是看走眼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借钱这件事伤了感情。有的是因为向别人张口了但对方不借而埋怨,有的是钱借出去了但始终收不回来而埋怨。不管哪一种,最终都会弄得彼此之间的感情很不和谐。

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很多产生埋怨的人所无法参透的道理,那就是:想当然!

我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关系好,你就应该借钱给我;我想当然地认为你不缺钱,所以我借你的钱不着急还。

所有的想当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自私懒惰的自己。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习惯别人的帮助,帮助一次两次的,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件事就是他应该做的,而不会觉得这件事其实只是别人出于热心和善意在帮助你。

人都有惰性,但惰性一旦占据了上风,人就会不思进取,就会变得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同事帮你订一次饭,你简单地说了两句感谢的话,结果后面总是找被人订饭,最要命的是,后面变得越来越想当然,把对方甚至当成了给自己点餐的工具,理所当然地觉得对方就应该帮你订餐。当别人开始出现推脱的行为,就立即产生埋怨情绪,认为对方不够友好,不够大气,不就一顿饭的事儿吗,不就是让你先垫个钱吗,又不是后面不给你。

这种相当然的思想深深地伤害了别人,也出卖了自己。

人品是很难攒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和称赞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可是要摧毁这一切,仅仅只需要一个”理所当然“的”我以为“就可以。

人常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人只有对别人给予充分地尊重,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执行一个发自内心正确的决定。

听说过一句话:以前我总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值得被尊重,但是后来我才发现,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值得尊重。

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以前别人对我微笑,我以为是因为我优秀;后来才知道,别人对我微笑,是因为别人优秀。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优秀的人从来都不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对他好,而是要先自己做到对别人好,尊重别人,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赢得别人可能回敬的尊重。

除了少数的人,微信基本上每个人都在玩,现在更是成为办公必备的沟通工具了。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避免不了要认识一些人,然后要加他们进入我们的通讯录,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生活中的朋友。

微信很有意思,也很贴心,它在面世之初,甚至就已经想到朋友圈的权限问题,即”仅聊天“和”朋友圈对方可见“二选一。大多数人是需要这个功能的,但很多人却在这个选择题上,多少会有一些犹豫的地方。

有的人,是因为出于工作的考虑,不想让对方看自己的朋友圈,所以选择了”仅聊天“;

有的人,是因为只想聊工作,不想聊生活,所以选择了”仅聊天“;

有的人,只对亲人和少数几个朋友开放自己的朋友圈,绝大部分是不选择公开的;

有的人,天生就喜欢结交朋友,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自己的世界中来,所以他们选择了”朋友圈对方可见“……

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的决定。

其实这个过程本身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确切地说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很多人在成为对方的微信好友之后,第一时间是点开对方的朋友圈看看,这个动因基本上是基于想对对方了解得更多,其实好奇是最大的心理驱动力,其次才是工作或者其他。

但在查看对方朋友圈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面临对方朋友圈无法查看的问题。

面对一个空白的界面,有的人觉得无所谓,让不让看朋友圈,那是别人的权利和自由,况且没有深交的朋友,也没必要和盘托出,留有余地是必要的,也没什么错处。

但另一部分人就不淡定了,对方的朋友圈无法查看,这是对自己极大的不信任,尤其是自己的朋友圈已经给对方全部开放,但是对方却将自己拉入到无法查看的行列,着实让人觉得失望,对方的这个设置,明显就是拒绝的信号,甚至是一种侮辱,”我就那么不堪吗,连看个朋友圈都没有权限,还谈什么进一步做朋友做生意?“

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不自信和想当然。

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就应该把朋友圈给自己开放了,不开放就不对,就不够仗义,不够朋友,甚至不够资格做自己的伙伴。既然你把我关了,那我也把你关了,甚至把对方拉黑从此不再联系的也不在少数。

其实,这又回到了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词汇——尊重。

尊重别人,是最起码的社交礼仪。

但是如何尊重,怎么才算是尊重,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可能你认为你尊重别人了,但在别人眼里你却仍然不够尊重他。而在别人眼里,他认为已经对你很尊重了,但你却认为不够尊重。

怎么衡量我们是否尊重了一个人呢?从去掉心里的”想当然“开始。

当你发现对方不够尊重自己,请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你自己想多了,你自己的承压能力不够,还是别人确实做得不好,一个人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过对别人的埋怨,那这个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比如朋友圈这事儿,如果别人让我不看,那我就不看,这有什么呢,能说明什么事情吗,不看朋友圈并不能证明我有多糟糕,其实仅仅只是别人的一个决定而已,何必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而上纲上线,让彼此都下不来台。

借钱的事儿也是如此,别人不借就不借嘛,不管对方是出于自己的困难考虑,还是本身就不想借钱给你,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决定,即便是对方没有任何困难,别人也依然没有帮助你渡过难关的义务。

尊重别人,不仅要尊重别人给予你的帮助和礼遇,更是要尊重别人选择不帮助你的本分和拒绝你的决定。

没有了”想当然“,你再回头去看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埋怨,更不会始终纠结于这个已经过去了的事件,它只是你生命中一个非常细微的事情,不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去耿耿于怀。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里面装载了非常丰富的元素,因此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奇妙无比。不要因为万花筒中某一个没有印制好的花纹边角郁郁寡欢,生活没有那么完美,任何人都有别人不满意的地方,你在不满意别人的同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也让别人不舒服。

人一旦开始反省自己,那么,离快速成长的日子也将不远了。

学会尊重,就是学会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重一个人,从去掉“想当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