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历史的细节》时,感觉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历史,不过这些知识点都好陌生,说明我之前的历史学得有多差了。
好在现在的兴趣还蛮浓厚,可能人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吧!
又正如书中所说:历史的魅力在于,每过一段时期便需要重新认识。
《历史的细节》卷五我看了第一章“始于大海”,就决定把他列为珍藏书籍,并可以反复阅读,而且还可以以后推荐给儿子阅读。
我现在有个疑惑,历史这么有趣,我上学的时候怎么就没学好?到了35+的这个年纪,我竟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想把每一个历史细节背下来,来撑撑这个无知的脑袋。
人们一般将文字记录的往事叫作历史,文字诞生之前的传说时代被称为史前。
对书中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
今天的我们已经拥有汽车、飞机和高铁,但也不应当忘记那些已经逝去的帆船和骆驼。曾几何时,跨越大洋的瓷器之路与跨越沙漠的丝绸之路,相映成辉,共同构建起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道。
01 人类临水而居,因水而生、因水而亡。
在历史的时间线上,我们所处地球的海洋和大陆一直在不断变化当中。
后来,地球出现了冰河时期。
离现在最近的那次冰河时代开始于200万年以前,一直持续到2万年前,并达到最寒冷的极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河期”结束,世界进入春暖花开的“暖期”。地表变暖使得覆盖白半球的冰原开始融化,引起海水上涨和海平面上升。
很快,海拔较低的陆地被海水淹没了,一些原先属于大陆的地方,被新出现的海峡隔离成孤零零的岛屿。
尤其是连接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白令路桥也被海水淹没,变成为白令海峡,从此,美洲大陆与亚欧大陆就彻底隔绝了。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暖季,不仅使海平面上升了很多,而且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便临水而居,人类因水而生、因水而亡。让我想起了最近郑州的洪涝暴雨所引起的灾难。
几乎所有民族的上古传说,都是一个关于“大洪水”的故事。
《梵蒂冈城国古抄本》中记载:
地球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代人类,第一代人类是一代巨人,他们毁灭于饥饿。第二代人类毁灭于巨大的火灾。第三代人类就是猿人,他们毁灭于自相残杀。后来又出现第四代人类,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毁于巨浪滔天的大洪灾。
关于这场史前大洪水,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更加数不胜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发生在人类文明史以前的那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实际是一场亘古未有的大海啸,其洪峰的高度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当时世界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基本上都被洪水淹没。
人类遭受了一场真正的灭顶之灾,绝大多数人都丧生在洪水中。
现在中国最发达的,也就是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地区,当时也全部被洪水淹没了。
中国的汉语是非常古老的,比如沧海桑田四个字就很好了解释“大洪水”的故事。
在大洪水时代,地球上的远古文明,包括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次大陆,中国长江流域、黄河下游、东南沿海、东北三江平原、成都平原,以及南美洲墨西哥湾等地的文明古国,全部遭到重创。
冰河时代结束,海洋时代终于到来,有了海,于是也就有了船。
02船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天然的快速通道
海洋和江河湖泊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无法替代的基础设施。
海洋曾经一度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船只出现之后,战争与贸易就随之变得普遍起来。
虽然轮子和马力为人类的移动带了极大的便利,但在19世纪火车出现之前,借助河流和海面进行水上运输,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移动方式。
相比于当时的骆驼运输,船的运输效率就高太多了。
人类历史上的早期文明就这样在一些河流或沿海地带孕育起来。
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地中海周边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等等。
船的出现,不仅使河流和海洋不再对人类构成障碍,反而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天然的快速通道。这不仅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也给人们的劳动与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船的发展也是从石器时代的独木舟,探索时代的帆船,到核时代的航空母舰。
文明是在碰撞中产生的,战争与贸易自始至终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和源泉。
水路的开拓,使船的拥有者率先得到财富和文明,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说:如果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是战争和贸易,那么促进战争和贸易的,是陆上的轮子,在水上的则是船。
航海技术的进步,使战争与贸易的规模随之扩大。欧洲在近代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完全建立在航海技术之上。
《历史的细节》这边书一共有五本,目前,只有卷五:帆船、海盗与世界,后面还想入其他四本。
真的很好读,小细节,大历史,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海洋文明和中西方文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