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寂静人生》并不寂寞

     偶然在网上看到部电影,虽然风格沉闷的要命我还是看完了。

     简单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约翰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服务员,他的工作是为孤单死去的逝者寻找相关亲人,就象他所服务的对象一样,现实生活中的约翰也是微不足道的,他没有亲人和朋友,他的衣着程式化的单调,工作独来独往,甚至连每餐也是一成不便的吃着相同的面包、罐头、水果;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可以随便对付的工作,他却干的一丝不苟,当他被告知即将被政府裁员后,他决定将最后一位死者的亲友全部找齐……。尽管影片中有让人温暖的片断,但整个故事基调却非常的灰暗,甚至是暗黑到底。看完之后我便牵着狗狗去公园散步,因为疫情等级已经下调,阳光明媚,公园里有许多人,尽管大家都戴着口罩,但并不影响人们在宅挺了两个月之后尽情的享受蓝天下的欢畅。我牵着狗狗在树林与行人之间穿行,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据于全国前例的制造业基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打工者。这时候我突然思索起刚才看过的电影中主人公约翰的命运,约翰看似在喧嚣的国际大都市伦敦从事着微不足道的工作,孤独的生活着,不过仔细想想他的人生其实并不如同影片所表现的那样平淡乏味。我试着分析一下,一是,他接触的每一个案件都不同,影片中他每天穿着相同风衣,提着相同的包,唯有一件事不相同,也就是说工作每天都有新鲜感,如果说是大项工作我们会形容富有挑战性!当然这个词用来表现约翰这类社区工作肯定会觉得不恰当,小人物嘛,没有人再乎你,但情况相同。他的上司说,葬礼是办给活人看的,无人出现表示没人在乎,死者也就不在乎了。约翰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言下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彩的一页,所以每次约翰会从他们生前住的房间里带走几张照片,贴在一本厚重的相册里。根据零碎物件和旁人的只言片语,推想每一个逝者对这个世界曾有过怎样的热爱、努力和遗憾,亲笔写下悼词,由牧师在寂静的葬礼上宣读,他静静地倾听。这让我想起了富士康流水线上的打工者,还有前几年轰动世界的那员工14跳。这些打工者每天面对相同的流水线相同的工位相同的工作做着相同的工作,毫无挑战可言,如果不是把人异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何以出现这种连锁的绝决?相比之下约翰则幸运的多,他之所以能认真的对待每个案件,当然包涵他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从中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对任何一件事,你认真对待它还是随便对待它,成就感是绝对不同的,对于约翰来说他越是认真工作这份事就越是富有吸引力。所以当他得知自己被裁员时,宁肯自已出钱也要把他认为该做的事做完;与生命的每天不同的案件,都有新鲜感,或者说挑战性;二是可以出差,为了寻找更多的生前好友故旧前来参加服务对象的葬礼,这让约翰有机会可以四处走走,大多数情况下孤独的人走了,能有人料理后事就不错了,没有亲人故旧张罗,只有基层社区承担这样的事,这份事约翰做的认真,为了找人他可以申请出差,而且请来的人费用也是财政或者慈善团体捐赠的,可以试想这个过程虽然可能遭受一些白眼,但正可以体验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某个潦倒落魄的人可能曾经有辉煌的经历?他最后接受的那桩事,主人公就曾经在英国最为精锐的皇军伞兵部队服役,参加了第一批登陆福克兰群岛的战斗,无论是从窥视每个人的经历也好,还是听不同的人讲述酸甜苦辣也好,这无疑对约翰孤独的生活都带来冲击,所以影片中有他在办公室常常翻阅他自制的像册,实则是在纵观人生;三是可以自由裁决份内的事。看来在发达国家这类社会事物的经费还是会有一定的保障,当然,不可能敞开来花,影片中有表现,上司带着不满的问约翰,为什么他经手的案子土葬比火葬的人多,约翰回答的是他们都是信徒!毫无疑问入土比火烧应该会花更多的经费。但毕竟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这一环节是不缺的。这说明出差、选棺、墓、选教堂、请祖父等份成的事,约翰可以根据情况自由决定,有拍板权。想想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对自己工作有决定权或者裁决权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多少人是身不由已随波逐流,从这点还说约翰还是幸运的,不过是他这份工作让现在的年青人来干,或许没几个人喜欢来干。埃迪·马森真是个好演员,其貌不扬,他把约翰角色表现的很到位。

                            2020年3月记于南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