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点细节如果你不知道,你千万别说你看过《误杀》这部电影

1、 藏尸地

电影中并没有说明素察的尸体最后的去向,那李维杰把尸体埋到哪里了呢?

答案可能就是新警察局中李维杰为了铺设线路所挖的坑洞,在这里的时候,导演特意给了李维杰看着这个坑洞若有所思的镜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这里的确是最好的二次埋尸地点。

而且在这里也更能看出李维杰缜密的心思,在得知小女儿看到妻子运尸之后,他将这个隐患也考虑进去,以防万一进行二次埋尸。

在一个最“正义”的场所埋葬最“肮脏”的秘密,荒诞而讽刺。

2、大女儿并没有杀死素察

在大女儿误杀素察这一段一直再和泰拳画面进行转场。

观看泰拳时男主旁边的人问道为什么要打开选手的嘴巴,男主回答因为被打晕会出现吞舌的情况,如果没人管会憋死的。​

素察被打晕后出现假死的状态,母女因为害怕将人放进棺材,在搬运途中小推车翻倒,可能让素察吐出舌头,所以在棺材中醒过来。

警察打开棺材的时候,棺材盖上有抓痕的血迹,但是大女儿误杀素察的时候并没有一丝血迹,说明素察在棺材里还是活着的。

素察的手因为和人打架(戳伤人眼睛)有受伤,用布缠着​,抓棺材盖的时候可能使伤口迸裂。

在一家人吃饭时,小女儿用叉子划桌子发出刺耳的声音,是在模仿素察用手抓棺材盖的声音。

故事开头男主给小店老板讲的故事,就是活埋。

3、男主为什么最后会自首

①男主会去给僧人布施,平常僧人都会接受,但是误杀这件事发生后,僧人却拒绝了并说道“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意思是没有杂念的施舍才会有无限的功德。这个时候的男主心里是感觉自己有罪的。

②小女儿最后考试其实只考了70分,成绩那里有明显用涂改液的涂改痕迹,是涂改后才有的100分,这次事件,让孩子学会了说谎,作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给予纠正。

③男主的父母是因为暴乱而死(好警察给女局长交待男主生平的时候明确提及了男主是孤儿,父母因暴乱而死),所以想通过自首停止暴乱。

4、大女儿在男主不想让他去夏令营,说了一句葛朗台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是守财奴的代表。

5、 成绩单

《误杀》和原版最大的区别,便是结局,李维杰选择了自首。

为什么在煞费苦心的实施计谋后,他却又改变了心意?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无形之中,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

在警方寻找尸体失败后,李维杰和妻子站在阳台,妻子拿出一张小女儿的成绩单,上面是小女儿涂改的一百分。也就是说,她的女儿在见证了父亲的“成功”后,也开始利用瞒天过海来达到目的。而拉韫夫妇更进一步提醒了他,教出失败儿女的父母会是怎样悲惨的结局。于是为了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他选择承担罪过。

6、时间点

他完美复制了蒙太奇手法,利用自己在妻女杀人夜,也就是2号周末正好是自己出差去看泰拳这个点,在同样是周末的3号带着全家去重复了自己2号的行程

从而拥有了一家人在周末出门大量素材,然后利用事情过去好几天了,大家记忆模糊,自己去不断暗示遇到的人自己一家是2号来的这件事,成功把3号事情“剪辑”到了2号

7、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说:素察不是阿玉和平平打死的!

【平行蒙太奇,将不同时空发生的多条情节进行平行表现,包裹在一个完整的情节架构中。】

素察到底是谁杀的?是阿玉和平平击打致死吗?

平行蒙太奇说:“不!”

赛场上的李纬杰向旁边的观众解释医护人员上台的原因说,拳手这个时候被击打容易吞舌,如果医护人员不赶紧处理,就容易致死。这里与素察被击倒平行叙述,正解释了素察并没有被打死,而是暂时被击晕吞舌。

准备埋尸的阿玉被水管绊倒,手推车里的素察跌到,手露出白布,正被安安看到。这里,刚好让吞舌的状况得到解除。这才有了后来,素察在棺材里想要出来,在盖子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因为他被阿玉活埋了。

【交叉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多条情节线,迅速频繁地交替剪接,情节线索之间互相依存,彼此影响。】

素察与阿玉母女在仓库打斗与李纬杰看拳王被KO这两场戏快速频繁的交替出现,一场交叉蒙太奇秒级呈现:

李纬杰进场,素察来到仓库;

拳赛开始,场内的狂热气氛逐渐上升,仓库内阿玉开灯现身,素察不仅不怕,还暴烈升级;

赛场上两位拳手打斗激烈,仓库内素察展示视频,和阿玉平平扭打起来

赛场到达赛点,一方即将把令一方击倒,李纬杰和场内观众的狂热兴奋即至高点,仓库内平平在素察的身后,举起手中的木锨;

赛场上拳王吃了一记重击,仓库里平平打中了素察的头部

拳王倒地,素察倒地。

两个同时发生的情节,在画面的剪辑之下来回切换无缝嫁接,用拳赛现场的狂热气氛,将一个发生在湿冷仓库的“误杀”事件渲染得紧张、刺激,让影片最重要的冲突事件张力十足。

颠倒蒙太奇说:李纬杰是用我来混淆时间的

【颠倒蒙太奇:根据剧情需要,打乱故事结构或时间逻辑】

这个手法用得最有意思,用了2个层次解释了李维杰混淆时间脱罪的方法。

8、羊

除了这种表象的细节外,还有一些有着很强隐喻色彩的细节展现,更增加了电影的韵味。

比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羊。

羊的要素在印度原版里是没有的,而经过改编,剧情每一个关键转折都有羊的身影。

第一次出现,是李维杰在河边处理素察的车子时。

牧羊人挥着鞭子赶着羊群,从河岸边经过。牧羊人没有看到车子,但一只羊看到了。

第二次出现,是被恶警开枪打死。

起因是李维杰为维护同伴利益和恶警据理力争,起了冲突。恶警碍于警官在一旁无法为非作歹,只得打死一只羊表达愤怒及恐吓。

第三次出现,是警察开棺验尸。

躺在里边的不是素察,却是上次被恶警打死的羊。

第四次出现,是在寺庙里。

李维杰决定认罪后,一只活羊从他身旁经过。

事实上还有一次,羊没有在屏幕中出现,而是出现在了颂叔与李维杰的谈话中。

李维杰说,羊天生近视,看不见太远的东西,颂叔说,羊只要能好好地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薅它们身上的羊毛。

结合“可见的羊”与“不可见的羊”,其实有两个层面的隐喻。

第一个层面,羊与李维杰牵涉的命案相关。

它知道犯罪过程,它承受牺牲,它代人受过,它掩盖真相。但与此同时,它还意味着宗教上的“赎罪祭”,代表着良知与忏悔。

所以,当李维杰决定认罪自首后,羊在寺庙里重新“复活”。

第二个层面,羊是弱小的普通民众的影射。

颂叔和李维杰的谈话很好地诠释了普通民众的特点——短视,没有远见;隐忍,不轻易反抗——他们只想好好过活,没有过多奢望。

但,假如有一天,牧羊人成了屠夫呢?羊群必然会面临失控。而失控的羊群又同时短视呢?这当然暗示的是影片中的暴动。

本片英文名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意为“没有牧羊人的羊”。

当权者欺压弱小者,最终结果,只能是引发骚乱;

而由于民众的短视,自然也不可能自行结束暴动,反而会在暴动中伤及自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8点细节如果你不知道,你千万别说你看过《误杀》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