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长津湖》,很震撼,也有遗憾

看了《长津湖》,总的来说很震撼,也有遗憾。

特别震撼的几个地方有:

1、才刚刚经历过一场凶险异常的激烈战斗,残部好不容易到了朝鲜战场,七连的战士们正沉浸在休憩片刻的喜悦中,刘秘书来传达命令,表达得非常婉转,连长一个馒头还没咽下肚,马上下令5分钟内整装出发,所有人顿时停止嬉闹,井然有序地进入准备状态。

我相信,这状态是真实发生过的,人情的温暖与纪律的严明,特别动人。

2、段奕宏的营长,被新兵谈论说:知道,就是那个“打不死的英雄”。他沉默了,拉出新兵,私下纠正他说:那些冲到敌人不到10米的地方投手榴弹的人,应该叫他们什么;那些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人,应该叫他们什么……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没有冻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非常震撼,战场之外的我们,敬佩英雄,尊重英雄,想做英雄,但是战场上的他们,拼的不是个人的得失,他们博了命,为的是军人的荣耀,为的是国家和人民,为的是战友能够活下来,而独独不是为争英雄称号。

3、美军溃逃时,发现有我军埋伏,可走近一看,他们全都冻成了冰雕人,敌军司令见了这样的场景也不由得立正敬礼。

即便穿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这种打不倒的精神,仍然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足以令任何敌人胆寒。

4、战斗到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杨思根,没有一丝丝的犹豫,拿起炸药包就冲向了敌军,字幕上打出他的遗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特别泪目,是他不知道活着才能歼灭更多敌人吗,是他没有谋略吗,是他战斗力不够吗,不是的,都不是的,一个连才百来人,他和他的战士们奋战了一天一夜,击败了开着汽车坦克用着最先进武器的美军8次冲锋,如果不是军人的使命感,如果不是为了部队的任务,如果不是新中国的信念感,还有什么能支撑着这些年轻的生命顽强抵抗到用尽最后一丝智慧与力量。

遗憾的地方也有:

1、剧情松散,前面太慢,后面太赶,七连真正到达长津湖发起总攻的场面非常短,同时又花费太长的时间表达雷公转移标识弹,结尾跟美军交锋和美军溃逃一笔带过,非常仓促,不留神还看不懂。

2、彭老总的指挥功能表达得太弱了,在朝鲜,他几乎就一个被美军轰炸时仓促转移到防空洞的镜头,而且还是被战士搀扶着进去的,进去以后就蹙眉坐等外面轰炸结束,这跟我印象中的抗美援朝司令员形象太不符了,如此大规模的境外作战,对总指挥员的部署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求绝对是非常高的,片中这样范范化的形象,我不能接受。

3、太集中于表达七连,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历时1个多月的大型战役,由宋时轮的第9兵团出战,片子绝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吴京所在的七连,其中,他们在正式进入长津湖之前的几场战斗篇幅最多时间最长,弱化了其他所有连队的贡献,也弱化了情节,导致最后杨根思连队和冰雕连出场没有任何铺垫,非常突然。所幸张涵予的宋时轮和段奕宏的营长稳到发光,弥补了一部分对其他人的弱化。

瑕不掩瑜,能够有这样程度诚意的片子,仍然是非常推荐的,对于远离战争70多年的我们来说,片子的爱国与历史教育意义,比它拍得是不是够完美,显得珍贵太多。

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战役,肯定不是因为它规模大,绝对是因为它打出来的精神与意义令人永世难忘。它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是为了向别人耀武扬威,是真正为和平而战,为弱小者不被强横者欺负而战。

如果不加强普识教育,也许很多人都会渐渐忘记,我们的今天,真的不是因为它本该如此,而是因为我们上数三代的先辈们,经历了苦难,撒下了鲜血,贡献了智慧,在全世界毛子面前,树立了打不倒的精神信念,恐怕直到今天,这种精神依然令强横者不敢贸然而动,依然在保护着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了《长津湖》,很震撼,也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