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德,祸连一家:这三类做作骄横的老人,是你全家痛苦的根源

我们中国人都有这么一个传统观念,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庭中的老人,他们就是我们家庭的珍宝,更是我们家庭的顶梁柱。因为每一位老人,他们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后代指明了道路,也为家庭遮风挡雨。

《增广贤文》有言:“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对于家庭来说,比求神拜佛更重要的,便是后辈需要对自家的老人好一点,别总是认为老人家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

这些内心装有家庭,无私奉献的老人,他们确实值得我们去尊敬,值得我们去钦佩。

可是,生活中既然存在“有品有德”的老人,就肯定会有“没品没德”的老人。前者会让人如沐春风,后者会让人如临深渊。

一个懂得奉献的老人对家庭的积极影响有多大,那一个做作不堪的老人对家庭的消极影响就有多大。

因为好的能够更好,坏的也能够更坏。甚至在某些时候,做作不堪的老人,还会影响家庭的发展以及阻碍了后代人的幸福。

可以说,老人无德,就会牵连一家。这些做作骄横的无德老人,他们是你全家痛苦的根源。

不懂得体谅儿孙的老人,都令后辈痛苦

中国社会最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老人家的话,后辈一定要遵从,老人家的言行怎样,后辈不能够反驳。

这种传统的行为,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特别不足的地方。

尊老是好事,可前提是这个老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正确的。而如果我们盲目跟从老人家的步伐,有可能就会被误导。

就拿那些不懂得体谅儿孙的老人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自私自利,完全没有想过儿孙的死活。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就是这样的自私老人。他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且还用自己是苏家长辈的身份来压迫孩子。

而他的三个孩子,也就被他耍得团团转,甚至这三人的家庭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这,完全拜苏大强所赐。

生活中像苏大强这般的老人,其实还真的不少。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到最后,这家庭就会矛盾频频。

做作不堪,毫无品德的老人,令人无奈

在这个社会当中,其实出现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他们虚伪做作,而且还喜欢处处套路别人,让别人受到伤害。

原以为这些做作不堪,虚伪到极致的人,都是外人。殊不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家中的老人也都是这类人。

这并非说老人不好,而是说某些老人他们自己行为不端,总是给后代惹麻烦。

曾见过一个老人,他硬是要求儿子要给他买保健品,不然他会跟亲戚说儿子不孝顺。而他的儿子听到之后,也就特别无奈,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到最后,在父亲的逼迫之下,他还是花了上万元满足了父亲的心愿,也让父亲暂时得到了满足。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老人家又在孩子面前诉苦,说自己这里不幸,那里不好,只希望孩子能够出钱。

这种事儿做多了之后,孩子们也觉得,碰上这种虚伪做作,不懂得体谅后辈的老人,就是身为子女的无奈。

满脑子歪心思,过分自我的老人,会连累这个家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群体。群体之间各方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而并非是某一方独大,某一方成为地位最高的那个人。

虽然说孩子需要尊重父母,可这终究不是传统的社会,我们不倡导孩子“愚孝”,而是要倡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哪怕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也都需要相互宽容,相互谅解,相互珍惜各自的感情,而不是过分自我,把别人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

有些老人过分自我,过个自私,便认为孩子是我生的,那么孩子就该听我的,他们不听我的,就证明他们特别不孝。

有这般想法的老人,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但是,没有人希望跟这样的老人一起生活。因为这样的老人,其实特别不好相处。

试想,你付出之后,他们却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而且习以为常,不再尊重你,更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到处说你的不是。这样的老人,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吗?

写到最后

中国文化当中的“敬老”,这是很好的文化瑰宝。可是,我们不妨给它加一个前提,那就是“理性”。

不论是面对父母,还是面对其他的长辈,我们都该理性去尊敬,理性去孝顺,而不能够盲目“愚孝”。

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愚孝的人太多,所以导致了某些不理性的长辈变得骄横起来,影响了每代人的生活和发展。

有个道理,我们要记得,该孝顺的老人,我们要孝顺。而不该听从的言行,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能被道德绑架,人云亦云,成为无奈的木偶。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人无德,祸连一家:这三类做作骄横的老人,是你全家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