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文章的3个误区——你踩了几个

“修改是编辑的灵魂,作为一个小说家,改写占我人生的3/4。”——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 欧文

在课程的第一周,我就听到了弘丹老师以及各位老师提到修改这个词,也给我们反复提醒修改的重要性。

那时候的我沾沾自喜。因为从去年开始,我就发现了修改这个大宝贝,也因此给我的文章添砖加瓦。

可是,现在的我被狠狠打脸了。从这一次的大作业以及今天的课程,我终于意识到,

自己的修改存在三个误区。

误区一:角色没有转变

在某一次的思考题中,壹然老师就提出:文章缺乏读者思维。再后来,壹然老师在大作业中再度提出了这个致命的问题——读者思维。

那时候,我有些难过,因为我自认为很用心去为读者提供干货。

但是,我错了,错在以自己的角度,而不是读者的角度。

因此,我们要把“写”和“改”分开,让角色从一个自嗨的创作者到一个从不相识的读者。

只有转变好角色,才是真正修改的开始。

误区二:修改就是通篇改。

事实上,修改应该是整体修改,再局部斟酌。同时,在自媒体文章中,更要遵循五步法,从而提升文章的质量。

1、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

2、检查文章的观点是否能说明主题(主题用观点来支撑,观点用素材来支撑)。

3、检查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观点,删除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4、检查文章的逻辑是否足够清晰(修改文章时,要根据逻辑性来调整文章结构,顺序)。

5、检查文章的标题是否有吸引力。

看到这样条条框框,不少人会觉得限制思考,但事实相反。只有这样有条不紊地修改,才能更全面激发自己的灵感,同时让文章每一部分的力量聚集起来,打造更棒的文章。

误区三:狠不下心

曾经,有一群老师为中考整理专题练习,但出现了一个问题。有老师发现这道题很新颖,那道题很经典,几乎很多题目都能给学生不一样的帮助。然后,她哪一道题都不舍得删掉。最后,学生根本没办法做完,而且专题复习所带来的效果并不算好。

这就像我们写文章,这个素材很新颖,那个素材很有趣。然后,哪一个都没删掉。最后,读者不能很好地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

一堂40分钟的课,一份8K的试卷,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我们若想为给对方提供最高的性价比,就该要舍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只有舍得对自己作品进行反复删减,才有可能得到更棒作品。

直到我打下这一行字,我已经把整篇文章大改,甚至再修改。

一开始,我并不想把课程内容删掉这么多,总觉得都很重要,但是,重要不代表就适合我的文章,所以,我鼠标一拉,按下删除键。

再者,我把文章通读两遍,把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者句子都删掉。

而这,才有了我更满意的文章。

有时候,当你狠下心来,才会发现修改后的作品会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改文章的3个误区——你踩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