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觉得早上不想起床,挣扎了半天,拖到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才匆匆爬起来洗漱出门——一般发生在去上班/上学的时候。
好了,那我们回想一下,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呢:早上醒来的时候,马上就爬起来了。为什么,因为要去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比如要去踢球、旅游、约会...),一想到这件事,连睡觉都觉得浪费时间了,所以醒来的时候,并不会留恋温暖的被窝。
你会喜欢第一种状态还是第二种?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呢?这就得扯到一个老生常谈的东西——价值观。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价值观很正”,通常是说这人是个品质上不错的人,不会做什么危害社会的事。不过实际上价值观的内涵要大得多,它涉及到我们一生中所有决定的依据,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最底层行为指南。从本质上而言,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看重的东西,是一个人真正在追寻的东西。
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价值观的存在,但是价值观其实一直都在伴随我们。只是在童年,甚至于在我们学习教练、或者各种个人成长课程之前我们都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它的存在。如果从日常生活而言,价值观随时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和决定。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选择或决定时,并不知道我们的依据是自己的价值观。
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数据显示:7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超过4年,80后为3年半,90后为19个月,而大多数95后在一个公司只工作7个月就选择辞职。作为中国新生代员工的代表,90后、95后一言不合就辞职,难道说明了这一代人就是这么任性没有恒心吗?这个问题就引发了不少就业专家的研究。
如果说成长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那么从体能到情感,到思维,再到意志的改变,则是自上而下进行的。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才有可能全情投入,而这种全情投入的意志就来源于你深层的价值取向。
在老一辈看来,那时候可供选择的职业其实很少,家里也大都没有什么家底,生存压力大,那么价值观就是生存导向的。体制内的工作稳定性最高,那就是一份吃香的工作,也就不能随便离职,离开了一个岗位可能就意味着没法找到下一份工作,生存就会有问题。有的人一辈子就干一种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不会想到跳槽这类操作。
经过了多年经济发展,家庭财产积累,现在的很90、95后,已经不用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挣扎在生存线上,有了家庭的兜底,他们的价值导向就会向自我实现走。当然很多人仍然受到上一辈人的思想影响了,在择业上会作出妥协。当工作并不能匹配价值观时,不停地换工作也就不难理解了:假使你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你对工作既没有兴趣,在工作中得不到快乐也没有成就感,只是图一份安稳,打一份工拿一份工资,那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呢?(毕竟没有工作至少也饿不死,甚至可能生活质量更好一点hhh)。
但如果情况相反,如果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对你是非常有意义的,你也非常认可这件事给你带来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就会每天想着这件事,想要做得再多一点,做得再好一点。
如此说来,你是不是就大概能明白,为什么你是这样度过一天24小时的,而不是那样度过,这其中的原因就归结于个人价值观的作用。要想每天早上能够带着期待起来,要想最终可能成为精力充沛的样子,你就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样的。你是否体会过,每天早上起来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班,你从前可能觉得全世界根本不会有人处于这种状态。
问题解决了,我现在就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当然没那么简单。人是个复杂的个体,我们是一座巨大的冰山,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始终处于冰山上层的一角,而价值观这类东西恰好就深藏于水下的冰山深处。
要挖掘这座冰山,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价值观是一个系统,而且一直在动态变化着。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可能会受人生经历,家庭背景,包括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根据这座冰山不同的层次,可以大致将价值观分为三层。
第一个层次关于行为:就是我们为了达成目标需要的手段、工具或方法。
举个栗子,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工作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是:“赚钱养家”?工作这个动作使得赚钱养家的目标得以实现,很简单的逻辑是吧。
第二个层次关于目的:我们达到目标之后所获得了什么。
接着上一个栗子,“现在赚到钱了,那么你从中获得什么?你更深的追求是什么?”这样的追问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烦躁,因为现在的问题更深了一层,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才会有答案。同样对比上一层的「行为」,这一层更强调「拥有」。这个层次的价值观就是我们常说的目的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做一件事背后更深的意图和目的。这个层次的价值观我们把它称作是“having”的层面,也就是一种“拥有”的感觉。
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不过我们能意识并探索到目的层是探究更深层次价值观的第一步,开启这一步已经能够回答很多问题了,当我们把这一层理顺了,再开始更深一层的探索也不迟。
价值观越深入,客户就越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自己更高的意图相连,这个人会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事情背后更深层在追寻什么?这件事对他的驱动力和影响也就更大。
这个冰山其实也随时在变化着,就像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生理和心理变化,随着财富和知识的积累,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冰山”发生巨大变化。并不能保证一次探测结果作为终生的依据。所以如果有这样一种工具,可以在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能自测一下就太好了。
我们都打过扑克,一套牌里有四个花色,每个花色有A到K,还有大小鬼。扑克虽然只有54张牌,人们却发明了许多种玩法,每种玩法里,牌的大小是不同的。比如2点在斗地主里面是除去大小鬼最大的牌,但是在德州扑克里就是单张最小的牌。
假如我们将每张扑克牌当作一个价值取向,那么不同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就对应了不同的价值观呢?根据这个设想,我们设计了一个可以初步测量目的价值观的工具:
把左边随机牌堆里的牌不断拖动到右边的轨道,轨道里越往上的牌代表你认为它的优先级越高,当把所有40张牌都转到轨道上排好顺序以后,系统就会帮你计算出每类牌的分数:
最后还能直观地生成一张双金字塔形的可视化图像,是不是一下子很直观了呢。
有兴趣的伙伴可以体验一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