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omnia(治愈版)ALisa - 诗与远方
01
在大家的怨声载道中,2021年的一季度结束了。
上证指数-0.9%;深证-4.78%;沪深300-3.13%;创业板-7%。
有数据统计,2020年业绩翻倍的84只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一季度净值平均下跌6.89%...
总而言之呢,节前是怎么赚的,节后就怎么倒亏,只留下一脸懵逼的股民:就这?
我觉得这对在一二月追热门的新股民、新基民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有些错在一开始犯了,总比在之后犯付出的代价小。
你现在花1万能明白的道理,总比之后花10万领悟要划算的多啊。
经过这一次的下跌,新读者对我之前常说的“盈亏同源”,应该理解更深了吧。
前两天,包钢集团有个员工87年的,一跃而下,跳到高炉钢水里。
原因是因为长期购买期货股票,仅仅3月24日一天就亏掉了6万,怀疑是负债过大无法偿还。
我估计很大概率是借了钱或者是加了杠杆,被逼到绝境了,才会出现一死了之的情况。
我在公众号说过起码100遍了,不要乱加杠杆投资,要认清事实,大家都是普通人。
即使我们团队职业做投研的队友,都是一群科班出身的老韭菜,且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做复盘研究,有着很好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控能力——
也始终敬畏市场,如履薄冰的赚钱。
其他人凭什么随便听说,随便看看就能赚到钱?这到底是赌博还是投资呢?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靠猜测后市,自我感觉军工、券商、环保、传媒等板块会涨,再看各路不靠谱的自媒体一鼓吹,于是一股脑的买进去了。
当大多数人注意到上涨后,这只是看到了结果,并没看深究原因,于是中了追热门“必凉”的魔咒。
换句话说,不是你盯上它的赚钱机会,而是它算计你的接盘概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道至简,乖乖的买指数,慢慢变富就好了。
不用去猜测后市什么会涨,只要知道什么未来一定会涨就好了,别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
全市场有300多个概念,从概率的角度来看,从这里面选一个去做,成功的概率就是千分之三。
但是从各大指数里面选择各自的比重和位置,不就简单了许多了吗?
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哪道更简单,一目了然。
不要总幻想自己是暴富的1%,因为更高的概率,你会是亏钱的80%。
普通人,做大概率赚钱的事,错不了。
02
最近来了很多新读者,我再重新唠唠定投的好处,老司机可以不用浪费时间,直接看第三段了。
中国人整体投资是比较保守的,大部分的钱不是买房子就是银行理财,换句话说,宁肯本金增值慢也不愿意出现大面积亏损,哪怕只是浮亏。
所以如果你是刚进场不久的小白,我建议你从基金定投开始,不要听什么专家说基金定投不赚钱,那都是套路你去买他推荐的xxx。
举个例子,比如老王今年30岁,想早早的在50岁就退休养老。
要求也不高,退休后每月1万生活费就行,那么一年就是12万。
纯靠银行理财每年拿2万,哪怕不算上通胀吧,按照现在3.8%左右的年化算,前提也得有315万的本金。
怎么攒下315万本金呢?如果通过基金定投,平均年化按20%算——
老王从30岁开始,每个月定投8000元,10年左右就能攒下来,也就是说到了40岁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当然了,想靠基金定投实现20%年化有一定难度,但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到,而且安全系数高,能克服投资中赚钱最大的障碍——情绪不稳定。
90%投资者亏钱的核心原因,就是情绪不稳定,喜欢追涨杀跌。而基金定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帮我们克服掉这些人性的弱点。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基金开始不断下跌时恐惧,总觉得还能继续探底,不愿意也不敢出手。
直到基金触底反弹,又开始涨起来了,0.8元净值没买结果涨到1块了,一看贵了0.2元,就更不想买了。
后面可能涨到两三块,当基金上涨成为一种信仰,也就是到了牛尾才开始下手,这还怎么赚钱呢?
结果就是,不仅白白错过了一波牛市,还因为追高损失惨重。
而基金定投的话,可能从1块钱就开始进场了,由于中国股市的尿性是牛短熊长,由于筑底时间很长,最后捡到便宜筹码的机会就多。
虽然过程很煎熬,但最后的平均成本低啊,可能算下来1.2元、1.3元,但最后涨到了1.8元、1.9元,轻轻松松赚了50%。
简单操作,容易坚持,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普通人大概率赚钱的事。
03
当然了,上面说的机械性的基金定投,更适合刚进场不久的小白。
很多人会问,落英基金定投组合从3月4日之后便没有发车,说好的基金定投怎么半途而废了?
因为大家都跟了我这么久了,当然不能再做机械性的傻瓜投资啊,我们有更高维度的操作。
先解释一下为啥这几期没有投,宝宝们认真听,我只解释一次。
首先,基金定投是一种左侧的策略,相对应的适合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最好的情况,也就是16年或者18年下半年的行情,下图标的就是——
大家看图就明白了,15年下半年和18年上半年,正处于暴跌的行情。
虽然这个时候开始定投也是赚的,但是牺牲了不少的时间,不仅内心需要受煎熬的时间更多,收益率肯定也会小很多。
而从图里红圈的区域开始定投,相当于从地板开始定投。
这里提及一下,不要用后视镜的角度去看,身处当时的环境已经是底部区域了。经历过之前的估值杀完后,这是最后一段业绩杀。
当然了,要结合当时的宏观环境去判断,并不是任何行情下都会有业绩杀的。如果确定还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准备好资金大胆定投就行。
而业绩杀附带有情绪,底部随时都会出现。刀子和金子已经开始一起掉下来了,收益高的人可以出手去接金子了。
定投过的人都明白,这个时候市场越跌越兴奋,天然的克服了恐惧的天性。
总觉得自己手里的钱不够,囤积的便宜筹码不够多,毕竟这都是未来确定性的利润啊。
第二种情况,就是最让人煎熬的震荡市了。
比如19年下半年那一段,这个时候估值不高也不低,处于估值的中位数。
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这一轮同样属于刚刚暴跌完。
但是从宏观、微观层面去观察不具备大幅下杀,也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大概率会获得一个平均的成本。
那我们就静静等待,为未来市场的爆发做好准备就好啦。
第三种情况,就是上面说的15年或者18年,刚刚开始下跌就开始定投。
一路定投一路暴跌,结果是赚钱的没错。但由于定投的位置太高,成本自然也会很高。
好比5000点跌到2400点,后面有一段反弹到3000点。
第一种情况伸手的人已经开始盈利,而这个时候出手的人,可能才刚刚回本。
换句话说,别人已经赚10%了,自己才赚2%,心态自然相差十万八千里。
而心态一崩,之后的操作自然跟不上节奏了。
04
现在呢,我们就属于第二种情况。刚刚经历过一轮暴跌,接下来要进入震荡市。
宏观我已经判断过了,宝宝们放心,不会像18年那样惨。
我从制造业的朋友们还有机构那里打听到,订单还是很饱满,业绩自然也不错,这样的情况不具备大跌的条件。
不过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下跌,所以选择暂停下来看一看。
即使社群和后台很多宝宝反复问,要不要赶紧开始定投了,会不会错过抄底?
我都统一答复,别急。
原因很简单,我想要帮宝宝们把成本降的更低一些。
今年1、2月发行了不少的新基金,而新基金有1到3个月的封闭期,是用来建仓的。
这一段时间,买新基金的基民们是不能赎回的,只能拿着不动。
可是经过了这一段的下跌,新基民都受不了了,很有可能在放开赎回的时候选择割肉。
正在写文章的时候还看到新闻弹窗说,数十家机构统计,七成基民都是亏损。
这一点是值得打起精神来注意的。
另外从历史上看,基金下跌超过10%,新晋基民万万没想到竟然也能赔这么多钱,就会选择赎回。
我已经从同事和朋友那听说,新基民们已经受不了开始割肉了。
剩下的就是一部分人,待市场反弹一下后的赎回潮。
啥意思呢?
就算15年的暴跌,中间也伴随有一定的反弹。
不管是股票还是基金,当投资者开始回本了,他们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不管后面是啥都不要了,赶紧赎回跑路。
所以这个时候,也会有一波人性的赎回潮。
而我们等待的,就是第二段下跌的行情,大概率第二季度会发生。
我就是想在这个时候再下手,帮宝宝们将成本降的更低,赚的更多。
而且今年是宏观非常复杂的一年,从目前来看,不具备大涨的条件。
那么就不会有踏空的情况,市场会反复围绕中位数浮动。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最坏的情况无非是不下跌,没有上车机会,这也不会有啥损失。
总而言之呢,震荡市下,继续乖乖的定投就好。
上涨了就不动,下跌了就投点,跌多了就多投点。
无非是过程多煎熬下~
换个角度想,今年复杂了,明年不就简单了嘛。
无论如何,我们所有策略的核心,都是围绕着让大家多赚点。
这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如果大家因为关注了我,在大跌时亏的比别人少,在大涨时赚的比别人多。
这就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牛逼的一件事,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