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个人的西部》

张辉

又一次读完了《一个人的西部》,放下已经略显陈旧的书本,却迟迟不想把它放回书架。我想,这种好书,不能读过就放下了,读这一遍的感想,如果不写下来,那短暂的记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会很遗憾的,毕竟,每一次的感悟都是独有的。

一、结缘

第一次读《一个人的西部》是在2017年夏天。那时,难缠的慢性病仿佛跟定了我,湿疹、鼻炎、肩周炎、消化不良,轮番或同时,在我身上逞凶作威;而工作重压之下,焦虑、恼怒等负面情绪也不期而至,让我几乎看不到生活的色彩。于是,我成了医院和药店的常客,求医问药之外,我搜寻着形形色色的心灵读物,试图寻找心灵的解药。慢慢的,看了不少书,但那渗入灵魂深处的焦灼,却没有丝毫减轻。

那天晚上,我又向妻说起了我的痛苦,她装作不经意地对我说,你可以看看雪漠的《一个人的西部》,写得很好。当时,她读这位作家的书已有一年多了,也多次向我推荐过,但我一直冷眼旁观、不以为然。不过那天晚上,我思想的堤坝意外地开了条缝,想,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吧,权当消遣了。

捧起书,漫不经心地翻着。不知不觉的,当那智慧和大爱的文字一页页流入我的心时,世界安静了,我忘了周围的一切,忘了身上所有的病痛和烦恼,黯淡的灯光下,只剩下了我和《一个人的西部》。我时时被震撼着,三十多年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人可以这么活,原来,世上竟有这样一种精神!

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怎样活才有意义?上学时,人们说要好好学习,我就努力学习,学校越来越好,学历越来越高。工作了,人们说要功成名就,我就千方百计给自己谋前程,看似前途无量。结婚了,人们说要买房买车,我就攒钱借钱,拥有了车子房子。我将他人定义的“成功”的标准,当成了人生的意义,在追名逐利中失去了自我。渐渐的,贪婪、嫉妒、怨恨塞满了心,它们结成了厚厚的垢甲,召来了病魔和心魔。这痛苦,能怪谁呢?

幸好,我还心存寻找的念头,总觉得不对,肯定有什么地方错了,这不应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当我第一次读完《一个人的西部》,突然有了种安全感,我确定我已找到了心灵的解药,就此一发不可收地读起了作者所有的著作,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广的世界。

二、关于这本书

《一个人的西部》是那种读起来就放不下,读到最后又不忍心读完的书,总想一直听作者娓娓叙述,总想一直沉浸在那温馨的静谧中。

应该怎样介绍这部书呢?我想了很久,却总也概括不出它的好。我想,一个人的西部,就是一个人的叩问,一个人的坚毅,一个人的求索,一个人的诗意,一个人的孤独。非亲历其过程,是体会不出其中的悲欣的。建议每一位朋友都能好好读读它,只要你沉下心来,放下你的偏见,就能感受到它带给你的滋养。

我也是这样。书中的每一篇文字,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我,或让我警醒,或予我悲悯,或激活心里的美好,或消除胸中的块垒。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亲戚杀狗”的故事,另一个,就是作者弟弟陈开禄的死。

读完亲戚杀狗的故事,老山狗的恐惧,作者一家人的沉默、痛苦和哀悼,就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时时刺痛着我的心。那种不忍直视的画面感,时刻提醒我,不要为了自己的贪欲,去掠夺无辜的生命,因为动物对死亡的恐惧和人类是一样的。有时,我们嘴里几秒钟的肉香,代表的是一个生命的哀怨,一段温情的破灭。白居易有首诗,很简单,但很伟大:“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陈开禄得病去世的那一节,给我的,也是感同身受的痛。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是两段嚎哭:一个是听到哥哥说“你不过是个卖苦力的”,陈开禄怔住后的嚎啕大哭;另一个,是无数个漆黑的夜里,作者雪漠梦醒后的嚎哭:“弟弟,原谅我吧!”

不管是读到,想到还是写到这个情节,我的心里总是会流泪,我痛着陈开禄的痛,也痛着作者的痛。作者雪漠老师用他今生最后悔的事告诉我们,要在活着的时候,善待自己的亲人,不需要锦衣玉食,不需要广厦阔屋,能在相遇的时光,给予他们安详的微笑,温暖的鼓励,就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一个人的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