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外的小镇青年贾樟柯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或早或迟都是要分开的。

  这是《山河故人》里的一句台词,也是认识贾樟柯的开始。之后便一头扎进了他粗粝、真实的电影世界里。

  夏日连绵不断的雨水让我的心也跟着潮湿了起来,阴郁的午后我抬头扫过书架,看到那本绿皮笔记本质地的《贾想I》时,心里涌出一个念头,该读一读贾科长年轻时的文字了。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许多我喜爱他电影,但无法具体说出的理由,他的文字灵动又真诚,摄影机背后的他有着轻盈的灵魂。

  当我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无法沉入其中,脑海里总是不自觉的出现很多琐碎的片段,每每需要停下在书页注记,甚至有时需要起身凝视窗外或是在房间来回踱步,来理清汹涌而来的记忆。

  如果说他的电影把我们拉回到那个国家正在经历改革阵痛,发生巨大变革的年代,那他的文字便是把我带回了我的年少时期。

  想起过往在锡都生活的日子,这座位于西南的边陲小城,曾经以丰富的稀有金属而成为时代的宠儿,在社会飞速发展中如同无数的工业城镇又被默默遗忘在角落。

  那时的我会趴在天桥上看桥上往来的路人或是天桥下川流的车辆,想象着这些人行色匆匆的赶往何处,今夜是否有人在等待着她们,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无事的时候我便会漫无目的在城中游荡,昔日的火车站台已变成了一家小有名气的洋气餐厅;时常会出现在散步途中的米轨残骸,而如今想要坐火车得乘2小时大巴去到邻市;还有夹杂在居民楼和商铺中间那些未被拆除,但如今也不被使用的青灰或朱红的楼群,它们油漆褪色、墙面斑驳、玻璃破烂,犹如满身伤口,它们静默不语有了一种忧伤的诗意,存留着时间的痕迹,保守着生活的秘密。

  以上种种皆是我极其私人的感受,就如这本书里贾樟柯谈论起的种种也是他极为个人的体验。山西、大同、汾阳、贾家庄,这些我从未到过的地方,我糟糕的地理甚至不能够清楚的说出它是北方还是中原,但我却觉得亲切。或许就如他所说,个人生命的印记、经验,把它讲述出来就有了力量。

  最后想用序言中陈丹青老师的一段话结束这毫无逻辑的絮叨。

  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什么叫做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的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之外的小镇青年贾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