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的鉴赏——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2021.12.30

阅读内容:189页——219页

文艺鉴赏不是只属于读书人或文学家的事,但也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单凭一时的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如果采取走马观花的态度。更是谈不到文艺鉴赏,那么,该如何鉴赏文艺呢?叶圣陶先生从四个角度出发,为我们作了精彩地阐述。

一、要认真阅读

1.主动阅读

当我们在阅读了儿歌或诗歌等文艺作品后,仅仅是从文字中这些事物而感动,这只是对文艺鉴赏处于被动状态。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应该处于主动的地位,对文艺要研究,考察,涉及艺术的范围。

叶圣陶先生举例说:在电影场中,往往有人为着电影中生离死别的场面而流泪。但是另外一些人觉得这些场面只是对于某景物的一个特写、某角色的一个动作点头赞赏不已。这两种人中,显然是后一种人的鉴赏程度比较高。我联想自己,在观影时就是属于被动地着眼于故事,看到生离死别,设身处地一想,就禁不住掉下泪来的一种,这也说明我的鉴赏力弱。真正有鉴赏力的人属于前面后一种人,他们着眼于艺术,他们能够看出一个特写、一个动作对于全部电影所加增的效果。

2.深入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单凭一时的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就像观影散场时,如果只能够说一些形容词语来发表自己的感受时,他们的鉴赏程度也有限得很。

假使观影后,能够对影片中的描写和表达,人物或主题进行判断和追问,说“好”能说得出好在哪里,说“不好”还能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见深切,当然,如果能够觉察出来文艺中不完美的地方,用一种成长型的思维,而非固化思维去感悟、去表达、去反思,我相信,文艺鉴赏的水平也会逐渐有提升。

要想提升自己对文艺作品的欣赏力,不能像蜜蜂一样,见了花,粘了两滴就走,这样酿不成蜜。而是要像蜂嘴深入花心一样去深入阅读,这样第一口蜂蜜才能尝到。

3.反复阅读

经典值得反复阅读,常读常新,只要是我们不是视而不见,见而无感的“看见”,也不是扫一眼,走马观花的“看见”,而是能够反复阅读,细细揣摩,咬文嚼字,关注文章的细枝末节,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认识的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见一些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在这种反复阅读和鉴赏文艺作品的过程当中,我们关注在阅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被感动了,哪些地方让我有深切的感受,然后把这些细枝末节,把人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涟漪描绘出来,勾勒出来能不能观察、捕捉、感受到细小的东西,这就是对文艺作品的鉴赏。

叶圣陶先生强调,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且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二、驱遣我们的想象

所谓文艺,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我理解作为读者的阅读,就是和作者对话,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这就需要阅读者要驱遣着想象来看,读懂画面感背后作者的情思。具体来说,叶圣陶先生举了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中的两句诗来阐述。

我们在了解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字面意思后,再提出疑问去研究、考察领会,不止这样,更应关注诗句中的景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体会北方的旷远荒凉,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描绘出一种静寂的境界。

当我们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样,无论读者是在祖国的何处(北方或南国),读者距离诗人有多么遥远,只要是读到这两句,就能让自己的眼界因而扩大,领会作者的意境。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领会出文艺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需要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所以,文艺鉴赏得从透切地了解浅近的语言文字入手。基本弄好,高妙的话才能有更深的领悟。

对于陶渊明提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观点,叶圣陶先生认为,如果对于寻常读物或许可以,但是,对于文艺作品,囫囵吞东西,哪能辨出真滋味来?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

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很多人都忽视的——翻查字典辞典。让我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谆谆教导: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典辞典即使还不完善,能利用总比不利用好。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有了“语感”,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夏丏尊先生对“语感”的解释中,强调读者需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语感就会越锐敏。所以,我们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训练语感,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四、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关于阅读文艺,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是应该阅读批评文章,好比推开一扇窗,放眼望出去可以看见许多新鲜的事物。鉴赏文艺,应抱着参考的态度,听听别人的话,非常有必要。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鉴赏文艺一样,比自己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的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阅读者最需要看的批评文章是切切实实按照作品说话的那一种。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看法,为什么;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样明白地说明,当然适于作为参考了。

阅读文艺作品,首先应该怀着谦恭的态度,虚心地心去阅读,如果觉得淡而无味,甚至发生疑问,不知道作者写文的目的和价值,这是读者常有的经验。此时,我们不应该就此去轻易的评价此文没有阅读价值。或许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偏见或狭隘的原因,也或许是我们没有深入阅读,自身的审美鉴赏水平有待提升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去听听别人的话,听了别人的话,再去看作品,觉得意味深长了,这些材料确然值得采集,这篇文章确然值得写作。这也是读者常有的经验。

总之,叶圣陶先生从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四个角度为我们阐述了文艺作品鉴赏的具体可行的策略,读完受益匪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艺作品的鉴赏——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