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政治动物——读《戴高乐:军人政治家的肖像》

从本书的标题《戴高乐:军人政治家的肖像》就能看出,这本三百余页的传记,并不求对于戴高乐将军的一生做出事无巨细的描述,而是侧重他的政治活动。

戴高乐将军的崛起,毫无疑问是其在1940年法国沦陷之后,在英国北非通过建立“自由法国”,与纳粹德国维希法国顽强斗争的过程。这个时候,戴高乐已经49岁了。毫无疑问,人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但是在此之前,他的人生阅历与军中经验为他日后在政治场上的表现,也作出了丰厚的积累。
在一战之后,戴高乐这位从俘虏营中回归的战斗英雄,离开了军队一线。在不同的领域中辗转,包括军校、内阁军事顾问,国防部下辖的委员会。但是远离军队却给了戴高乐更为广阔的视野,他开始通过军事题材的论文写作,向公众传达自己的军事理念国防意见。
来自民间的舆论给予了戴高乐一个良好的回应,《迈向职业化军队》一书成为了畅销书。而其引发的讨论也让戴高乐成为了舆论明星,同时拥有了政治家的身份。这种通过通过写作与公众互动,与政治对手交锋,与同志伙伴交流的手段,为戴高乐后来的崛起提供了小试身手的机会。

当1940年6月18日贝当元帅宣布向纳粹德国投降的时候,身在英国的戴高乐抓住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合作,在bbc上发表了广播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大众的拥戴向高层施压,再利用英国人的支持获得大众的拥护,“一无所有”的戴高乐将军,成为了所有寄望抵抗的法国人的希望所在。
但是即便有了这种声望,没有组织没有军队没有国际支援的戴高乐,也仅仅是一种希望一种象征。在这个时候,他的政治嗅觉再次发挥作用。他去到了北非,试图摆脱英国的掣肘,而试图接管殖民地的军团。在北非,戴高乐尽可能地利用手头的国际支持与军事力量,建立起了一个具有正规形式的政府。虽然这种政府的行政人员与行政能力始终无法打消外界的怀疑,但是这种颇具形式的正统性,为戴高乐接下来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提供了舞台。他可以以一种官方的形式——法属殖民地防务委员会——而不是个人的魅力进行各种活动。能够借助有限的资源,自己搭台自己唱,戴高乐的对于政治的敏锐性确实天赋异禀。

作为纳粹德国的战败国,法国能在战后成为常务理事国之一,能够积极的参与欧洲乃至全球的事务,自然也离不开戴高乐在军事行动中的政治操作。在赢得了将军们的支持后,戴高乐对于军事行动的政治意义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1943年,参与盟军在意大利的登陆;1944年6月,参与诺曼底登陆;最后在1944年8月亲自前往战区说服尔森豪威尔,安排第二装甲师进军并解放巴黎。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法国军队的形象从战争开始的失败者,成为了最后取得胜利的解放者。在这其中有多大的贡献暂且不表,但是让法国拥有了一系列可以用来宣传素材,让法国人民信心的恢复有了可以依赖的资本,最关键的是让法国至少在表面上能够与英美苏谈判的筹码。

在战后,戴高乐将军同样试图延续自己的政治控制力。但是在铁幕的笼罩下,留给法国腾挪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但是抓住原子弹这把钥匙,戴高乐还是为法国在国际舞台上撑起了一片天空。
这本书侧重戴高乐在面临政治困境时,通过种种的政治手段,调动各类政治资源获得预期的政治成果。对于这些内容,本书以概括的形式做出了总结,夹叙夹议。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评价戴高乐当时的行为。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帮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当时的情况,但缺点就是,总有一种作者本身的立场指点江山,对于历史事件的现场还原则少了很多。当然,对于一本仅仅三百余页的传记要求面面俱到,未免也是求全责备了。作为对戴高乐将军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这本书算是很好的入门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生的政治动物——读《戴高乐:军人政治家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