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逐渐消失的上海老街—重访仓城老街(1)

        上海老街的走访,始于松江仓城老街的走访,正是因为2017年3月份仓城老街的走访,才萌生并计划了上海系列老街的走访。去年走访仓城老街时,因手机电池没有了,以至无法拍照,因此只走了位于仓城市河北岸的中山西路杜氏雕花楼和玉树路以西的云间第一楼。今天,再访仓城老街,主要是补上没有走过的仓城市河南岸的秀南街。计划五十条上海老街的走访,最后一条走访仓城老街,除了补上没有走访过的秀南街,还有一层就是寓意有始有终的意思,走访老街,始于仓城,终于仓城。

秀南街84号的刘氏宅

        地铁九号线醉白池站下来后,沿人民路、松汇路走约一点五公里,穿过一条小路,便来到了仓城的秀南街。秀南街是一条和松汇路平行的小街,但我穿过的这条小路也叫秀南街,因此秀南街有二条,一条较长,是主街,一条非常短,二街呈T字型,其实,这条很短的秀南街叫秀南支街更贴切,这样不容易搞错。

刘氏宅里面门上的凤凰和双龙图案,已经很模糊了

        穿过这条较短的秀南街,便来到了主街秀南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别致的秀南街84号刘氏宅大门,这座兼有仪门性质的大门采用中西结合的结构,大门中间顶端采用巴洛克式观音兜元素,两边是两条立柱,采用月牙形拱门。这里说明一下,观音兜山墙是呈半圆形、高出屋顶主脊的侧墙,起防火防盗作用,是清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宁波乡绅富商在建造楼房时采用大量的西洋元素,巴洛克式观音兜便是其中的一个元素。巴洛克式观音兜也称带肩观音兜,是在原观音兜基础上,下半部建成网兜状。观音兜和巴洛克观音兜是区别清朝时期建筑还是民国时期建筑的一个方法。

秀南街85号尼庵,原私人家庙

        正在我给刘氏宅大门拍照时,走过来一个中年汉子,观其外貌,似乎比我略小,个子不高,略显瘦。他见我似乎对老宅很感兴趣,于是主动的向我介绍起这座大门的建筑特点,介绍的非常详细,并主动对我说带我参观整条老街[惊讶]。在之后的时间里,他整整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陪我参观了整条老街的角角落落,并详细的介绍了每幢老宅的历史、宅主人以及建筑特色。

松江仓城遗址,指的是下面的地基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全程陪伴我兜遍整条老街的这位先生。这位先生是这条老街的住户,姓周名卫根,1969年生,今年50岁,家就住在秀南街64号,已经在秀南街生活了三十多年,对秀南街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他说,仓城老街的动迁工作在2017年底就结束了,这条老街整整动迁了十年,政府想把这条老街打造成综合性的旅游景区。我问他你怎么还没搬迁,他说给我的动迁房不满意,动迁到车墩镇,那边属于松江区的郊区、乡下头了,于是成了这里的钉子户了。

仓城遗址保护铭牌

        在随后的交流中,他谦虚的说,你就叫我小周吧,也许他也看出了我的年龄比他略大,那我也就倚老卖老不客气了,就叫他小周了。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发现他对老街介绍的信息量太多,怕自己记不住那么大的信息量,想起了启用录音机,将他讲解老街的介绍录在手机里。这些录音文件,回来后光整理就花了几天时间,下面文章内容中也会记录他的录音内容。

秀南街上的小仓桥遗址,现只剩下一块石头了

        秀南街84号刘氏宅对面,秀南街85号,也是一幢被保护建筑,铭牌上写着“秀南街尼庵”,现在被一个拾荒者占用,满院子都是垃圾。小周说这座尼庵是过去大户人家私人建造的尼庵。接着小周说,这里既然有大仓桥,也就有小仓桥,但小仓桥早已拆除了,他说我带你看看小仓桥遗址。小仓桥遗址就在离84号刘氏宅西侧不远的地方,离刘氏宅也就二十几步的距离,在遗址上就只剩下一块桥上的石块零件。小仓桥东西向横跨在秀南街上,南北走向的市河支流早已被填埋,这些信息在官方的资料上是没有的。

孟姜亭,孟姜女长城寻夫就在此上船

        小仓桥遗址南面,一块很大的空地,也有几个小型的突出建筑物,这是五六十年代的防空洞入口。小周说这里往西四百米、往南一百米,总面积四万平米,包括眼前的这块空地,具体位置即东秀南街(短的那条),南到仓南弄,西至铁路小区边缘,北到秀南街(主街),这块区域,以前是一个小城,城墙在1920年时被拆除,现在还留有部分未拆除干净的城墙遗址。随后带我来到了仓南弄,指着路边凸起的现在被居民种植蔬菜的地说,这里就是仓城南门的遗址。说是小城,其实是储存粮食的仓库。清朝时,松江地区是漕运中心,秀南街上的这座小城即粮库就是中转站,是用于临时储存粮食的,年转运量约二万吨,当时还有小股部队驻扎在此。现在这块区域里,部分被铁路局用于建造铁路工人新村,有一个薛家小学和立达学校分部,即初中部,立达学校分部最早是一个聋哑学校。松江仓城就是因为这个粮仓而得名的。

玉树路上的灌顶禅院仪门

横跨市河的大仓桥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50.逐渐消失的上海老街—重访仓城老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