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的纠结

魏晋名士的纠结

张岩松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三国鼎立群雄并起,朝廷腐败无能,战火连绵不断,出现了一大批名士或身在朝政或隐居山林,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们有什么的纠结,请听我和你一一道来。

咱们先从三国开始说起,那时曹操统一北方,袁绍在东南方。刘备在西南方就是蜀国,今天的四川成都。他们三个国家三足鼎立。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就是魏文帝,魏文帝之后是曹睿称帝就是魏明帝,之后从曹芳做皇帝。当时曹操、曹丕、曹植文学成就很高,被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年号,他们主要写的是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还有天下的理想和壮志。魏国时期曹氏父子,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很多作家,有著名的建安七子:“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但都没有实现自己政治抱负,比如孔融因为坚守自己的理想,思想上和曹操有矛盾,救过别曹操杀害。还有当时的正始名士夏侯玄、王弼、何晏。

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魏大臣、玄学的创始人之一。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何晏少年时很有才学,喜好老子、庄子,得到曹操的宠爱。魏文帝曹丕在位时,何晏没有被授官职。明帝曹睿认为他虚浮不实,只授予他小职。

曹芳在位期间,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司马懿装病在家,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到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控制京都洛阳。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高平陵事件后何晏被司马懿所杀灭三族。

司马懿家族的势力强大,司马懿架空了曹芳的皇帝权力,帝王名存实亡。后来司马家族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王朝。当时的读书人有两条路。第一是你隐居山林,第二个就是你辅佐君王。这时匈奴看晋国大乱,也开始去抢地盘,发生了五胡乱华,北方战乱,人们和皇帝只能往南边撤退,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南京,建立东晋。士大夫及百姓都跟着南下,他们别称为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之后,琅琊王司马睿和北方士族到了江南,南方士族很不待见他们。司马睿最器重的人王导,想在江南立足,必须和南方士族合作。司马睿建立东晋后,为了表示对琅琊王氏感谢,大力封赏琅琊王氏,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敦出任大将军,王导出任司空。

南方士族心生怨恨,但也不愿意同流合伙,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开始玄谈清谈。清谈保命,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竹林七贤的信念是,越名教任自由。代表人物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隐居山林,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他们与司马氏集团不合作,最后招来杀生之祸。具体的故事都在《世说新语》这本书里,这是我们五年级要学的内容。

司马炎是司马昭之的儿子,开始分封制,出现八王之乱,主要是因为白痴皇帝司马衷,他天生愚钝,呆傻不明世理。9岁被立为太子。有一天,司马衷在皇宫的御花园游玩,见池塘中青蛙正呱呱鸣叫,他扯住一位侍从的衣襟问:“青蛙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侍从早已熟知如何糊弄这位傻太子,便应道:“青蛙在官家地里时便为官家叫,在百姓的自家地里时,便是为私家叫。”司马衷听后,认为侍从言之有理,还赏了银子给侍从。还有一次,晋武帝正在朝堂上与大臣商议如何救助饥荒的灾民,司马衷走了进来,听了一会儿,“嗤儿”地笑了:“父皇,怎么会有人饿死呢?发大水淹了庄稼,没有馒头吃,就吃肉好了,这些人怎么会饿死呢?真是一帮傻百姓。”司马衷的这番话令朝堂上一片哑然,司马炎也只能挥挥手,叫人把他这个傻太子带走。白痴皇帝司马衷闹了很多笑话。

贾太后乱政,祸乱朝纲,八王之乱,名士们修齐治平救不了国,清谈自保,只能保命,不能救国。 名士中还有后来的江左名士王羲之谢安等,他们都远离朝政,过着隐居生活,理想不能实现,又空有爱国之心,只要喝酒玄学清谈,他们实际内心也很苦闷呀。

更多内容都在《世说新语》里,请大家自己读吧。(5月11日,153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魏晋名士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