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社死现场

(此文出自深圳一位初一学生)

社死指在公众面前出丑,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的程度,只想立即原地去世,入土为安,大家当我不存在就好了。这就被称作社会性死亡。

如今的社会上,谁还没经历过几次社死呢?

最常见的案例,就是当你在和朋友聊天时,不小心把一些奇怪的聊天内容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群里。虽然及时撤回了,但仍然有人看见。

这还只是最正常的,更多的时候其实是,等你发现发错消息时,已经过了撤回时间。

还有进阶版的,明明还在撤回时间内,结果一个手抖点到删除。此时你的心里不仅是慌张,还有一种深深的绝望,那种明明可以补救,结果被自己蠢哭了的绝望。一瞬间你内心里毫无波澜,甚至想给自己安排一曲黑人抬棺。

以及前不久的某游戏与肯德基的联动,当你在某快餐店外深吸一口气,给自己做过无数遍工作,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门。从容不迫地走到了点餐台,大声说出:“异世相遇,尽享美味。"你还在为自己的勇气沾沾自喜时,空气竟然凝固了几秒,然后服务员用着雷打不动的微笑,友好地对你说出:“抱歉先生,这里是麦当劳,肯德基请出门左转。"此时你表面上看着镇静无比,实则内心奔腾过一万头上古神兽,想找个地缝钻下去,连夜扛着火箭到另外一个星球生活。

正如某位名人所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社会性死亡了。”

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这几件事情,就会发现他们都有这么几个共性:

一、公开处刑。社会性死亡都是“公开性死亡”。一般发生在公共场合,或是有很多人的群里。使得事情一旦发生就覆水难收。

二、自杀式行为。多数社会性死亡一般都是当事人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的失误酿成的事故。

三、围观群众。社会性死亡一般都有围观群众,也正是群众让当事人觉得尴尬的无地自容。如果只是陌生人还没那么要命。最要命的围观群众是那些有点熟却又不怎么亲密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这种看似无关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就会使尴尬无限放大,死相惨烈。

说了那么多,当然也要说一说社会性死亡的补救方法。

社会性死亡其实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而且是你自己的感受。

大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只有一次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事件,而这个事件在公众视野内只能存活5天。

以2019年发生的100个社会事件为样本,提取了它们在各大网站平台出现的内容数量和阅读数据,结果发现:一件事情从被曝光、被讨论,到热度降下,被人渐渐遗忘,平均只需要5.7天的时间。

社死,你觉得你死了。可谁会把你的尴尬记一辈子呢?记得最深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过去了这么久,发错消息的群友会闲着没事,在几千条聊天记录里寻找你误发的消息?那么多顾客来来往往,你敢保证某快餐店店员会记得你曾经在这说过一句“异世相遇,尽享美味”?

大家都只是浩瀚宇宙里的一颗尘埃,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又不是他人的唯一,没有人会一直盯着你不放。谁还没有个失误的时候啊,失误也有失误的美丽。

所以你的矫情都是自己给惯的,把自己看得太重,过度在意别人的反应,总希望自己所有的举动都能得到回应,要明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没必要把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归根在社会性死亡上。

最后,别再死了,快爬起来,没人会去在意,只有你自己才能复活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拯救社死现场)